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忆季”老昆明,你还记得你18岁的故事吗?

2020-06-09   云南旅游信息网

原标题:“趣忆季”老昆明,你还记得你18岁的故事吗?

“红巾再度系胸前,穿越时空又少年。

莫道光阴非我待,童真依旧漫云天。”

by 网络

任何时代,儿童放学归来,玩乐放风筝的景象都是弥足珍贵的,

放学路上总是有着不能错过的路边摊和游戏厅...

纸牌和弹珠玩具即使蒙尘也能铭记童年的点点滴滴,

黑匣子般一帧帧放映着每个人孩提时代的天真烂漫。

by云游网

小编有幸听到一段关于20年前昆明街头小巷里的趣事

带上酒,放慢生活节奏......

我们来听听,这些散落人间的珍贵片段。

以下为讲述者的视角:

在开头,不管怎样我想说说老戴的故事。

老戴是字面意义上的称呼,他姓戴,the son of another 老戴,他刚熬完了一个夜班和一个上午的白班,他端着茶缸,和打开来能散发出韭菜味的饭盒,走在交班回家的路上。

by云游网

这里是东华小区,昆明市区80年代兴建的住宅小区之一,按老昆明的说法往东出了交三桥那就是郊区,甚至延安医院一带已经是当年“跑飞机”的地界,可见老戴上班的地方有多偏僻——就2002年的昆明来说。

by云游网

东华小区内部显然没有完全赶上世博会的改建大潮,3年以前小区里的孩子还可以在小区道路间追赶打闹,3年以后,他们依然可以在小巷尽头躲着家长和女同学牵着手走过自己的单车棚,他们甚至都不用担心避让来往的车辆。

by云游网

菊花村附近就是老戴上班的地方,三班倒负责给来往冰库运雪糕的货车开出库单,他继承了姓氏和岗位的另一位老戴也在这里上班,他的父辈和工友们在每周六下班后会沿着东风路走到工人文化宫去拍照,去看盘龙江的游船,去设想自己的儿孙们在21世纪能过上怎么样的生活。

by云游网

21世纪开头的时候,周五下午交班后,老戴的同事们有的跨上单车去接孩子放学,有的挤上公交车去南屏街和女朋友约会,老戴同班的年轻小伙们则更愿意回到租住的集体宿舍看看电视打打牌,计划一下周末的时间怎么打发。老戴不一样,他就住在东华小区,他选择走路回家。

端着茶缸,和打开来能散发出韭菜味的饭盒走路回家的老戴,他住的房子离单位不远,一户1楼临街的房子,同样继承自他的父亲。“早上7点半要去单位点名,我7点起床都来得及。”他一般用这句话来给我们形象地描述他住得离单位有多么近,生活多么惬意而理想。可实际上我们都清楚,他根本不会在7点起床。

老戴其实没那么老,他和我身边的朋友们短暂地当过大概2周校友——当我的朋友们进入中学开始愉快的初中生活那一年,高三的老戴毅然决定辍学,在被他的父母亲扭送到学校央求教导主任再给他一次机会之前,走向了学校对面的无名小巷,走向了小巷里的消防队。

by云游网

哦,对,老戴并没有如你所想成为一名光荣的消防战士,他走向的那条小巷如今叫小龙路,消防队依然在小龙路上。而当年老戴辍学离校的时候,消防队对面的仓库被私人承包商改建成了游戏厅,在方圆几里地的中小学生中间传开了“东华小区119”的名头;老戴看着全昆明市绝无仅有的两台《铁拳》游戏机,选择了自己放弃高考的另一种人生。

当时还没有流行伤痕青春文学,但是已经流行了很多年加西亚马尔克斯,所以我愿意套用一个当下流行的句式:多年以后,面对东华小区片区临近改建即将倒闭的119游戏厅老板不舍的眼神,老戴这个面对跪在老师面前的爹妈也没有哭过的辍学青工,他流泪了,他一定会回想起那个走出校门扬长而去的下午,那间仿佛许诺了他精彩人生的游戏厅。

“我当时就想,我要玩游戏,我要玩出名堂来。”这是交班后跟我们一起走向饭馆的老戴。

“从小认识的几个兄弟,到现在也过得风风光光的嘛!人家也没有读书的嘛!我都念到高三了的嘛!文化还比他几个高些的嘛!”这是在饭馆里开了几瓶啤酒之后的老戴。

“当时是昆明太闭塞了,人家上海深圳早就不玩《铁拳》了……要不然么……”这是已经有些语无伦次的老戴。

“小兄弟,你听我跟你说,你们还是要好好读书,现在念个大学不容易……”这是已经快要钻到桌子底下的老戴。

by云游网

昆明的每次城区改建都让一部分人不爽,而事实上这个城市至今为止所有市政建设都没有遭到任何来自民间的抵制或者质疑,这除了与昆明人过于老实的性格有关,这么多年来每年拆一条街的频率我觉得也足够让大多数人习惯了“神戳戳的规划”作出的任何决定了,当然改建完成后的城市也确实比以前要好那么一点,更宽敞的道路、更合理的交通分流、更让人喜欢的灯光量化工程……昆明人总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理由。

by 网络

昆明的每次城区改建都让一部分人不爽,而事实上这个城市至今为止所有市政建设都没有遭到任何来自民间的抵制或者质疑,这除了与昆明人过于老实的性格有关,这么多年来每年拆一条街的频率我觉得也足够让大多数人习惯了“神戳戳的规划”作出的任何决定了,当然改建完成后的城市也确实比以前要好那么一点,更宽敞的道路、更合理的交通分流、更让人喜欢的灯光量化工程……昆明人总能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理由。

by 网络

很红很大的“拆”字面无表情地挂在路边厕所的墙上,早起的人们同样面无表情,或路过或进入,往来穿梭于那个红色的圈圈之下,全然不考虑这地方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里就是119,或者说曾经的119。

其实所谓119是一间没人记得叫什么名字的游戏厅,这个对于千禧一代可能比较陌生的名词,指向的是90年代在昆明从茨坝镇一路流行到吴井路的“电子游戏机房”,根据经历过那个年代的80后们集体回忆,大街小巷里隐藏在各式居民小区中间的游戏厅,每年爹妈来抓逃课的娃娃打断的扫把棍甚至可以供应非洲小国一年的居民取暖——虽然我们知道非洲同胞多半不用烧火取暖。

119原本叫什么名字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游戏厅对面就是消防队,附近几条街又集中了若干划归盘龙区的中小学校,对于逃学或者放学的学生而言,“走,119!”已经成为了心照不宣的暗号,这可能是“你借我一个币”的同窗之情,也可能是遭遇“借几个币玩玩”的“拔毛”风险。

印象中盘龙区的学生总是比较乖,毕竟是生在改革开放后长在时代春风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春城剧院后边巷子里5毛一袋的搅搅糖和凉米线已经是学生们最大的心之所向,如果手头碰巧还有那么几毛一块的零花钱,就绝对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身之所往了。然而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如果有那么一种可能,能够用一袋搅搅糖或者凉米线的价格,换来一次机会,扮演夕阳下举着太刀的霸王丸和橘右京,或者叱咤澡堂子的“白人”“长手长脚”,又有多少不想回家做作业的孩子能拒绝呢?

by 网络

多年以后,是的,多年以后,那些忙碌在孩子小升初报名摇号现场的,堵在晚高峰二环上的,来自“东华小区119”附近中小学的毕业80后们,会不会想起他们第一掀开消防队对面游戏厅昏暗的门帘,看到高年级的大哥哥们华丽使出“啊罗根”时的震撼呢?

by云游网

故事已结束......

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故事中一个个旧时的记忆片段,

更多的是时光流转下,我们对生命的感悟,

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碎片,却最终拼凑成我们对人生的理解。

by云游网

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

记录着太多珍贵的回忆,蕴藏着数不尽的魅力,

走到这个城市的你,是否愿意听一听这里的故事......

by云游网

如果你愿意跟我们分享你的旧时故事,欢迎留言、来稿~

每一个空间,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记录。

我们尽量把生活,过得有趣些。

编辑丨云游网

文丨云游网

图丨云游网、部分来源网络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