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onnie 来源|秋葵妈妈(ID:QKMM99)
去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碰到了许久未见的老友停下来聊了两句。
朋友也来接孩子放学,三岁的小姑娘手里拿着自己做的手工,还非常友好的主动向我展示自己的作品:阿姨,你看我做的花漂亮吗?
孩子亮晶晶的眼神里闪烁着期待,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好漂亮呀。
再仔细的看了看孩子的手工,确实做的蛮精致的,我忍不住夸赞了一句:这孩子手真巧。
边上的朋友立马回道:哪有哪有,小孩子什么也不懂,瞎做着玩的。
我注意到一旁的孩子收敛了笑容,神色显得有些黯然,不禁感到有些心疼。
朋友的回答也许只是无心的自谦之言,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最直白的否定。
也许孩子怀揣着一颗纯真的童心,把自己很努力、很用心完成的东西展现于人,期盼能够得到妈妈的认可,没想到却等到了随口而来的一句否定。
那一刻,谁也不知道,这个曾经满怀期待的小女孩,心里藏起了多少失落和委屈。
01 别让你的谦虚,伤害孩子
其实,作为父母,当我们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心里是高兴的。
我们对孩子的表现打从心底里自豪,但是碍于面子,碍于谦虚的传统美德,总会在谈话中不自觉的贬损孩子,甚至拿孩子作为消遣。
殊不知,这份“谦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
朋友小楠说,父母的一句谦虚,让她受伤了几十年。
从小到大每当听到别人称赞她时,父母总是谦虚的说“没有没有”,甚至还会拿她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批评她还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无论她取得了多少的成就,都只能得到一句这孩子做的还不够好。
大学毕业后,她留在上海打拼,事业也小有所成,本以为这次父母总该会向别人表达对她的认可了。
不曾想过年的时候面对一众亲戚的褒奖,父亲依旧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孩子不成器,小打小闹,让你们笑话了。”
小楠说,其实她知道自己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不喜欢张扬,她也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不用靠着父母的评价而活。
但即便如此,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想到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换来的成绩都不被父母看到,总是会有一股深深的委屈和不甘涌上心头。
武志红曾经说过:父母要做孩子的一个好的容器。当孩子把事情做好的时候,认可他鼓励他;孩子挫败需要支持的时候,陪伴他支持他。
当原生家庭像是一个结实稳固的好容器时,孩子的活力就会在其中流动,而会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孩子。
而惯于贬损孩子的父母,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个不合规格的容器,它忽视了孩子的努力、破坏了孩子流动的生命力。
通过贬损孩子以示自谦,这样的“谦虚”真的会伤人。
02 否定的力量,超乎你的想象
对孩子而言,父母是他们最爱的人,父母的话对他们而言有着绝对的力量。
父母的每一次否定,都会在孩子心上种下一棵灰暗的种子。
影帝姜文在做客节目《十三邀》时,说自己是个“不自信的人”,而这种心态源于他从小得不到母亲的认可的缺憾。
优秀如董卿,却因为父亲数十年来的不满意和数落常常感到自卑,这份创伤在成年后也未曾痊愈。
可见经常遭受父母打击的人,自尊心受到伤害,容易自卑,严重时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中不可自拔,甚至导致极端行为。
曾经有一个罪犯在执行死刑前吐露心声:“别人夸我会打球,妈妈却一直说我没出息,后来我就索性真的没出息好了,反正妈妈也不希望我有出息。”
对于一个世界观比较狭隘,看待问题非黑即白的孩子来说,如果被父母频繁的否定,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甚至在负面语言的暗示牵引下自暴自弃。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
赞美的力量有多强大?
女儿有一段时间学钢琴进入了瓶颈期,每次练习都不得要领,十分沮丧。
有一次朋友来家里玩,刚巧碰到孩子在练习曲目,朋友认真的听完一曲以后夸了孩子一句,谈得真好。
没想到孩子听了进去,就此重拾了信心,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我又看到了当初孩子练琴的热情。
语言的暗示力量是巨大的,负面的话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多大,正面的语言对孩子的支撑力量就有多大。
你可以用一句话将一个人从困境里拽出来,也能轻而易举地就毁掉一个人。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更要合理运用这份力量。
03 爱孩子,更要客观的评价孩子
回过头去看,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的神色中开始失去自信了呢?
也许是我们人前的一句无心之言,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许是带着情绪的一句贬低责骂,让孩子开始怀疑自己。
无论哪一种,伤害孩子都不是我们的本意。
爱孩子,更应对自己的孩子有客观的认识,并注意在任何场合都要尽可能给孩子以准确的信息。
扔掉虚伪的谦虚
孩子还小时,心智尚未发育成熟,需要依赖大人的评价来给自己找到定位。
所以当别人夸奖孩子时,不要太过“虚伪的谦虚”,代替孩子收下这份赞美,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
及时给予孩子正面积极的反馈,才能让孩子心理更好的发展。
接纳孩子的不足
很多父母苛求孩子,是希望孩子做到最好,但人无完人,每个孩子都有缺点。
真正的接纳,是既要接纳孩子的优点,同时也要接纳孩子的不足。
被父母真正接纳的孩子,不会害怕外在的打击,因为他能够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正视自己的不足。
这样的孩子,自信的像个发光的小太阳。
适当的鼓励孩子
在看到孩子的努力之后,给孩子一个眼神的肯定,远比苛求孩子你做的不够好更有意义。
当然,鼓励孩子并不代表只有表扬而没有批评,恰当的批评也是必要的。
大量心理学研究证明,不管是师生还是亲子互动,只有把鼓励和指正的比例保持在4:1到5:1的时候,批评指正,才更有效。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想要彻底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孩子虽小,自尊心也很强。
而当众否定孩子是把孩子的自尊剖出,在人前踩踏,这是摧毁孩子自尊心的杀手锏。
所以,永远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贬损、消遣孩子,更别当众教训孩子。
教育的问题应当私下里单独和孩子沟通,给予正确的引导。
这不是袒护和包庇,这是教育的底线。
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应当由父母守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zxdwb20BJleJMoPMy5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