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芦子沟刘猪头的传说,今日才得以相见。
敢自诩为猪头,敢自谦全国第二,
想必这人的气量要大过天。
电话线通了,约好当天中午就去店里试吃,很痛快。
一路乘着88路,观赏着公车窗外的景,
太阳早早发挥了光和热,
把公交车内的乘客炙得昏昏欲睡。
到了死海,一片日光下的宁静。
东方驾校到站,下车。
走了几十步,面前出现一座好玩的公社。
公社大院
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赫然出现在面前,
历史在这一刻被还原。
那个年代的任何一个画面放到如今,
都是耐人寻味的艺术。
正沉浸在历史中,刘猪头迎面走来。
阳光正好洒在他的光头上,
他一个笑,让周围的草木生动起来。
进了“公社”大门,
右边一整面墙上印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刘猪头站在字前,一派恢弘气势。
我似乎感到一种文人的力量。
问起刘猪头的来历,他很快为我们发来一篇文章。
《史记•刘猪头传》
A
BOUT
刘猪头
如此精炼的文言词句,另我惊叹不已,
急忙问出自谁手。
他淡定脱出,我给自己写得自传呀。
时间刹那间静止,膜拜之情油然而生。
曾是职业写手,出过书,喜欢喝茶写字,
如今把猪头肉做得如此高逼格也是情理之中啊!
家乡芦子沟的卤肉技艺也因此得到发扬提拔。
天啊,我不禁感慨,文人做起事业来真可怕。
让你来吃顿猪肉都觉得荣耀骄傲呢。
烤猪头
烤猪头华丽登场,色泽金黄透亮。
肉墩墩的猪皮上,整齐地划拉出一道道纹路,
简直如一道鬼斧神工的作品。
外带自酿的腊八蒜和炒辣椒酱各一盘,
真是集色香味于一猪头,
让人味蕾顿时跃然在舌尖上。
咬一口猪皮,脆香滴油,
那感觉使人一下想起了北京烤鸭,
肥者温润如玉,瘦者入口不柴。
砂锅绑蹄
这绑蹄用竹叶包裹,
肉香与苞叶的清香交相呼应,
实属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抹一层辣椒酱,放入空心荷叶饼,
就着腊八蒜,大口啃下,
简直极致版的肉夹馍啊。
吃完后大小三十六骨,粒粒可数。
回锅冬瓜
我以为我最爱的烧茄子来了,
尝过却不见茄子味,反而有一阵淡淡清香,
一问,竟是冬瓜。
这才缓缓觉出的确有一丝一缕冬瓜味绵延于口。
不觉称赞。
香酥薄荷
再来就是香酥薄荷。
油炸豆角一直是我最爱,
前些天尝过油炸花椒叶,已然惊艳,
今儿又见油炸薄荷叶,不禁拍案叫好。
夏天的绿叶子,物尽其用,皆是怡人佳肴。
酸汤手工空心挂面
吃到最后,来一碗精心调配的酸汤手工空心挂面。
清澈见底,轻品一口,缓缓入胃。
立马,那股酸酸的淡雅中和了肉的腻味,
不觉间多了份小家碧玉般的恬淡。
一肉一汤,那份荤素搭配的清澈与绵软,
让你才下舌尖,又上心田,
不觉佩服老板的细心和对吃的独特情怀。
变脸节目
吃着正兴,一表演者入。
想来是变脸节目,
在场者无不兴致盎然,
坐直了身子观看。
表演者还时不时地与大家互动,
食客们欢乐极了,纷纷鼓掌称赞。
一顿饭的间隙,吃着猪头肉的同时,
竟能尝到中国的戏剧文化,
不禁感慨刘猪头的用心良苦。
公社内有大厅、包间、和凉亭,
背靠凤凰谷,近邻死海,
茶过饭饱,去周围吹吹风,
神清气爽,快意人生。
刘猪头苦心经营之“大行”,
虽秀于乡野,然问鼎食品行业天下之心常在。
诚邀域内之同行,携产品论高低,决雌雄。
“大行于道,其路必阔”,
品美食,亦如品人生,有万千滋味在里头。
大行猪头肉
芦子沟店:盐湖区芦子沟村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