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古代的律法或者是王权,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严苛,不容侵犯,毕竟在王全社会,你做的不对,皇上一声令下,灭九族都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甚至还有的是流放抄家,因此在古代社会,皇上就是天下的老大,说一不二的人。也正是因为皇权的至高无上,有一些皇帝在执政期间,却自己频频触犯法律,甚至完全不当回事,成为一个昏君暴君。
不过这现在说到律法的话,不得不谈谈秦律,大家的的第一反映就是十分严苛,除了严苛就是觉得太过公正一板一眼,但是在近代学者们研究看来的话,他们认为这秦律虽然有一些严格,但是公正啊,并且专家们认为,这秦朝的律法肯定是先进的,不能说完完全全是先进的,但是至少在某一方面是可以让我们研究引用的。
比如这句:“盗采人桑叶,脏不盈一钱,何论?赀徭三旬。”这里说的便是偷盗别人不值钱的桑叶,处罚方式为服徭役30天。这样不管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还是有偷盗习惯的惯犯,至少能够证明处罚的手段是非常严格的。在今天的一些外国的国家刑法中,也要这样类似的刑法,比如强奸犯,犯人要接受的惩罚方式就是阉割,这样的话哪里还会有人愿意冒险,甚至是抱着侥幸的心理?
还有就是这个律法在国家政权方面更会凸显自己的作用,比如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就是因为律法而死,还有就是在思想上对大家的管控,在思想上当时给大家安排的罪名就是类似文字狱这种罪名,你只要说了谁不好,并且让人告发了,那你这罪名一定不会小,甚至还会因此整个家族因你毁灭。除了这些罪名的严苛以外。还有就是秦朝律法在案件处理上的方式有所不同。
秦朝律法在对于案件的具体处理方式上十分看重,看重的是:是否知情及主谋和从犯这两点,并且有着明确的规定,比如这丈夫偷盗,作为妻子的不知道还好,如果知道了还要帮着丈夫藏钱打掩护,那么这就属于从犯,而且两人的宣判方式也是不同的。甚至秦律还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犯罪处罚,并且当时秦朝对未成年人的判定,不用年龄用的是身高。大约六尺五寸为成年身高标准,低于六尺五寸的为未成年人。
秦律的这些细节处的规定,按照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的话,其实也是很严苛并且公正没有漏洞的,只是可惜在后世的资料或者是史书记载中,只记载秦朝暴政这只是后人对于秦朝的偏见,《史记》中陈胜吴广因为服徭役迟到会被杀头,但是从出土的秦律来看,迟到是轻微处罚,如果下雨的话徭役就会取消。正如那句名言所说,一千个读者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后人的偏见对于客观的事物影响是很大的。
您可以继续搜索历史小说《寒门崛起》继续了解更多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