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乘客,前頭將要停靠武林門站,要來東格里落船的乘客請做好準備,落船的時光嫑(biáo)忘記自己的隨身物品。」
今年八月,杭州運河水上巴士1號線正式啟用「三語播報」——
在普通話和英語的報站後,還加上了一段杭州方言的童聲報站。
每到一個站點,這段童聲杭州話報站都特別能引起乘客的注意。
許多外地遊客都十分新奇,還有的「牙牙學語」,跟讀起來。
不少坐船的老杭州,也都忍不住對身邊的孫子孫女「說教」:「你也要好好學說杭州話啊。」
那麼,這段地道的杭州話報站究竟是哪個「小伢兒」說的?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1
杭州水上巴士是杭州市內運行於運河以及市區河道上的水上公交系統,價格低廉,單程票價僅需3元,沿線經過杭州的許多特色景點,吸引了不少老杭州和遊客們們前來坐船。
杭州水上巴士1號線「西溪號」
「三語」報站推出至今一個月,其中的杭州話版本得到了許多乘客的點贊。
「作為杭州本土文化的展現形式,杭州話最能體現杭州的文化脈絡。」水上巴士負責人孫樂介紹,「水上巴士的乘客人群中,專門帶著孩子來乘船的乘客占比很高,所以我們特別選擇孩子作為報站員,更能幫助傳播杭州文化。」
水上巴士負責人孫樂接受《藝教新周刊》採訪
為了能夠找到最適合的杭州話兒童播報員,杭州水上巴士公司還特別舉辦了一場「杭州話好聲音」的全民海選活動。
水上巴士舉辦「杭州話好聲音」海選活動
這場活動包括個人介紹、才藝展示,還有模擬報站,一口標準的方言和亮眼的表現力是評價的主要標準。
最終,兩個「小伢兒」脫穎而出,其中男童聲是來自杭州市時代小學的杜沅熹,女童聲是來自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文瀾校區)的馮妙菡。
2
杜沅熹一家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杜沅熹媽媽李贇接受《藝教新周刊》的採訪
「當時是從少年宮的老師那裡知道了水上巴士組織的這個活動,我們一家都是杭州人,對於傳播杭州話的活動很支持,馬上決定讓孩子參加。」杜沅熹媽媽向我們介紹。
杜沅熹是個開朗大方的小男孩,配合拍攝時,他站在遊客面前現場報站,一點也不露怯。
這一個月只聞其聲,第一次見到杜沅熹本人的西溪號船長夸道:「這個孩子杭州話說得很好,很多遊客都很喜歡他的報站。」
杜沅熹平時十分古靈精怪
杭州話的報站其實並不簡單,要讓方言聽起來既地道,又舒服自然,有很多需要「鑽研」的地方。
「報站比較正式,不能隨意發揮,格式上還是比較尊重普通話版本的,不過從普通話翻譯到杭州話,裡面的文字還蠻好玩的,比如不要,杭州話裡面,就一個『嫑』;乘坐就是一個『乘』,還有像『來東』、『前頭』、『落船』,都是大家一聽就知道是杭州話的表述。」杜沅熹媽媽講述當時準備的細節。
除了一遍遍打磨內容,杜沅熹一家在「糾正」杜沅熹的發音上也做了不少練習。
「我和媽媽一起前後準備了一周多,有時候我讀得不對,就拿著媽媽的錄音,一遍遍讀。」杜沅熹說。
最終,杜沅熹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成為了水上巴士的特邀播報員。
杜沅熹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成為水上巴士專屬播報員
3
在採訪中,許多老杭州都說,現在的小孩子,能說杭州話的越來越少了。
「我們70後、80後的家長還能說得不錯,90後、00後們,大多不會說杭州話了。」杜沅熹媽媽向我們感嘆。
前兩年,一份方言調查報道引起了很多杭州人的注意,印證了杜沅熹媽媽的觀察。
《各地本土出生人士方言使用情況調查》
在這份調查中,江浙滬地區本地出生人士方言使用率墊底,遠低於重慶、成都、廣東等地。
其中能熟練使用杭州話的年輕人,比例不到9.2%,也就是每100個杭州青少年,僅有9人可以熟練使用杭州話!
結果讓人吃驚,但也似乎在預料之中。
隨著杭州的外地移民越來越多,相應的杭州話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少。下一代會使用到的方言的頻率也變小了。
在杭州的學校里,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幾乎所有人都說普通話。
在社會上,除了杭州大爺大媽聚集的老小區、菜市場,也很少能聽見滿耳朵的杭州話了。
現在不少90後杭州人的現狀是:杭州話會聽不會講。
而00後的杭州人,連聽都聽不懂了。
杭州話的生存環境,從未如此惡劣。
實際上杭州話是一種很奇特的語言,被稱為「語言學上的孤島」,雖然杭州話里有很多吳語的元素,但同時也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元素。
「作為杭州人,杭州話是我們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覺得我們有責任要去傳承下去!」杜沅熹媽媽說。
所以,杜沅熹一家從杜沅熹出生開始,就達成了一個共識,要讓孩子從小說杭州話。
「我很喜歡說杭州話。」杜沅熹說,「我覺得,杭州話,就是杭州的寶物吧。」
但在現實中,像杜沅熹這樣能說一口流利杭州話的「杭州伢兒」越來越少。
希望杭州的家長們,在讓孩子學普通話的同時,也能教孩子們一些杭州話;
也希望杭州的教育部門,能將方言傳承當做一件正事去辦。
這不是搞地方保護主義,而是呵護文化、呵護文脈。
不要讓杭州話成為第一個消亡的方言,拜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