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心jiaoy
近日,一则近8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达标的新闻在网上掀起了广泛的讨论。
云心教育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态》调查显示,孩子们校外生活花费时间最多的是写作业,近八成的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 因作业和课业压力太大,导致连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网友们纷纷站出来说中国的孩子真是太累了。
云心教育
云心教育
《环球时报》曾经发过一篇发人深思的报道。 报道称在中国,其实最累的是孩子,不是因为学业原因;
而是因为他们很小就已经懂得要强了,这一辈的孩子从小就比别的孩子需要面对更多的竞争。
报道追踪了十多个案例。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孩才上四年级,学习成绩、文体方面都很不错,但是却无时不刻被焦虑困扰着。 如果第二天有考试,她不到晚上10点多绝不睡觉,不让她学她就哭、闹脾气。上学路上,她随时都会拿出书来看……
后来,作者采访女孩:“你那幺小,就已经这么要强了,不觉得累吗?” 小女孩说:“可是叔叔,要是我不要强的话,我会过得更惨”
不进则退,不累则废,竞争意识仿佛已经刻在中国孩子和家长们的血液里。
云心教育
有时候想,我们的孩子如果不是活在应试教育的体制里,如果中国没有那么多人口,没有那么多竞争和攀比,我们的孩子会不会轻松一点?
芬兰教育给了我答案。 只有500万人口的芬兰,被誉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在芬兰教育环境里,他们的孩子过的又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呢? 印象最深的是当被问到什么是成功时,一个男孩面对镜头说: 这里没有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你已经算是成功了,这里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是平等的,没有人是最好的。
谁都想不到这样智慧的回答是出自一个9岁男孩的口中。 是的,芬兰教育从不教会每个孩子什么是成功,只教会孩子如何去学习,以及如何更好地定义自己的生活。 这正是中国教育所缺少的。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芬兰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教育的第一大国。
1、学校教育
芬兰教育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小学没有考试,也从不给孩子进行任何的评分。 那没有评分和测试,是怎样评断孩子的学习的呢? 纪录片里,老师说,最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考了多少分,而是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分组学习,如何搭配学习。
云心教育
事实上,在芬兰的教育体制里,孩子学习的能力比分数重要,而每个人身上的潜能又比学习重要。 近年来芬兰在全国推行积极教育。 什么是积极教育? 所谓积极教育,就是发现每个孩子自己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是为人公正、有创造力、有雄心、擅长团队合作或者是很善良,或者让孩子学会如何去爱。
云心教育
老师从来不会给任何一个孩子打标签,甚至一个孩子没教好,他们绝不能认为是孩子的问题,而是要从老师出发,反省自己是不是没找到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比如导演问老师,如果一个孩子如果数学不好怎么办? 老师说,那我会通过带孩子玩乐高,或者根据他的某个爱好带他学习,要找到对的方法教会他。
云心教育
芬兰没有贵族学校,为了保证对每个孩子教育的公平性,老师也从不知道孩子们的任何家庭背景。 比起中国的灌输式教育,芬兰的教育则更加注重启发性和综合性。 每个星期,学校都会安排现象教育课,现象教育课上,老师会精心安排课件,让孩子们学习跨学科的知识。
比如有一节课,老师需要教会孩子们通过时间认识自己,第一节课老师会从数学、艺术作品、生物知识的教育让孩子理解时间。 第二节课老师带孩子们到敬老院与老人互动,认识时间与年龄的关系。 不止于此,芬兰的学校还有专门的户外教育课。 老师们会带领孩子们来到森林、大自然,去认识和培养孩子与自然的关系,学会爱护自然。
云心教育
在森林里教什么呢? 老师说什么都可以教,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森林里,每个孩子不用知道每种树的真实名字,但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给树取名。
云心教育
孩子们还要认识各种颜色,根据老师的要求搜集各种气味,找出可爱的、恶心的东西。
云心教育
这样的教育或许放到中国来会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但在芬兰,这种不功利的教育模式,却真正让孩子们从细节处上理解了人与世界。 在芬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吃零食,可以把腿放在课桌上,老师还带着每个孩子用ipad上课。 从不拘泥于形式,但是却要帮助每个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全面的人,这正是芬兰学校教育的精髓。 学习从不是为了成绩,而是为了生活,拒绝形式的本身,才能回归到教育育人的真正目的。 这样的教育智慧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2、社会环境
全芬兰只有500万的人口,却是社会福利高度发达的国家,你或许会问是怎样的财富和税收才能支撑起这样的支出。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才。 不止是学校,整个芬兰社会,整个国家都把孩子看做最可贵的资源。 芬兰人不攀比财富,不比名利,但是却会攀比一个人的品位,一个人的素养。
云心教育
他们认为只有把钱投到人才的教育上,人才会能挣更多的钱回馈给这个社会。
所以,整个芬兰社会一切都在向教育和孩子倾斜。 比如过去连续80年,每个芬兰父母在孩子出生的时候,都可以领到政府配置的百宝箱,里面包含了一个新生婴儿所需要的全部用品,每年都不一样,每年都会有惊喜。
云心教育
从源头上保证父母养育孩子的开心与快乐,让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接受最好的呵护,这是芬兰对孩子最高级的重视。 不止如此,在全芬兰,所有的孩子都可以享用免费的中餐,从食物工厂统一配送出美味的食物,所有的老师和孩子都排队享用一样的午餐。
云心教育
让每个教师接受免费的培训,让每个孩子吃到免费的午餐,这是芬兰每个公民的共识和基本权利。 不止孩子,在芬兰,连抚养孩子的妈妈也一同受到尊敬。 天大地大妈妈为大的观念几乎已经成为每个人心中的共识。 比如在习惯排队的芬兰人群里,芬兰的妈妈不管搭乘任何交通工具从不用排队,并且只要带着婴儿就不用付钱。
云心教育
比如国家会给孩子们提供各种免费公开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方便妈妈带孩子参观,方便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美感。
云心教育
不止是妈妈,连芬兰的老师也拥有着各种各样的便利。 在芬兰,像孩子们不用参加考试,避免竞争一样,老师也一样。 芬兰的老师从不用写书写任何的教学报告,总结汇报,也从没有任何教学评估和老师评级。 老师唯一的晋升机制就是,以时间为准,每过五年自动加薪,5年,10年,20年,全国任何一个老师都可以得到这次加薪。
云心教育
就像采访时一个老师说的,在这里,每个老师不用对其他任何事情负责,唯一的任务就是教好每一个小孩。 省去一切繁杂的形式,好让老师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学知识,自我成长。 关心每一个孩子,上好每一堂课,这才是每个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啊。 每个女老师也同样会有母亲的身份。 整个社会为了保障教师的福利,会给每个女老师很长的带薪产假,可以允许把自己的孩子养到3岁,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云心教育
这样的福利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师当妈妈的权利。 不止如此,全芬兰的教育福利在整个国家都是统一的,一致的。
为了保障教育的公平性,哪怕在最遥远的北极圈里的芬兰偏远地区,也是跟首都一样的教育经费,一样的师资力量。
云心教育
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权利和机会,这正是整个芬兰社会给孩子们创造的最好的温床。
3、家庭教育
不光是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里,在家庭的小环境中,每个孩子也必须保护到位。 在芬兰,家长打骂孩子是绝对不允许的。 比如一个中国的爸爸来到芬兰后才开始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巨大差异。 有一次他因为弹了儿子的脑门,结果就被报告给了教育局。
云心教育
此后,他必须接受教育相关部门的培训,谈话2-3次,每次都要教育2-3个小时。 芬兰的孩子们被保护得很好,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绝对会宠着他们,相反,每个芬兰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独自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难题。 比如一个芬兰的富爸爸,财富值全国榜上有名,但是当孩子要求买一双乔丹鞋的时候,却被爸爸教育必须自己学会去挣钱。
云心教育
爸爸说孩子只有知道挣钱的辛苦,才会知道怎么用钱。 当孩子在麦当劳打工回家抱怨店里的员工和老板是怎样,制度又如何不如意的时候,爸爸会反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每个家长都要引导孩子去独自面对生活,思考生活,解决各种难题,但是他们从不会攀比孩子去到更好的大学,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正如一位爸爸所说,芬兰的每个孩子都不会没有出路,最好的大学是离家最近的一所,任何的工作都是好工作。
云心教育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环境下,才有了前面一个9岁孩子对成功不那么功利的思考。 才让每个孩子更加自信而踏实地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印象最深的是导演周轶君和孩子们一起在敬老院上课,老师让每个孩子和老人一起画身边的人,以更好地教会孩子们怎样正确认识时间与自己的关系。 老师邀请周轶君一起参加,她一直惴惴不安,因为她不会画画,怕画出来的东西引来嘲笑。 但老师告诉她,画画的真正目的不是比赛,看谁有天赋、看谁画得好,而是让每个人用画笔表达自我。
正是这句话,让导演周轶君直接泪奔,让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常被大人说“你唱歌像念经,别唱了”。
云心教育
此时,她下意识说出的“我不太会画画”,其实就来自于习惯性地承受着别人的否定。
所以,当面对这个心理阴影时,周轶君顿时情绪激动地哭了出来,她说—— 我们(中国小孩)总是被说“不行”、“不好”、“不可能”。可是在眼前,却发生着截然相反的“你行”、“你可以”,每个人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最原始的快乐。
云心教育
其实何止周轶君,无数中国的网友看到这句话,也都哭了,因为我们教育的体系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会去考试,却从没教会我们真正自信地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很多人在看完芬兰的教育后,纷纷在下面留言说羡慕的是芬兰孩子的自由,尊严,每一个个体都被包容被尊重。
而我们的学校从不会去教我们思考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自我认知,什么是时间,没有人教会我们爱和美,也没有从深层次去思考过学习的意义。
我们有的只是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
所以长大后我们都变成了不会思考的工作机器,为了生存朝九晚五,在竞争里迷失自我,变成了一个样板。
云心教育
或许正如导演周轶君所说,一个孩子小时候怎样被对待,就知道怎样去对待别人。
云心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都必须指向未来,指向真正的个体,指向生活,而不是指向书本,指向考试。
最后,把这段话送给大家: 家庭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成功的孩子,而是培养幸福的孩子;
学校教育不是样板化的知识灌输,而是对个性的尊重,对人格的养成;
社会教育要让孩子去感知生活、承担责任,这样的儿童教育,才能收获丰盛、生动和高贵的灵魂。
期待中国的未来,教育真正唤醒的,正是每个孩子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