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新潮碰撞新媒体艺术,才是这个时代的贺年方式

2021-01-25   一夜美学

原标题:水墨新潮碰撞新媒体艺术,才是这个时代的贺年方式

年初,我们分享了 2020 年最惊艳的 30 件投影类艺术作品。将科技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的新媒体艺术在今天早已不是图个新鲜,艺术家们站在科技的肩膀上一点一点重拾起传统艺术,让过去受限的想法得到释放,让想象力穿越时间的桎梏,让艺术新潮迭起。年关将至, 今天我想带你云游一场“新潮游园记”多媒体水墨画展,我们将会从一只小外星人的视角去发现春节的艺术,感受国潮复兴。新的科技,旧的祝福,在这里都会是全新的探险。

‍‍

一只闯入水墨画的外星人

-

你也许会好奇,一场水墨画的新年展为何会出现外星人这样看似没有关联的角色。但对于 艺术家林于思来说,创作出小外星人也许是一场注定。

疫情期间的生活给了林于思很多灵感,小外星人第一次诞生,开始了它的《星球故事》。

在林于思的潜意识里,外星人的身体是与防护服或者宇航服长在一起的,也或者在未来那根本就是一回事。“无论是走向未来还是走向外太空,柔弱的人类都需要厚厚的保护层,所以慢慢衍生出了外星人的形象。”

林于思并没有把小外星人塑造为毫无感情的异星形象,它被赋予了人类的感知和情绪,它会悲伤,会好奇,会有喜怒哀乐,因此从它的视角去看待新年习俗,我们或许能捕捉到过年的更多新意。

在游览整个“新潮游园记”多媒体水墨画展前,我们会遇到的第一个朋友便是 小外星人的玻璃钢 FRP 立体装置

林于思在画作中为小外星人赋予的粉红、粉绿、明黄等组成的光泽感此刻也通过玻璃钢材质被还原,一圈一圈彩虹色调的在银色身体上绽放幻境。胖嘟嘟的身体戴上传统的红色瓜皮帽,咧开黄色的嘴,入乡随俗,充满年味。

小外星人所处的环境也很有意思。整个底座虽绘制了水墨画中常见的山水,色彩的选择和山水形象的塑造却十分具有潮流感,它站立的滑板也是现代产物,与春节的古典和传统产生碰撞。

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不是硬套,根源于艺术家林于思在水墨画领域的创新。林于思被称为新水墨艺术家,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传递中国水墨画的精粹,同时又赋予现代审美,找到当代水墨艺术的路径。

林于思的作品里有一种寂静旷远,他保持着和画面里的人物、意象的距离,让观者自己成为桥,去走入故事中。

这一次让小外星人走进岭南园林的春节气息里,他希望能在历史与现代中找到微妙且平衡的触点。“设想一下一个奇妙的外星人形象,闯入水墨世界探访地球,入乡随俗也是有趣的事情。”

岭南园林美学藏进光影之间

-

如真正的岭南园林一般,“新潮游园记”多媒体水墨画展行云流水,一步一景,每到一处装置,都值得驻足停留。

面朝入口,在小外星人玻璃钢 FRP 立体装置的右侧就是游园记的 序言墙。小外星人在此化身为霓虹灯条造型,以荧幕分享关于艺术家的介绍。

穿过序言墙,正向迎面而来的是充满岭南园林风格的 中央景片。用银色金属拉丝材质做成的拱形门廊中嵌套着红色的金属灯条,灯笼在圆形门洞两侧装饰,以光影的现代感材料烘托出年味。

由于位处中央,从圆形门洞中也可以一览后景,有着中国园林中常见的对称之美。

岭南园林图,图源网络

岭南园林虽远在珠三角,却是传统造园艺术中的三足之一,举足轻重。岭南小山层叠,濒临沧海,这种独特的地势影响着造园艺术,岭南园林秀丽如山水,又颇具观海的果敢,也得以被融合创新。

与中央景片一样,位于中心位置的 层次墙也是此次岭南园林风格的担纲者,连续的流线型门廊带有韵律感,我们可以和小外星人一起一步一步穿梭其中,如同穿越一场故事,几个时代,穿越古与今。

如果只是传统的门廊,则太过守旧,这些金属网状的门廊上分布有发光的霓虹灯爆竹,是用现代的艺术手法述说传统习俗的新方式。如今城市里的人越来越难见到“爆竹声声辞旧岁”的真切场景,但这种习俗我们仍然可以用艺术的手法传递到久远以后。

与层次墙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正好是 “团圆迎春”互动装置,扫描二维码就能在爆竹声中打开大门,迎来祝福。

🧨

这样的互动游戏装置在新媒体艺术展览中越来越多,它们虚实结合,能触及想象力的边界,带动观者参与到艺术行为之中。这也正是新媒体艺术展览为何要走出白盒子美术馆,来到大众之中的原因之一。

“团圆迎春”互动装置的背后是 滑板墙,滑板在这场展览中出现或许颇有些让人意外,但其实是艺术家林于思的精妙安排。滑板第一次亮相是在巨大的玻璃钢小外星人的脚下,它早有暗示,要以现代潮流感的身份和传统习俗来一次碰撞。

这面滑板墙则将潮流感放大,10 块短板悬挂在金属墙面上,每一块的花纹都取自林于思的绘画作品之中。他对此表示:“中式屋檐与园林拱门,西式的滑板墙与外星人概念,皆在创造出中西方结合,传统与当下融合的场景与互动形式,引导人们置身于的未来与过去交汇平行空间。”

同样也有一面作品墙完整地展示了林于思的画作—— 星球系列,他主张现代“新水墨”美学,用简单随笔的线条与浪漫的色彩描画出异星之美,他说:“我的碳基生命底质决定了它仍然有人性的温度。它们还在继续延伸,像我们猜想中的历史和未来一样。”

色彩与画面时而热烈,时而寂静冥思,林于思用传统绘画语言重塑着当代景观的可能性。

走过滑板墙与作品墙,位于最后的“庙会庆典”装置是尾声的重头戏,与中央景片遥相呼应,这是岭南园林里常见的手法。

这一处的装置由大小景片参差组成,层峦叠嶂之意呼之欲出。正面是“开市拜年”的互动屏幕与“庙会庆典”的小外星人动画,背面则是最佳的新年祝福。

从“除旧布新”、“团圆迎春”到“开市拜年”,我们和艺术家笔下的外星人一起走过这条新年故事线,一同穿越岭南园林,洗涤旧我,迎来春意,换上一身新气象。

在中庭在一侧,还有一座 烟花观廊静待我们的穿梭,它依然是由带有韵律感的连续景片组成,不过在楼上俯瞰时还可以发现其爆竹似的整体形状,这是装置艺术独有的美。

步行至三楼户外花园时,还会有惊喜乍现,光影和水墨涂鸦这两种当代艺术手法塑造出一条园林回廊。林于思随性却深厚的笔墨技法被放大、镂空,让年节风景成为周身可感知的景致。

🧨

真国潮里找回丢失的年味

-

将水墨画这种传统技法与新媒体技术结合并非易事,林于思最初面临挑战,但终是交出满意的答卷,他将中国新年的传统精髓通过一个“拜潮年”的故事串联起来,传达给当代受众。在展览现场,观众通过一系列数字多媒体手段更直观地感受节日氛围。

林于思将传统水墨作为手段、拓宽它的表现力和形式感,和新年习俗相揉合,将年节符号进行当代转译。他所创作的外星人角色,在游历冒险中意外踏入岭南园林,却亲眼目睹了在春节前的腊月里,忙进忙出、收拾里里外外的地球人,外星人亲身体验了新年真正意义,这也是艺术家想让我们体验到的。

如今国潮之风越吹越大,进行这样尝试的品牌、艺术家也层出不穷,但“真国潮”仍然是少见的。它应当源起于真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表达,而非只是套上传统美学素材的外壳。

林于思在这场展览里虽引入了外星人、滑板等现代化素材,但核心还是想寻回丢失的年味,让观者通过一系列互动找回、拾得我们所遗忘的,而非一味求新。

广州太古汇总经理黄瑛女士也表示:“借着当今国潮热,我们不仅希望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助力者,更希望以潮流为媒介,创作出更多被中国年轻人认同的‘真国潮’,让传统文化和不同类型的艺术能被更多热爱美好事物的眼睛欣赏,进而交流和分享。”

接下来广州太古汇还会有更多人文、艺术活动轮番上演,“新潮游园记”多媒体水墨画展先声夺人,也在于它是 一场突破了白盒子美术馆的展览,它走出既定的艺术空间,让艺术作品能被更多人触达,也让传统习俗以艺术的形式走进更多人身边。

对于公共商业空间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就如林于思所说“商场是一个城市里更有活力的美术馆”,将艺术搬出神圣之地,来到公共商业空间中,看似是出走,其实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1 月 22 日到 2 月 28 日期间,小外星人都会在广州太古汇的多处地点等你一起来潮游新春。

你也许还想看,点击图片查阅

理想的日式生活

在设计圈里走走看

撷取更多审美感悟

最厉害的大师永远是下一位

情绪美术馆商店,身边的美术馆,日常的纪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