張禮立/文 隨著數字科技、人工智慧等技術、電商行業的高速發展,全球供應鏈管理正在出現新的範式,供應鏈物流行業將迎來新的革新與增長。
在2023年的供應鏈戰略成熟度曲線圖中,Gartner不僅持續關注通用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還強調了生成式AI、客戶數字孿生、循環供應鏈以及綠色可持續供應鏈的重要性。同時,數據認知和數字化供應鏈戰略預計將在2—5年內加速走向成熟。全球供應鏈技術趨勢當中,提供更大的供應鏈可見性,以更快響應日常、異常需求,主動解決問題,提供應對未來潛在衝擊的能力都是重點。而對於物流行業的企業和從業者,新技術的投資和有效使用,需要企業以數據為重,我們肯定要密切關注數據管理、挖掘等技術。
供應鏈物流趨勢的分析,總體看也就一句話,那就是數字化變革,特彆強調企業構建彈性供應鏈的重要性。而技術方面,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技術應用,將在端到端供應鏈的管理、協同、運作等方面提供賦能和有效改善。中國供應鏈在過去30年時間裡也經歷著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技術疊代,特別是現在與未來的數字經濟對物流供應鏈產業的影響。
有五個是明確的,而且是明顯的發展趨勢
第一,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正在加速催生供應鏈物流行業的大模型生態形成。這不是簡單去看人工智慧在供應鏈物流中的應用,而是從AI+不同的數字科技在供應鏈物流領域的不同場景中,可能會創造出難以想像的新價值。這裡面包括從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在未來實現的無人供應鏈,或者叫無接觸供應鏈自動化。 通過AI人工智慧的自然語言達模型,實現的跨境商品智能分類,推薦推優,特別是從智能運籌領域未來實現新的供應鏈彈性與控制平台等等。 您可以這樣理解,未來閉源大模型會應用於物流供應鏈更多的場景,從需求計劃、生產、運輸、倉儲到安全風控與監管。 諸多領域肯定還處於探索的早期階段,但是,但凡能早點布局的,早點投入的,通過產業創新研究院深入實踐的供應鏈物流企業,未來一定可期。
第二,數字孿生在在供應鏈物流領域的應用正在加速優化。 特別是在到對於業務運營的管控,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等領域。 數字孿生是一個新的數字科技,起源於工業領域,逐步走向城市和傳統經濟行業的各個領域。 DT中包含了不少傳統信息科技,類似物聯網,虛擬仿真等,當然一定也包含大數據、算法等技術在物流分揀、信息採集等諸多領域的物流指標、性能管理等領域。
第三,從業務視角實現數字化。 在供應鏈物流數字化發展中,一個重大趨勢就是從業務管理視角,在維護多級企業,也就是集團和多層級子公司和龐大且複雜的生態合作夥伴之間,如何實現數字化,包括結算數據共享,商品SKU庫存一系列訂單的數據管理,從而來支持前端消費的多元化、小批量、多地域、7x24的訂單相應。 當然,這裡面還包括供應鏈物流協同,成本與效率的可視化管控、倉儲管理、數字貨運、末端商貿物流也就是的快遞零售結合的雲化等諸多業務相關的數字化發展趨勢。
第四,綠色化或者叫「供應鏈碳管理」與綠色能源管理。 綠色雙碳是一個體系化、長期化、大投入改造的一個命題,是我們的新時代物流供應鏈管理的重要使命之一。 從《溫室氣體核算體系》的範圍三來看,企業排放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它涵蓋了企業供應鏈上下游產生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 也就是說,供應鏈商貿物流需要圍繞企業內部及供應鏈生態的碳排放、碳減排,碳足跡、運輸碳、新能源運輸、碳資產以及綠色物流園區、碼頭、陸港等,需要一套數字化的管理體系為支撐。通過綠色與新能源轉型,一方面符和集約化運輸向小批量、小型化,以應對高實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新能源貨車路權的加速放開以及包括綠能的清潔電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將進一步推動運輸物流新能源化。
第五,高質量供應鏈自動化建設加速。加速落地供應鏈中的自動化技術來處理和管理供應鏈中的全任務和全流程一直是長期的重點。隨著科技鏈與產業鏈的並發,供應鏈物流的自動化技術涉及到機器人技術、自動化倉儲系統、自動化訂單處理系統、自動駕駛、無人機物流、貨運跟蹤系統等等。在實現供應鏈物流自動化的過程中,管控成本,特別是技術成本、實施成本、風控成本和人員培訓風險等都是關注的重點。
自貿區快速發展的十年,已遍及中國大地。 2023年11月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在烏魯木齊揭牌,這是自2013年以來自貿試驗區的第七次擴容。雙向兼顧的國際貿易經濟正在驅動中國供應鏈系統結構的變革,加快現代商貿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全球化、綠色零碳供應鏈物流體系與服務是釋放中國市場紅利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506079694efc3ad698522b0419dee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