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山的传说

2019-11-04     渭南文化旅游资讯

禹山祈雨

韩城禹山位于梁山之巅,海拔1224米,其上有娘娘庙,内供韩塬圣母,相传为大禹的妻子涂山氏。禹山周围有四座庙,分别是北边的清凉寺、东边的广济寺、南边的白公寺、西边的香山寺,史称一庙挎四寺。

韩城人过去天旱祈雨,数禹山的“救郎庙”祈雨最灵。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

每到伏旱无雨之时,乡民便会以村社为单位,抬着黑虎、灵官神楼,拿着锣鼓社火家具,响着火铳,浩浩荡荡上禹山从爷(神)伙要雨,来到禹山后救郎沟,从久旱无雨,即将干枯的山泉接下神水,如醉如痴舞着神楼,响着火铳,敲着震天的锣鼓,横冲直闯回到村里。最为壮烈者要算东塬黄河岸边的薛村城祈雨队伍。听老人们说薛村城的神楼,因为距离遥远,经过的村社较多,为了冲过别人的阻拦,他们遇坎就迈,遇见别的社家阻拦便闯过去,最野不过了。

赵氏孤儿

司马迁笔下的“赵氏孤儿”故事,通过从小看《赵氏孤儿》古典剧已经耳熟能详。韩城人一直认为赵氏孤儿故事就发生在韩城,民间自古便流传着许多关于赵氏孤儿的传说,民间传说赵氏孤儿故事的主人公程婴的家,就在韩城芝川镇西少村与滩子村之间的程庄。如今这里仍有程姓人家聚居,而且程庄的程姓人家也一直认为自己就是程婴的后代。

相传程婴和公孙杵臼当年选择的藏孤地点,就在距离程庄西边不远的禹山上,这里至今仍有救郎沟、藏孤洞等遗迹。为了保住赵氏孤儿,程婴与公孙杵臼设计,让公孙杵臼用程婴也在襁褓中的儿子换下赵氏孤儿,藏在禹山上,然后程婴假装背信弃义去告密,告诉屠岸贾自己知道赵氏孤儿藏身何处。屠岸贾便让程婴带人来到禹山,杀了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而真正的赵氏孤儿却被程婴藏在禹山后的救郎沟里,躲过一劫。程婴后来将赵氏真孤,冒以自己的儿子名义带回程庄家中,取名武养大。

群众传说,被程婴暗中保护下来的赵武,是一个非常聪慧而且诚实的小伙子,给人打工干活既勤快而且不偷懒,锄过的地不但细密而且深,连一丝草也不剩,村人都争着请他锄地,赵武总是不声不吭全部答应下来。一日村里一个老婆婆请赵武帮自家干活,都到吃中午饭时,仍不见赵武回家吃饭,便去地里叫,老远看见好几家地里都有这个叫武的小伙子在锄草,惊奇地告诉了村里人。程婴一家人觉着赵武这个娃很神奇,便不再让他干活,而是供他好好读书。赵武后来果然学有所成,并在程婴和父亲好友韩厥的帮助下除掉仇人屠岸贾,夺回了赵家的田邑。

韩城除了有前文提到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地禹山、救郎沟、

程庄等历史遗迹,还有程婴、公孙杵臼、赵武的三义墓,以及韩城人为以上三位义士修建的享祠——九郎庙。

三义墓在韩城高门原堡安村东南龟鹤山的土寨内,系春秋晋国赵武、公孙杵臼、程婴三人之墓。

韩城民间传说公孙杵臼为保赵孤,禹山遇害后,程婴夜间偷着将他埋在距程庄不远的山岗上,每到清明便带着赵武给恩人公孙杵臼扫墓上坟。

后韩厥、程婴助赵武杀掉屠岸贾,复国。赵武已经长大成人,程婴决计按照当初约定,来到公孙杵臼坟前自尽,把赵孤复国的喜讯告诉好友。赵武一路寻来,程婴已经自刭,赵武悲痛欲绝,把两个恩人合葬在一起,为了彰显二人节操正义,人们把二人的坟茔起名“二义墓”。后赵武逝去,家人为报二位义士帮赵家复国的恩情,把他也埋到了这里,乡民感念三人忠孝气节,把二义墓改成了三义墓,岁岁祭祀不绝,这就是韩城三义墓的来历。

韩城除了有三位义士的坟茔,还有纪念他们的享祠九郎庙。九、救谐音,九郎就是救郎的意思。取名九郎庙一方面取其谐音,另一方面,九为数字最大数,是尊数,九、久谐音,有长久之意。过去韩城好多村社都修有九郎庙,如今残存的有金城北关九郎庙、龙亭司马庄九郎庙、板桥王村、东泽九郎庙。金城九郎庙后尚有九郎巷。

来源:陕西韩城旅游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oexWW4BMH2_cNUgUfPN.html



南湖的春天

20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