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神聖的職業也不得不面對薪資這一現實問題,教師工資待遇低,光靠喊口號是留不住老師的!提升教師待遇屢屢重提,表面上看來是前景大好,但是從提出到落實的距離,遠得讓人心寒,多少老師在等待無果的情況下,無奈逃出體之內。教師工資待遇問題里,教師的績效工資和職稱工資一直飽受爭議,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教師工資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本是為了激勵老師的一項措施,旨在提高老師工作的積極性,希望能夠通過多勞多得的分配政策,充分調動老師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中,但是理想和現實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目前的績效工資分為兩部分,一是基本教學考核,可以得到績效工資的70%,剩下的30%則是用來鼓勵優秀教師和學校領導的津貼。這種「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考核措施,讓許多基層老師抱怨不公。
此外,績效工資還存在分配不均的問題,中小學生主副科任老師的課時差異較大,如果考慮課程來發放績效獎金,那麼副科老師相對吃虧,但如果不考慮課時,主課老師就有意見了,畢竟多付出心血和勞力,到最後卻沒有任何回報。如此一來,人人都盯著績效工資的發放標準,都想以自己的利益為先,爭執不下,績效工資變成了一出笑話,校園是去了往日的寧靜,勾心鬥角,甚至滋生腐敗。
其次是職稱工資。
和績效工資相同,職稱和工資掛鉤也是一項教師獎勵性工資。職稱的評定並非一件易事,往往要獨處許多精力,所以職稱高的老師工資高也無可厚非。
職稱工資
職稱工資是對老師教學成果的一種肯定,也有助於促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但目前看來,職稱評定頻頻引發爭議,甚至有人提議取消職稱工資,這是為何?
去年教育部有發布了一則《關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裡面明確提到了要進行教師職稱改革,保障教師的待遇。
只有老師的心聲被聽到,老師的付出被尊重,才能促進教育的進步。政策落地之時,也是腐敗滋生之機,希望能從源頭遏制工資考核的不公,淡化職稱,提高對教齡的重視,逐步縮小差距,才能形成良性競爭,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歡迎交流討論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