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高科技测温智能头盔亮相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工作人员佩戴头盔后,只需扫一眼就能同时测出多人体温。
这款被称为“抗疫神器”的头盔的问世,正是我市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的缩影。疫情发生以来,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不仅为抗击疫情、保障生产生活、推动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更折射出洛阳产业转型发展“新”动向。
“硬核”产品有效助力疫情防控
日前,由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制造的两台防疫喷雾消毒机器人在武汉“上岗”,成为武汉抗疫一线大军的“硬核力量”。
面对疫情大考,作为中国特种机器人领域领军企业,中信重工不到10天就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可自由回转的防疫喷雾消毒机器人,及时支援抗疫一线。
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洛阳爱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迅速研发出能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一代自动化核酸提取仪,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内八成以上医用分子筛制氧机生产企业提供了制氧分子筛,河南磐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废弃口罩智能处理机……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硬核”产品的接连问世,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技术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近日,在民生药业集团洛阳德之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瓶瓶医用酒精经过企业新上的自动化封盖设备后,瓶盖被牢牢固定在瓶体上。
之前,德之康生物酒精封盖完全采用人工方式,用工多、效率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应企业邀请,对封盖工序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封盖工序用工节省一半,效率提高一倍。
日前,洛阳联通与阿里巴巴联合市工信局打造的企业从业人员情况日报系统正式启用。该系统具备“一码上传”功能,实现企业复工后人员信息的实时监控,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后,我市多家企业快速反应,针对企业复工复产开发出多款产品,并制订了解决方案,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足不出户就能畅游龙门石窟,这感觉实在太好了。”近日,石家庄市民李志涛在“数字龙门”平台上第一次领略龙门石窟的风采后说。
“数字龙门”网络展示活动、线上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东方博物馆之都”数字展示活动……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我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不少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效益突出的文旅新业态。
疫情发生后,我市不少行业纷纷借助网络开启“云端”模式,催生了不少新业态、新模式。
洛阳市民之家采取“云办公”,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多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涧西区政府联合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管委会举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网络招聘会,让求职者不用“面”试也能找工作;洛龙区李楼镇农技人员推出“云指导”模式,远程为菜农开“药方”,有力保障了洛城“菜篮子”的供应……
新业态、新服务蓬勃兴起,不仅在抗击疫情、保障百姓工作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洛阳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记者 戚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