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卫士阮仪三,如果没有他,苏州将面目全非

2019-07-06   姑苏好时光

提起阮仪三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会觉得陌生。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著名学者、文化遗产保护者,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导,还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

要成为一名“卫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你得手上有枪,身上有盔甲吧?而阮仪三却什么也没有,只有两条腿和振臂高呼的双手。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阮仪三的奔走疾呼中,促成了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可以说,没有阮仪三,平遥、周庄、丽江、乌镇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平遥与丽江

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阮仪三从小就住在平江路上的钮家巷里,他至今还记得从巷口进来,有四棵梧桐,然后再进来,有七棵三人合抱的大榆树。

1956年,阮仪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两年之后,当他回家的时候,发现很多工人从钮家巷3号纱帽厅里往外搬假山,他很好奇这些假山要搬到哪里去,一打听,说是拉到石灰厂去烧石灰,年轻的阮仪三只觉得欲哭无泪,那可是贵潘潘世恩老宅里的宝贝啊!

也许就是从这一刻起,阮仪三的心里就埋下了保护古城、留存历史遗迹的种子和信念。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盛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各地纷纷开始拆老城建新城,众多古城古镇面临不复存在的危机。

1991年,阮仪三听说山西平遥在拆城墙,他立即赶去,到那儿一看,城西已经开了一个口子,100多幢明清建筑被夷为平地,满城都弥漫着灰尘,平遥面临着末日危机。阮仪三万分火急地去恳请县领导“刀下留城”,可是县领导冷淡地扔给他一句话:“平遥要发展就得开路”。

阮仪三再三解释发展经济不一定非要拆老城,但是平遥人根本不理解。

阮仪三便转向山西省建设厅“游说”:平遥的规划不好啊。省里便说:“你说人家的不好,那么你来做,给你一个月时间”。阮仪三看到了一线希望,不假思索地应下了,但他只有一个条件:平遥拆迁要停工一个月。

之后,阮仪三在同济大学挑了12个人,着手做规划,当地政府没有给予他任何支持,据说要借一个皮尺借不到,借一个照相机也借不到

在做完规划离开平遥时,阮仪三是一个人背着两捆图纸,走了17里路才从平遥县走到火车站的。随后,他直接跑到北京,最终把平遥城墙定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国家拨了8万元来修这个城墙,这才把平遥从推土机下救了出来。

平遥古城航拍

有人说阮仪三是个特别难搞的人,脾气大,喜欢大吵大闹,不像个知识分子。可是阮仪三说:“对毁掉珍贵遗产的错误,你不抵制吗?有的地方城市保护要拿三五百万说没钱,但建个假古董却能花上几个亿。你说那些古城镇的败家子,该不该骂?”

即使是面对外国记者,他也从来都是直言不讳。当年,日本人设计的上海环球金融大厦封顶时,NHK到上海专访了阮仪三,他却冷着脸对日本记者说:“造在中国的建筑,要有中国味道,才算好建筑,争个世界第一高有什么意义呢?”

从小在平江路上长大的阮仪三,对家乡苏州更是有着一份不一样的深情。

盘门的变迁

1958年的时候,在北京拆城墙的影响下,苏州也要开始拆城墙。

这个消息刚好被同济大学的师生知道了,同济大学建筑系的多位专家一起赶到苏州,跟苏州领导说不要拆城墙,强调了苏州城墙重要的历史价值。但是,最终城墙还是拆了。

40年之后,当阮仪三在苏州碰到那位已经80高龄的当年的老市长时,老市长对阮仪三抱着拳说了一句:“我犯了大错误了”。

1958年,市里决定除胥门、盘门、金门及部分城墙保留作为历史遗迹供参观研究外,其余全部拆除,在大

1986阮仪三就带领他的学生们做了苏州古城区的保护性详细规划。在干将路建设过程中,苏州地方请阮仪三来做规划,他就强调了几条:

一、都要有屋顶,不论大小,得有一点,屋顶就是苏州瓦顶,可以用不同形式来表达;

第二,不能大尺度整块地出现立面,要把它分割,因为苏州本来都是小块分割的,不会出现大块的立面;

第三,不得用三原色,红黄蓝,不得用大面积的铝合金和玻璃门窗;尽量用苏州古建筑的格局和细部装饰,最重要的一点,在古城内建筑高度不能超过24米

我们现在看到的干将路,今天的苏州古城区依然是遵循着这样的规范和风貌。

在平江路街区的保护修复过程中,阮仪三更是倾注了心血,他始终强调,绝不造假的古董,要用原来的材料,平江路的建筑,外面的砖是老砖,屋顶尽量用老瓦。新的材料,像混凝土钢筋,可以用,同时,它的外貌上外形上和它的内涵上要很好的吸收它自身的传统特色。

像汪氏义庄,已经毁掉的就不要去复原,复原是现代人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材料、现代的方法去仿造古代的东西,这总是仿不像的,即使仿得很像,外形像,精神也是落伍的。

阮仪三曾毫不讳言地对记者说:“我认为苏州是中国保存最好的古城,它的周围没有一幢高楼。

如今已经85岁的阮仪三,依然走在保护中国古建筑的路上。

光阴荏苒,奔走于各地间从青年到皓首

他说:“我这一生保住了很多古城,有的是成了,有的还是败了。上海那么多幢建筑,被保护的优秀建筑有多少?642处。可是你知道吗?在英国伦敦,有1万处保护建筑!”

我们在这里向这位古城卫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