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出事故!这名男子逃逸不到半小时被抓获

2019-11-29     黔南交警

酒后驾车已是违法行为

出了事故不救助不报警

反而驾车逃跑,殊不知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想逃?怎么可能!



因为已经触犯了红线

就算逃跑到“天涯海角“

也终究躲不过法律的严惩


近日,在独山县就发生了

酒驾+撞护栏+逃逸案件



肇事者在撞护栏之后

不仅没有下车查看 还直接逃逸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交警蜀黍们不到半小时

将案件破获

一起来了解一下详细情况吧


当天晚上21时30分许,独山县公安局网格巡逻组巡逻至独山县南园路口时,发现该路段的中央隔离护栏已损坏,散落的护栏严重影响车辆通行,为避免发生二次事故,巡逻民警一边指挥疏导车辆有序通行,一边向县局指挥中心报告,请交警大队赶赴现场调查处置。






在现场勘察过程中,交警大队事故调查民警通过被碰撞的护栏损坏面积、现场散落肇事车辆的车身碎片及护栏被肇事车辆拖行的轨迹判断,肇事车辆受损严重,应该不会行驶太远。经过车辆碎片比对,民警确认桂A号牌小型普通客车为南园路口肇事逃逸车辆,车主为一广西籍男子杨某某。




经询问得知,杨某某驾驶桂A号牌小型普通客车由独山县黄浦路往独山县紫薇城方向行驶, 21时28分许行至母敛大道南园路口时,其驾驶的车辆前部碰撞道路的中央隔离护栏,因担心酒后驾驶肇事承担责任,于是心存侥幸驾车逃逸,不想,半小时就被查获。



随后,民警在把肇事驾驶员杨某某带到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认后,将杨某某带到交警大队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经检测,杨某某酒精含量为39mg/100ml,系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最终,杨某某因酒后驾驶机动车、交通肇事后逃逸,将面临赔偿损毁中央隔离栏,记12分、扣留驾驶证半年、罚款1000元的处罚。




法律对逃逸的界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5条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逃逸的后果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特别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将会承担严厉的法律后果。现在一起看看,有哪些后果呢?


1

民事责任:责任认定不利

责任认定:肇事逃逸承担全部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也就是说,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肇事者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问题来了
交通肇事后逃逸,保险公司会赔偿交通事故损失吗?

保险公司如是说:肇事逃逸只赔交强险,并且有权追偿,剩余部分肇事者自行承担。

对于交强险:根据交强险条例,交通肇事逃逸并非交强险的免责范围,因此,交通肇事逃逸后,保险公司会在交强险的范围内理赔,但保险公司有权对肇事者进行追偿,因为肇事后逃逸与醉酒驾驶、无证驾驶一样都是严重的违反道路交通法律的行为,《交强险条例》及《侵权责任法》明确保险公司享有追偿权的情况有:驾驶人无证、醉酒驾驶,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及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不及时救助伤者,故意逃离现场,主观上存在严重过错,与醉酒驾驶等具有同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根据“举轻而明重” 的法律解释原则,应当由侵权人承担最终的赔偿责任,故保险公司在赔偿三者损失后有权向逃逸者追偿。

对于商业险:机动车综合商业保险示范性条款规定:事故发生后,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被保险机动车或者遗弃被保险机动车离开事故现场的,保险人不负责赔偿。也就是说,肇事逃逸是商业险的免责事由,不仅商业三者险不赔偿,车辆损失险、车上人员责任险也不负责赔偿。可见,事故发生后,肇事逃逸是商业险责任免除情形,由此造成的损失只能由肇事者自行承担。

2

行政责任:处罚更加严厉


肇事逃逸行为人需承担如下责任:

一次性扣12分

根据《机动车驾驶证使用和申领规定》,交通事故后逃逸,一次记12分。

罚款、拘留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对于驾驶员来说如果肇事后逃逸可能面临罚款和拘留的处罚。

吊销驾驶证、终身禁驾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行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58条也作出了同样的规定。由该上述规定可知,对于驾驶员来说如果肇事构成犯罪,会吊销驾照,但如果有逃逸行为,则会终身禁驾。


3

刑事责任:罪责加重



交通肇事后逃逸属情节加重犯,刑法将此规定了较重的量刑由三年以下变成三年以上甚至更高。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可知:

肇事后逃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肇事后逃逸,且事故致一人以上重伤的,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即构成交通肇事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也就是说,交通肇事如果发生了一人重伤的后果,驾驶员逃逸,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直接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伤者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则会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所以交通肇事后逃逸不仅自行承担高额的赔偿,还要面临更加严重的行政处罚,承担更重的刑事责任。


交警蜀黍在此提醒大家

发生事故时,应积极面对

不逃避,不逃逸

就算逃逸

也逃不了法律制裁

更逃不过良心的谴责

喝酒不开车

切勿报以侥幸心理

不要让喝的酒变成你悔恨的泪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xtztm4BMH2_cNUgfu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