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颜妻”的启示:中年夫妻如何打响婚姻保鲜战

2019-08-18   山宁贝贝

“昼颜妻”的启示

日剧《昼颜》工作日下午3点到5点选择出轨的家庭主妇,给出的一个合理化理由是新的恋情能给自己行将入木的婚姻增添一点刺激。在出轨之后,回家面对丈夫,包容心似乎也变得更强。当然,最终她们都在回不了头的伤痛中明白了爱的真意。在婚姻指导专家们看来,选择不离婚、不解决婚姻中的问题,而选择出轨,其实是饮鸩止渴,逃避问题本质的依赖心理。婚姻内部坏了,要么从内部加以修缮,要么寻找新的幸福,这听起来简单,做起来比出轨更需勇气。

快退休男人也可能“昼颜”

大家把“昼颜妻”的焦点放在出轨这个问题上,其实焦点错了,焦点应该是“他们夫妻关系为什么不好,该怎么处理”。出轨是个现象,当原因被化解,现象自动消失。“大家把‘昼颜妻’看做是一个新事物,其实它跟丈夫的一妻一妾本质相同。此行为不但会发生在夫妻间,还会发生在情侣间。”

无论是在婚姻还是情侣中,当彼此相处不好,分手又可惜,不分手又不甘心时,“昼颜妻”、“昼颜夫”行为就产生了。弱势的一方往往会通过出轨来获得平衡。《昼颜》里,剧情是男的工作女的操持家务,女性更弱势而产生“昼颜妻”。其实夫妻中女的工作男的操持家务也有相当比例,这样的丈夫做“昼颜夫”的情况也不少见,最常见的是通过网聊和微信谈恋爱。

另外一种“昼颜”现象还会出现在快退休的男人身上,这样的家庭以前是男强女弱,当男的快失去工作失去权力了,他在家里的地位一下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弱势方。而退休后妻子变成了强势方,而家庭生活一向由女方控制,他便一下子失衡了,这时候也容易产生“昼颜”行为。

“昼颜妻”如同吗啡 止痛不治病

在心理学看来,“昼颜妻”在做完家务下午三至五点去找情人时,是想通过自己出去找情人后的一种愧疚心理,“甘愿为老公洗内裤”去弥补老公,实则是一种在婚姻平淡无味时一种消极应对心理,她们即在为自己找情人寻找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实则是她们在逃避问题。

“昼颜妻”这种行为在增加婚姻新鲜感上,有可取可谅之处,就如同吗啡在医学上的应用。医用吗啡和吸毒之间的本质区别就是剂量,“昼颜妻”行为也一样。

“昼颜妻”的本质其实是人类对平衡的追求,当平衡被打破的时候,人们就感觉受到了攻击,就想攻击回去。昼颜妻’行为其实是攻击行为。她们有个信念,你不满足我的需求,我的需求不会消失,你不满足,自然有人满足,以此作为对丈夫的攻击。”

其实昼颜妻现象的产生还是双方沟通不畅引起的,当双方不能用语言沟通时,就会用行为沟通,他们选择“隐性的打架”,比如,丈夫对妻子冷淡,而妻子对丈夫出轨。

发妻遭遇出轨 应重塑自我价值

《昼颜》第九集中,出轨中最令人难堪的部分赤裸裸展现在眼前:大房掐小三。女副教授失去冷静和自信,面如鬼魅,在图书馆中疯狂地追打丈夫的情人……

毋庸置疑,对被背叛的一方来说,在发现对方出轨时会遭受自我价值的巨大打击:一直以为对我的自我价值持肯定态度的爱人爱上了别人,那么爱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也就随之消失了。此时个人唯一的核心想法就是“夺回所爱”:把我的东西还来,把我丢失的被否认的自我价值还来。但这种想法与捉奸者真正的需求—重新获得爱与自我价值的肯定,是完全矛盾的。因而对出轨中被背叛的一方来说,最重要的是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明确自我需求: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如果是关系的修复,就要从如何培育爱的角度出发处理冲突。

另一方面,排除确实遇到真爱的情况,绝大部分出轨者追求的都是某种他们认为在现有关系中无法获得满足的需求。因此,出轨者最重要的是弄清自己需求的究竟是什么。这种需求的渴望是对关系的不满还是对自身的不满?不弄清这些需求,出轨的欲望还会不断出现,并且每一次出轨,都只能获得开始时短暂的兴奋,而其后留下的只有无限循环的空虚。

婚姻保鲜法

中年是婚姻的疲软期,夫妻双方一方面要正视和接纳这种变化,一方面也应适时给自己的婚姻注入保鲜剂。

反思沟通方式

中年夫妻的沟通方式更多是基于两人共同的价值观的沟通,精神层面的沟通显得更为重要,家庭事务也需要更为务实的商量。

重建亲密关系

中年之后,性的亲密可能不再是第一位的。除了通过性表达的亲密,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让夫妻之间找回亲密的感觉。比如记得彼此的生日,准备贴心的小礼物等。夫妻两人定期来次旅行,也能增进彼此的亲密感。

女性要有经济上的独立支配权

妻子不应该过分依赖丈夫,要有经济上的独立支配权。除了适当保养自己以外,要跟社会保持接轨,不要与整个社会脱轨。

修缮

增强内部免疫力

从童年错误程序开始修改

“出轨也许能带来身心上短暂的快感和满足,但同样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方式其实是饮鸩止渴。在负罪、愧疚心理下,才会有弥补的行为。而这种方式长久来看,对婚姻起到的不是催化剂的效果,而是致命的打击。婚姻出现问题,最好是在婚姻内部寻找原因,增强免疫力,从外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治标不治本。”

其实出现了问题应该化解,而不是攻击。化解的前提是学会说出自己的需求和学会倾听。

夫妻之间沟通不畅,矛盾化解方式选择的错误,多是双方在原生家庭中,从自己父母身上学到的。童年所经历到的父母吵架、沟通不畅的事件,会让当事人形成错误的印象,认为解决问题的“程序”就应该是通过吵架、冷战、暴力等方式。没见过父母之间“化解”的孩子,怎么能习得夫妻之间的温暖和体谅呢?这种时候,父母只有用正确的行为、语言才能带来好的示范,才能形成好的“程序”。

当成年以后,即便发现过往的程序是错误的,也为时不晚,可以通过修改童年时期的印象,了解到“现在,我可以采取跟父母不一样的解决方式”,学习接纳与丈夫或者妻子的亲密关系。夫妻之间,不接纳的表现,是往往遇到问题想着要改变别人,而想不到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