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情漁村也能「遍地開花」,全靠這個引擎!

2019-08-30     文明榮成

在寧津街道東楮島村,村民在各自的民宿中忙碌,遊人在茶店中享受著悠閒時光。在榮成石島的漁家風情樣板片區當中,像東楮島村這樣風情獨特的村落星羅棋布:留村的白牆黛瓦,訴說著古鎮的滄桑歲月;東墩村的漁民畫,勾勒出既傳統又富有現代氣息的漁家生活……

如今,一個個曾經深藏不露的漁村,因為樣板片區的建設,被串連成珠,既有古村古道的悠遠,又有歷史印記的厚重,還有漁村古風的質樸,讓人流連忘返。

海味風情各不同

天高雲淡,海風習習。東楮島村作為石島漁家風情樣板片區建設的重點,平坦寬闊的馬路沿著海邊徑直延伸,三三兩兩結伴而行的遊客或是漫步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或是走進海草房民宿感受獨特的漁家風情,亦或在漁家樂品嘗著地道的海鮮美味。

「你看這路都修到家門口了,村裡都有了網線,人能不多嗎?」做民宿生意的小老闆楊華說,自從村裡修了路,完善配套設施後,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一轉角,斑駁粗糙的牆石,高高低低的石頭房錯落有致。如今,村裡像楊華一樣開起民宿的人不在少數。隨著樣板片區的建設,越來越多的百姓辦起了民宿、農家樂,開啟了在家門口「坐享其成」的生活。

不止東楮島村,在寧津街道辦事處對面的社區內,同樣有道路正在進行修整。隨著片區建設,區內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這條路是樣板片區內『三橫五縱』里的『一縱』,再有20來天就能完工。」寧津街道黨委委員張磊說,除了對路網進行提檔升級,片區內還開闢了鄉村旅遊專線,每天6個班次往返於區內各大景區和片區各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

與東楮島村相對的樣板片區西端的留村,同樣閃爍著「光芒」。

「看!那邊兒是我們村的『花海』。」順著留村村民程志手指方向,不遠處的半山腰上正鋪展著一片綠色,其中還夾雜著點點彩色。

記者走上山來才發現,這裡種滿了各種品類的月季,花朵艷麗,風景迷人。「我們計劃建立一個中藥材種植及食品加工基地項目,這裡目前已種了1萬多株月季,後續還會繼續擴展。」張磊介紹說。

離開留村向東而行,便可到達谷牧故里——東墩村。這裡,每天都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踏進谷牧故居,追尋先輩足跡,感受革命精神。

在谷牧故居右後方的位置,就是樣板片區正在打造的黨風廉政建設基地。張磊說:「海草房裡面是紅色名人事跡,我們想將紅色文化和旅遊結合起來,讓大家在感受漁家風情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先輩們的革命精神。」

無論是充滿漁家風情的東楮島村,還是主打產業振興的留村,亦或是在「紅色+旅遊」上下功夫的東墩村,都是石島漁家風情樣板片區建設中熠熠生輝的「明珠」,也將成為支撐樣板片區未來發展的「支柱」。

除了三個重點建設的村落,樣板片區內其他村落,也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

有近700年歷史的渠隔村擁有一株樹齡愈千年的銀杏古樹。圍繞古樹,村內建立了銀杏樹公園,配備景觀石凳、圍欄等基礎設施,吸引了不少慕名前來的遊客;位於留村東北方向的甲子山村建起了田園綜合體發展休閒體驗游項目,不僅有果蔬採摘,還打造樂休閒露營場地……一個又一個獨具特色的村落和項目,成功將樣板片區串點成線,為片區建設添磚加瓦。

一條山海旅遊發展帶「串」起兩個文化核

5個國家級傳統村落、7個省級傳統村落、2個國家級海洋牧場、1處國家級文保單位、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處全國百佳旅遊目的地……面對石島漁家風情樣板片區內如此豐富的資源,如何才能在建設時綜合到一起?

「我們請了專業團隊做規劃,堅持『高效生態農業園區、就業聚集區、新型農村社區、鄉村旅遊區』四區共建理念,提出了『一帶雙組團,八村兩核心』的發展思路。」張磊解釋說,一帶是山海旅遊發展帶,雙組團是甲子山休閒體驗組團和前王家、季家農業產業拓展組團;八村是東墩、東蘇家、北場、渠隔、留村、口子、所前王家、季家八個村,兩核心是東墩紅色文化核和留村古文化核。

如今的樣板片區是在之前「十里古鄉」示範區的基礎上升級而來的,因此樣板片區建設已從原本的8個村、6平方公里擴大到23個村、25平方公里。「我們想讓遊客從西走到東,看到不重樣兒的風景!」

臨山靠海的地理環境是這裡的獨特優勢,如何才能利用好這一優勢?樣本片區建設者們打起了海洋旅遊的主意:片區東邊有兩個海洋牧場,今年將對其中的桑溝灣海洋牧場進行重新規劃設計,計劃建設海豚科普館。

海濱、沙灘、漁港、民宿……這些帶著濃郁海味的元素,是樣板片區內最顯著的特徵,依託轄域內的兩處海洋牧場及東楮島海草房民宿集群,樣板片區突出打造了「風情海島」模塊,做活「漁業+民宿+旅遊」文章,著力打造海洋、岸線、陸地全方位一體化的漁鄉綜合體。

翻開樣板片區的「項目冊」,上面赫然寫著不少大項目。「我們現在已引進德信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石島管理區農業投資公司、北京金潮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等投資主體。」張磊說,這些公司在樣板片區內已共同投資實施了12個重點項目。

截至目前,片區內流轉土地5000畝,打造有2000畝高效茶葉產業園區、2000畝中藥材種植項目區、2000畝海上休閒體驗區三大片區。「7月份我們還開工建設了一處東蘇家土特產品鄉村集市項目,留村的太空艙項目土建工程也完工了,東墩膠東特色文化小吃街項目還在規劃……」提及產業發展,張磊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這幾年遊客越來越多,隨著樣板片區的建設,我們今年接待遊客將突破30萬人次!」

讓留村「留」住人才

中午的日頭正毒,來村創業的閆紅強絲毫沒有躲清涼的意思,在留村不停地轉悠,走到哪都不忘多瞅兩眼。「我得再尋摸點地,來種玫瑰花。」

閆紅強鉚足的勁,是從今年開春就「攢」下的。「玫瑰花不僅可觀賞,還可做成玫瑰花餅、玫瑰精油、玫瑰茶等系列旅遊產品,這是一條很長的產業鏈,樣板片區的建設就是送上門的商機。」幾乎第一時間,他就在村裡流轉了350畝地,種下了玫瑰花、月季、中草藥等。

在樣板片區建設過程中,隨著軟硬體逐步完善,閆紅強發現玫瑰花種植的面積小了,350畝的「筐」盛不下綻放的玫瑰。自此,閆紅強開啟了找地之旅。一個月時間,在政府部門幫助下,他再次找到300多畝地,只待秋收後即可簽訂流轉合同。

閆紅強找地時,還有意外收穫。他發現,村裡的房前屋後、犄角旮旯等閒置綠化地有很多,玫瑰花好種易活,能不能把這些閒置地也種上玫瑰花?

「咋不能呢?」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程軍福說,「我們不用花一分錢,兩年後,滿村都是玫瑰花,這樣的好事,求之不得。」

隨著閆紅強玫瑰花「版圖」的擴大,他需要的地也越來越多:20畝地建設平塘、建設大型VR科教娛樂中心、50畝地打造農家樂……這樣大手筆投資,閆紅強不僅沒有擔心,反倒有些許興奮。「政府這麼大力度建設樣板片區,我投資的錢,肯定會換來更大的效益。」

其實,閆紅強的私心,不僅是預估出的經濟收益,還有一份鄉村振興的情懷。「48歲的我,在村裡算是年輕人。信不?」他一邊掰著手指頭數一邊介紹,眼下村裡全都是留守老人,50歲之下的村民寥寥無幾。這樣的老齡化農村連活力都沒有,怎麼談鄉村振興?

為此,在樣板片區建設這盤大棋中,閆紅強接二連三的「落子」:大規模種植玫瑰花,打造垂釣、科教娛樂中心等休閒基地……他期望依託這些謀劃,可以換來鄉村全盤活的局面。

「終有一天,我會甩掉年輕人這個稱呼的『帽子』,會有更多年輕人回來發展。」閆紅強憧憬著說,留村可以「留」住更多人才,這才算名副其實。

--- END ---

記者 楊彩明 曲黎悅

通訊員 於佳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VN6GwBJleJMoPMuw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