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006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看百度热搜榜上有这样一条词条:
挨父母打对人生的影响。
点开词条之后,出现的是各家新闻头条都在推送的一条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年男子拿着衣架,对三名幼小的女童进行抽打。视频中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声,接连不断的求饶声,并没有让这个中年男子产生“心慈手软”的念头,相反越抽越狠。
据说这是一条网友提供的视频,具体的情况警方正在调查当中。但这条视频一出,许多公众人物、网友都纷纷谴责:“这样的人不配当父母”、“这不是正常的打骂,这种是虐待”、“这辈子都会有心理阴影”。于是在这条微博下方,网友们纷纷回忆曾经被父母打对自己造成的影响。
从这些人的留言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在极力摆脱曾经父母所带来的伤害。但很多人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孩子经常被打,会有怎样的影响?
使用暴力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孩子最大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当经常因为一些事情被父母打时,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认为
遇到问题或者阻碍
,可以
像父母那样靠武力来解决问题
。家长以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了一颗
暴力的种子
。所以经常被打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
容易变成“问题”少年
。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教育他们“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善良的,改变他们性格、行为的都是后天的影响。就像蒙特梭利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每一种性格上的缺陷,都是由于儿童在早期,受到某种错误的教育和对待造成的。
2、性格懦弱且孤僻
之前带哥哥妹妹去游乐场,遇到了一对母子,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站在旋转木马的旁边,孩子拽着妈妈的衣角,眼睛微红,一看就是刚刚哭过的样子。妈妈在旁边催促:
“去吧,已经买了票,上去玩会儿。”
孩子没有撒开了欢儿似的去玩,而是显得局促不安。这个时候妈
妈直接在孩子头上扇了一巴掌:“赶紧去,站着干嘛?又想挨打了?”
孩子唯唯诺诺地去了,但没有一点快乐的样子。
那一巴掌就
像一块石头一样扇在了我的心上,
也许是因为做妈妈的原因,看不得这样的场景。从这个小朋友身上可以感受到,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通常性格上会比较懦弱,也比较孤僻,这些都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自卑又敏感
我有一位同学,小时候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被爸妈打骂。他不像别的小孩是因为调皮被惩罚,他曾经说过有时候
被打都觉得莫名其妙
,因为父母很少告诉他是做错了什么。
所以,他的性格从小就
自卑且敏感,
现在进入职场依旧是做
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
。他害怕自己做错了什么,招来别人的谩骂,那样是非常丢人的事情。
有人说“穷不过3代,富不过三代”,但《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作者所在的洛克菲勒家族至今已绵延六代却没有没落,世人归结于其独特教育孩子的理念,他们不仅善于创造财富更崇尚节俭,文中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好孩子是教出来的,给孩子好的教育一定不能输在家庭教育上。文中记录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与期望,对家长育儿有很大帮助。帮您解决育儿中的困惑。
俗话说,父母的三分脾气,会给孩子带来七分的伤害。这些伤害不仅仅存在于他们的童年时期,而是影响了他们的整个人生。
如何避免动手打孩子?
首先,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
说实话这是一种老掉牙的教育方式,作为现代父母,都是接受过新思想新教育的,所以更应该懂得合理化的教育孩子。打是可以作为一种
约束孩子行为的手段
,但不是教育方式。如果有时候孩子太皮,为了帮助他养成好的习惯,可以用这种
惩罚的手段。
但是要让孩子明白,这是因为
他犯错而必须接受的惩罚
,让他因为
感到痛而不再去做同样的错误
事情,而不是变成孩子的痛苦
。
其次,冷静处理自己的情绪。
会动手打孩子,多半是因为孩子犯错,
激起了内心的愤怒
,在冲动之下做出的反应。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不要着急发火,先平复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我经常使用一种方法,当孩子犯错时,我会拉着他坐在对面,然后
环顾四周让自己冷静下来。
接着告诉他坐在这里是因为做错了什么事情。
时间长了,变成一种习惯,一旦我拉着他坐在对面,他就知道自己犯错了。所以要教育孩子,先得
把自己的情绪稳住
,生气、发火、揍他们一顿只会变成两败俱伤。
最后,动手后要向孩子道歉。
看过一则视频,视频中妈妈对女儿发了脾气,后来妈妈跟孩子道歉,并取得了她的谅解。
人都是情绪化的,如果被情绪控制动手打了孩子,那么家长要学会认错。在教育这件事情,父母和孩子处于平等的一种状态。孩子从我们身上
获取与世界的连接
,我们也在孩子的身上不断的学习,让自己成为
更好的父母,更好的个人
。
妈妈来叨叨:
对于今天看到的事情,我希望为更多父母带来警醒。我们经常说:哭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打同样也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生疏,而那是我们家长都不希望看到的。
一位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父母管娃想靠“交谈”?别傻了,没有规矩和约束的辅助,都白扯
3岁宝宝暖心安慰妈妈,哈佛教授:情商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
熊孩子深夜呐喊:“我一直没玩,你想干嘛?”值得所有父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