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生,不過「二手的生活」

2023-10-26     富書

原標題:好的人生,不過「二手的生活」

作者:慢持(富書作者)

生活中,很多人都習慣向他人求取方法和經驗。

讀哪本書、聽哪首歌、買哪件衣服,他人說可以就繼續,他人說不可以就停止。

似乎這樣節省了時間,規避了風險。

但他人的思考未必適合你,未經自己思考的日子,足以讓你迷失方向。

作家廖一梅曾提出過一個「二手生活」的概念:

「輕易聽信別人告訴你的,讓禁忌阻礙你的視野,給自己定下條條框框,過約定俗成的生活,我把這叫做二手生活。」

「二手生活」,不是指二手物品,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一切聽別人的,只遵循約定俗成的規矩。

但未經思考的生活,未必值得。相沿成習的規矩,未必合適。

永遠不要讓你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

一個人最大的清醒,是不沉迷「二手生活」,努力過自己的「一手人生」。

別人的經驗,未必適合你

《此生未完成》的作者于娟講過一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

她認識一位陳姓病友,剛開始認識時,陳姓病友同為癌症患者。

可,這位病友卻奇蹟般地從癌症晚期康復了。

她為病友開心之餘,也希望參照這位病友的經驗來讓自己康復。

於是,她便聽從陳姓病友的經驗,和另一位病友一起跑到大山里做飢餓療法。

結果,同去的病友因此療法餓死,于娟也因長期飢餓加重病情。

心理學上有一個「黏附性認同」的概念,指的是沒有自己價值觀,依附於他人經驗的一種現象。

世界一直在變化,他人的經驗只適用於他所處的環境、當時的階段及處理方式。

昨天的答案,未必適用今天的問題,別人過去的經驗,未必適合今天的你。

莫言功成名就後,很多人希望他能分享讀書的方法。

莫言都婉言拒絕了,並表示,他對於讀初中的女兒都不敢「貿然指導」。

他說:「時代不一樣了,我的經驗不一定適合現在,像我這樣沿襲著幾十年前讀書習慣的人只能等著被淘汰。

所有商品都有保質期,經驗也有。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經驗是別人的,人生是自己的。

不要讓別人的經驗,決定自己的人生。

走別人走過的路,很可能是條不歸路

電影《阿甘正傳》獲得成功後,製片人傑克·尼克爾遜決定效仿其成功模式,做一部和《阿甘正傳》類似的電影。

結果,儘管傑克和他的團隊付出了巨大努力,但這部電影卻遭受了巨大的失敗,口碑糟糕,票房不佳。他自己也損失慘重,不僅損失大量資金,還對他職業生涯造成了嚴重影響。

失敗之後,傑克開始反思:他一直盲目追求別人的成功之路,而忘記發掘自己的優勢和獨特之處。

作家伯恩哈德說過:「每個人都有他的路,每條路都是正確的。人的不幸在於不想走自己那條路,總要走別人的路。」

經常問路,容易迷失方向;盲目跟從,可能毀了自己。

只有不迷戀他人的路,走自己的路,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鄭板橋從小就酷愛書法,一直臨摹他人的筆跡。

雖然他臨摹的筆跡讓人驚嘆,但沒什麼人認可他。

他很是不解,便向妻子傾訴心中苦悶。

妻子說:「別人的字是別人的,為什麼要仿別人的字,不寫自己的呢?」

鄭板橋恍然大悟。

後來,他不再在他人的路上來回踱步,而是開始走自己的路,自創了「板橋體」,終於成為讓人敬重的一代大家。

看過一個對「路」字的拆解:「路」是由「足」和「各」組成,「足」表示路是用腳走出來的,「各」表示各人有各人的路。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各人有各人的人生。

沒有一把尺子能丈量所有人的生活,沒有一條路適合所有人走。

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活自己的人生,是一個人最大的清醒。

走自己的路,活出「一手人生」

楊麗娟剛進海底撈時,只是一名普通的服務員。

下班後,她不僅認真總結,還買書學習、買鍵盤練字,買電腦報班……

「過來人」提醒她:服務員重要的是把服務做好,整這些沒用。

可她偏不局限在「服務員」這三個字上,將配菜、上菜、收銀等所有流程都做了個遍。

憑藉自己對讀書、思考及專業的業務把控度,她幾乎半年就晉升一級,19歲就當上店長,30歲成為海底撈總裁。

而當初的「過來人」,還做著服務員,生活始終沒有多大起色。

所以,與其在別人的「二手生活」里徘徊,不如多學習、多思考、多經歷,提升自己的認知和能力,去闖一片獨屬自己「一手人生」。

1、多讀書

為什麼容易相信他人的生活就是好的?

因為自己認知不足、見識不夠。

而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性價比最低的方式。

北大才女李雪琴成名時說:「我從小就愛讀書,它給我的影響是,你要創造,你要跟別人有區別,你要不一樣,你要做你自己。」

多讀書,讓文字帶你去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穿越歷史,穿越國度,見未見的人,看未看的景,成為更好的自己。

2、多思考

有一個村的村民,聽聞種梨樹很賺錢,於是紛紛去種梨。

但有一個青年,卻沒有跟他們一起。

在大家都興致盎然地種梨樹時,他分析村裡乾旱,便種了耐旱的柳樹,編織柳條筐兒,賣給鎮上的人。

最後,村民們種的梨樹未長大就夭折而死,虧損慘重。而青年卻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賺得盆滿缽滿。

美團創始人王興說過:「大多數人寧願死也不願意思考。」

思考的質量,決定一個人生活的質量。

不會思考,生活便碌碌無為;會思考,便能過高質量人生。

3、多經歷

很喜歡一句話:「因為經歷過,所以懂得。」

多經歷也是提升認知、增長見識的好方式。

生活中可以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許能給平凡的日子增添不一樣的樂趣。

工作中可以去嘗試職能之外的工作,或許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

如果楊麗娟沒有去經歷服務員之外的工作,她便不可能快速晉升。

只有經歷過,才能快速識別哪些不能盲從,哪些是「陷阱」。

避開該避的坑,人生自然向好發展。

《沒那麼簡單》中有一句歌詞:「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

不要盯著別人的日子,不要盼著他人的經驗。

學會向內求,自己思考,過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人生。

願我們都有自己的主見,過獨屬自己的「一手人生」,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不被別人定義,活出真正的自我,不負此生,不負自己。

作者簡介:慢持,富書作者,用文字激勵自己成長的90後職場寶媽,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0ee00ca981ecae256d859c0a533e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