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鼎的“鼎菜”美名

2020-07-16   大罗言酒

原标题:福建福鼎的“鼎菜”美名

福鼎三面高地环抱,位于福建东北沿海地区。其地域,唐属长溪县,元属福宁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设福宁县。成化九年(1473年)复为福宁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福宁升州为府,设霞浦县,福鼎属霞浦县地。乾隆四年(1739年),析霞浦县劝儒乡之望海、育仁、遥香、廉江四里置福鼎县,属福宁府。据《读史方舆纪要》,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

福鼎与浙南接壤,东临东海,自古是浙、江、闽、粤海陆交通线的中枢,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也使得“鼎菜”中许多好菜都是舶来之物,例如“鼎菜”很有名的一道菜叫凉拌鳐鱼鲞,原为广东菜。清初有位广东人来福鼎当县令,他最喜欢吃这道菜。于是,他将制作这道菜的厨师带上来,人们不知道他的大名,管他叫桐桐鼓。据说,桐桐鼓还会做其他粤菜。他过世后,许多粤菜由他的徒弟传了下来。

麻晶饼

麻晶饼作为福鼎地方中秋饼,做法有别于苏式、广式月饼,以酥、香、脆、油、甜为特色,特别是刚出炉麻晶饼,深受老人的喜爱。

福鼎肉片

福鼎肉片的特点就是酸辣,这和福建人的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选用醋和辣椒混合,沸水过香菜使得整个香汁都香气十足,汤料提前下到碗中,肉片熟了以后和汤一起浇在碗里,所以香菜不会太烂,调料也可以很好的进入到肉片中。趁热吃的味道是最好的,作为早餐或者是宵夜都可以带给我们满满的能量。

蚯蚓包

蚯蚓包是将蕃薯蒸熟去皮与淀粉揉匀,用芝麻、白糖、花生、葱油做馅蒸熟,蚯蚓福鼎方言谐音“九稳”,喻意吃了蚯蚓包,一年四季都平稳。

福鼎药膳

有人说,吃福鼎菜如进补,颇有见地。福鼎人可谓滋补派,以药膳入宴,古已有之。如:羊肉煨红枣,暧胃壮阳;猪肚煨蚕豆,防痧祛暑;枸杞淡水鳗,功埒人参;当归炖土鸡,胜过鹿茸。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福鼎的大厨们不断挖掘、创新药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榴梿炖猪心, 山炒黑木耳等等,就是近几年开发的。

福鼎小黄椒

小黄椒与柘荣醋融合,再搭配白胡椒粉、姜丝、盐、糖、味精,再洒上香菜或芹菜,就是福鼎肉片汤头的美味秘籍了。福鼎另外三个很有名的小吃也离不开这个汤头。

福鼎肉燕

福鼎本无肉燕,是乾隆年间福宁府太守李拔的厨师,将肉燕带到福鼎。智慧的福鼎人又依据本地特色,将肉燕加以改进,使其更加具有福鼎的山海特色,吃起来细而不腻,柔而脆嫩,味鲜适口,宛若燕窝,兼有荤素风味。

制作福鼎肉燕讲究“各师各法”,所谓“各师各法”,就是口味、质量有好坏之分,形状、手艺有优劣之别。技术可传授、可学,技巧就不同,得靠自己多年经验的积累,以及悟性,去化解诸多因素。比如有的师傅制作的肉燕,燕皮薄如白纸,洁白光滑细润,散发出肉香,而有的师傅终其一生,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总之,“鼎菜”形成与发展,是一代又一代餐饮人智慧的结晶,他们以师授徒承的方式,创造了十八大碗、二十四大碗、八盘五品等传统宴席。这些菜制作原料涵盖了山珍海味,烹饪技法通常以炸、爆、炒、蒸、焖、炖、烩、卤、拌、挂霜为主。

二十四大碗历史较早,民间有出菜顺序歌谣。到八盘五品,又增加了新的元素。如盛菜器皿,十分考究,一定要用兰花碗、尺盘、龙缸(即海碗、赵宋后裔到福鼎后改称)。如今,从内容到形制,又有了全新的发展。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