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简称“冀”,环抱首都北京,东与天津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
“河北”名称,正式出自唐代“河北道”。但是,它的代称“燕赵大地”则来自更早的战国。
春秋时期
北方最强的诸侯国晋,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继承,赵国原本都城在高原盆地中的晋阳(太原),后因扩张需要,将都城迁到山前平原的邯郸。赵国鼎盛期疆域,远大于今河北省,但其主要拥有河北中部和南部;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天津地区,为燕国所有。燕赵大地,其实是包括京津在内的大河北地区。
汉至隋
幽州西南+冀州覆盖今河北地区。汉代到隋代。基本以“州”为大行政区。冀州区域,基本上是赵国在河北境内的疆域。幽州,则是燕国旧地,其西南部代郡的一部分+上谷、渔阳、涿郡、右北平郡,基本上为今河北北部及京津地区。这一格局基本上保持到隋代。、
唐代
河北道。构成今河北省的基本版图
宋金
河北路继承河北道,后又拆分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北宋晚期,短暂统治京津冀北部,在京津地区,增设燕山府路。金朝继承北宋原有行政设置,名称略改。
明清
奠定了今天河北版图的了轮廓。明代在原河北路基础上设北直隶省。原北直隶省改为直隶省,版图略有变化
明前期疆域上的北直隶省底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系列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成立后,当时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后因直隶省名不符实,于1928年改为河北省今名。
民国元年直隶省及顺天府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日的河北省大部(除邱县、馆陶、武安、涉县等县外),北京市、天津市全部,河南省南乐、清丰、濮阳、长垣4县,山东省东明、宁津、庆云3县,辽宁省阜新市(不含彰武县)、朝阳市及建昌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不含克什克腾旗)及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各一部分,之后区域逐步缩小。民国3年(1914),北部区域的37县分别划入京兆地方及热河、察哈尔2特别区域。民国17年(1928年),原直隶省口北道10县划属察哈尔省,辖境缩小为今北京市大部(除市中心区及延庆县外)、天津市大部(除市中心区)、河北省大部(除南部邱县、馆陶、武安、涉县4县及北部承德、张家口2市),河南省南乐、清丰、濮阳、长垣4县,山东省东明、宁津、庆云3县。民国36年(1947年)河北省面积为14万253平方公里。东滨渤海、北邻辽宁、热河、察哈尔3省,西界山西省,南接河南、山东2省。
民国时期河北行政区划(来源:维基百科)
民国时期河北首府变化:
保定县1912-1914
天津县1914-1928
北平市1928-1930
天津市1930-1935
清苑县1935-1937
河南省洛阳县1937-1940
陕西省西安县1940-1943
陕西省西安市1943-1945
北平市1945-1946
清苑县1946-1947
北平市1947-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5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河北省。
1950年,密云县雾灵山分水岭背不动两个半村划归热河省;昌平县黑龙潭划归北京市;宁河县5个村划归天津市;汉沽镇及天津县一部分划归天津市;天津县2个村划归天津市
1949-1951年的河北(来源:历史地图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2-1953)
1952年,热河省滦平县两个区划归怀柔县;热河省滦平县两个村划归密云县;辽西省山海关市划归秦皇岛市;天津县划归天津市;河北省宛平县和房山、良乡各一部分划归北京市
1953年,山东省德州市桑园镇和德县刘池庄等8个村划归吴桥县;河南省六河沟煤矿划归峰峰矿区;山西省繁峙县寿长寺等4个村划归阜平县。
1952-1953年的河北(来源:历史地图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1957)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田家窑村划归尚义县;
1955年撤热河省,承德市及承德等8县划归河北省,设立承德专区;山西省平定县测鱼等6个乡共23个村划归井陉县;山西省左权县垴沟乡划归武安县;
1956年,平泉县房申村划归辽宁省凌源县;辽宁省绥中县孟姜女庙及小毛山等6个村划归秦皇岛市;静海县薛家庄村划归天津市
1957年,青龙县沙果子沟村划归辽宁省凌源县;河北省大兴县新建乡、顺义县境内的中央机场和公路划归北京市。
1954-1957年的河北(来源:历史地图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1960)
1958,通县等5县级通州市划归北京市,10月怀柔、密云、平谷、延庆4县划归北京市;天津市改为河北省地级市,省行政中心由保定迁至天津市;
1959年,山西省平定县大梁江等4个村划归井陉县。
1958-1960年的河北(来源:历史地图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1-1964)
1962年设天津市北大港区,辖北大港全部水面和黄骅、静海2县各一部;阳原县版大寺等5村划归山西省广灵县;河北省商都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61-1964年的河北(来源:历史地图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1973)
1965年,山东省馆陶县建制及馆陶、临清、武城3县卫河左岸地区,无棣县四女寺减河左岸地区划归河北省;河北省宁津、庆云2县建制及宁津、庆云、吴桥、盐山4县四女寺减河右岸地区,东光县13个自然村、故城县1个村划归山东省;
1966年,河北行政中心由天津市迁至保定市
1967年,天津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
河北省行政中心迁至石家庄市
1973年河北省蓟县、宝坻、宁河、武清、静海5县划归天津市;
1965-1973年的河北(来源:历史地图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4-1993)
1979年,河北省遵化县官场、山头岭、西龙虎峪、石门、小辛庄公社的共50个生产大队划归天津市。
1974-1993年的河北(来源:历史地图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4-1999)
1994-1999年的河北(来源:历史地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