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巾帼志,建功新时代。“七五”普法以来,阳江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妇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普法办及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我市“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妇联优势,立足妇女实际,主动作为,创新形式,落细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本市家庭平安文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党组扩大会议,集中学习《民法典》。
“七五”普法期间,全市妇联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达2000多场,印发资料400多万份,服务妇女群众50万人次。
市妇联2019年、2020年分别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广东“最美禁毒团队”;“阳江女声”连年跻身全国地级市妇联微信公众号50强;全省平安家庭创建考核连年名列前茅,市平安综治考核屡获优秀;“打造农村留守妇女温馨小筑”项目被评为阳江市“十大普法项目”。
热线接听,倾听妇女心声。
加强领导
普法组织机构保障化
加强组织保障。成立以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各部(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七五”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和印发《阳江市妇联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指导县级妇联也成立相应的机构,形成各级妇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格局。
加强管理考核。将落实普法工作纳入对县级妇联“平安家庭”创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部署,年中有督促检查,年终有总结考核,确保普法宣传有序开展。
加大经费投入。不但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普法宣传,而且积极争取省市的专项经费支持,确保普法宣传常态化开展。
现场接访,关护妇女权益。
练好内功
线上线下培训系统化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普法实践中,市妇联注重练好内功,坚持党组及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坚持机关全员学法,提升系统内的学法、用法能力。
在“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市妇联领导带头给妇联机关党员干部上党课、作专题辅导、谈心谈话,以身作则教育大家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除了领导带头学法,市妇联还注重完善机关人员日常学法制度。将学法与日常工作融合起来,集中学习《宪法》《民法典》,系统学习《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等与妇女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妇联机关干部每年完成学法任务,学法考法力争全员100%达到“双优秀率”。
尤显“巾帼普法特色”的是,市妇联每年都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地面向广大妇女干部开展专题培训。《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颁布实施后,市妇联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推动将学习反家庭暴力法纳入市政府常务会议议程,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党校主体班教学,举办《反家庭暴力法》专题培训、贯彻实施情况推进会。联合司法部门举办全市婚调、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班,学习婚姻法、婚调技巧。在今年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举办维权网络小课堂7期,组织收看司法部举办的人民调解大讲堂视频13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主题培训,提高妇女干部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
“百名法学专家百场法律讲座”现场。
注重实效
普法宣传人群“定制化”
近年来,市妇联针对不同地区妇女群众的需求,广泛开展“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活动,创新性地实现普法宣传人群“定制化”,进一步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关爱女生·健康成长”公益巡回讲座。
走进单位,举办婚姻家庭知识讲座,引导妇女调适好婚姻家庭关系,做新时代的女性;走进村(居),举办“百名法学专家,百场法律讲座”活动,举行文艺表演、集市活动,广泛宣传《宪法》《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防艾知识,将维权服务送到家门口。走进企业,举办女职工维权知识讲座,为女职工劳动就业提供权益保护。走进学校,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举办“关爱女生 健康成长”公益巡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走进刑释解教场所,开展“重塑自我”小组活动,帮助女性戒毒康复学员更好地戒毒康复。
深入社区宣传《反家庭暴力法》。
创新形式
法治文化建设本土化
近年来,市妇联不断创新形式,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本土化普法宣传,将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融入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共建法治阳江。
在宣传形式方面,融合我市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不断推送普法内容,提供法律服务,促进线上线下宣传平台的互动互补,广泛传播“男女平等”“尊重妇女”“儿童优先”等理念。举办微信有奖问答、法治微课堂,利用“阳江女声”“南粤女声”、省妇联好声音频道、学习强国等平台报道、推送、转载维权文章、维权资讯600多篇次,总阅读量25万次。“阳江市妇联坚守初心使命,绽放巾帼之花”防疫暖心行动上线学习强国,“农村留守妇女温馨小筑”项目在“省妇联好声音”栏目录播。
国家宪法日,开展妇女法律服务活动。
在文化阵地方面,市妇联将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阳江站)、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作为法治文化的主阵地。广东省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阳江站)配有专职工作人员5人,组建200多人参加的志愿者队伍,设有法律咨询、心理辅导、家教亲子、普法培训、信访接待等多个功能区,为广大妇女提供“一站式”普法维权服务。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打造法治文化长廊,利用电子屏幕,展播保护妇女儿童权益、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宣传口号,提高妇女群众普法知晓率。同时利用各地妇女之家进行普法宣传。
“法治我践行,巾帼建新功”文艺表演。
在文化建设方面,举办妇女易于接受的、不同主题的法治文艺表演,将法律法规融入到阳江本土文化,达到寓教于乐的普法效果。如阳江人自编自演的诗朗诵《和谐家园,爱满人间》、舞蹈《建设和谐大家园》歌颂了文明立家、廉洁治家、和谐安家的优良传统。如阳江本土禁毒话剧《一生禁毒,义不容辞》讲述了吸毒者不小心沾染毒品后的危害,幸得志愿者和社工热心帮教戒除毒瘾,情节发人深省。再如阳江原创禁毒公益歌曲《向往生命的阳光》旋律优美,被广泛传唱,深受群众喜爱。“无私的爱,飘动的红丝带”和阳江白榄唱响了防艾主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让宪法之光照亮中华”弘扬了宪法精神,树立了宪法权威。
《民法典》宣传学习咨询活动。
化解矛盾
法治维权服务专业化
近年来,阳江市妇联深化改革,创新服务机制,强化维权实践,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将专业化、多元化的普法维权服务带到妇女儿童身边。
建立2间省级“舒心驿站”,为有需求的妇女提供情绪疏导、解决心理困扰。发挥基层妇联执委、妇女骨干作用,对辖区内困境妇女儿童走访、慰问,开展姐妹情深“10元捐”、单亲特困母亲“四援助”、农村妇女“两癌救助”、贫困儿童“把爱带回家”“抗击疫情,与爱同行,关爱弱势群体”等系列关爱帮扶活动。
此外,还实行妇联主席热线接听、妇联干部全天接访制,利用妇女之家、妇女维权站阵地,依托县、镇、村三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平台,畅通妇女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确保问题发现在基层、矛盾解决在基层、维权服务在基层。
建立侵权案件发现报告机制,协同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严厉惩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对妇女儿童舆情中反映出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建立预防未成年人性侵、维护女童人身权益工作机制。牵头制定“关爱女童,护苗成长”保护女童人身权益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并启动“护苗”行动,联合市委政法委、法院等有关部门建立“护苗”行动协调机制,推动维护儿童权益工作的落细落实。
深入农村宣传妇女维权知识。
以“普法维权创新项目”为品牌,拓展普法宣传领域。精心实施“农村留守妇女温馨小筑”“基层知心大姐调解室”“妇女姐妹手牵手,不让毒品进我家”等项目,推进维权服务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妇女姐妹手牵手,不让毒品进我家”项目在广东省全民禁毒工程新闻发布会上作为省妇联唯一受邀项目展示成果,得到省禁毒委、省妇联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以“家庭法治文明工程”为品牌,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书香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和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家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全国妇联选送的现代家书家信“贤良传家,等你长大”——写给儿子浩然的一封信脱颖而出,在全国妇联与中央广播电台制作的特别栏目《家书里的中国》第一集播出。
谁执法谁普法 | 市人社局:普法宣传重实效 法治人社惠民生 谁执法谁普法 | 市自然资源局:为阳江高质量发展贡献“自然动力” 谁执法谁普法 | 市医疗保障局:增强法治宣传实效 守护百姓“救命钱” 谁执法谁普法 | 市生态环境局:为守护阳江绿水青山营造法治环境 谁执法谁普法 | 市公安局:唱响普法最强音 谱写法治新篇章
文字 | 周 雅 许赟豆安玲
图片 | 阳江市妇联提供
编辑 | 周雅
审核 | 张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