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鄧超和俞白眉用一部《銀河補習班》,再一次驗證了他們這個組合的一個有趣的「定理」——他們的電影票房和口碑從來都不成正比,《分手大師》豆瓣5.0分,票房6.65億,《惡棍天使》豆瓣4.1分,票房6.48億,如今《銀河補習班》上映9天票房也已經過6億,但是豆瓣評分卻也只有6.3分,大約67%的人給出了三星以下的評價,只好於12%的劇情片。
《銀河補習班》的故事架構很龐大,好像什麼都有,從98抗洪,到08奧運會,再到後來的宇宙飛船升空,從海洋到陸地再到太空,眾多的元素構建了一個宏偉的劇情,還跨越了幾十年的時間線,而且在太空部分還請來了吳京加持,可以看得出導演的野心不是那麼一點點。
實際上,《銀河補習班》也能把這麼多的故事元素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從而讓劇情看起來不像是流水帳,或者有斷裂的痕跡,從這一點來說,《銀河補習班》的劇情銜接是成功的,但為何口碑這麼的不好呢?
恰恰也是因為故事,故事很多,劇情架構也合理,但是,《銀河補習班》什麼都想講,卻把最該講的故事忽略了,作為一部講述父子親情關係的電影,說教自然必須存在,但是,《銀河補習班》也就把說教停留在了「說教」的層面,就像那句著名的職場勵志的話——好好乾,你會成功的,然後你真的成功了,只是沒有人知道你是怎麼干成功的。
《銀河補習班》里只靠父親的一句話「只要腦子裡一直想」,兒子就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航天員,但對兒子的奮鬥故事幾乎隻字不提,雖然用其他的元素搭建了合理的劇情結構,但是故事卻無情的斷裂了,缺少了真實的勵志情感,因為兒子的成功讓人感覺太簡單了。
還有,雖然刻意營造了許多悲情的故事橋段,也能達到了讓觀眾無聲淚流的效果,另外那些《渴望》《亞洲雄風》《當年情》等等老歌,也溫暖的劇情,勾引起許多老回憶,但是,《銀河補習班》整部影片傳遞最多的還是說教,而且都是大道理,從「素質教育」到「不要放棄差生」、「不要用分數衡量一個學生」等等,說了很多,卻好像怎麼都沒說。
一方面,這些東西好像大家都已經知道,在電影里重複出來顯得有些空套,再有,作為當今電影院的生力軍,年輕人們誰都不太願意「被說教」,這是年輕的一個共性,誰不年輕過啊?年輕人都只是喜歡故事,聽故事看故事,不管是聽笑了還是看哭了都可以,就是不願意「被說教」。
所以,有時侯故事太多也未必能滿足電影的野心,有時專心講好簡單的故事,也許更能成就一部好電影,就如周潤發的《阿郎的故事》,也是一部講述父子關係的影片,「暗黑大師」杜琪峰在險惡江湖之外,居然也能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就打造出那麼肆虐人心的經典。
《阿郎的故事》也讓羅大佑的《戀曲1990》和《你的樣子》成為了經典,《銀河補習班》里也使用了許多經典歌曲,但《阿郎的故事》當羅大佑嘶啞的唱起《你的樣子》,就會幽幽的催人淚下,而《銀河補習班》里響起經典老歌的旋律,卻好像只能讓人懷舊。
鄧超還要走多久,才能平衡他那票房號召力和口碑之間,那種跟電影一樣很戲劇化的差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