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过度的“控制欲”,只会成为孩子的灾难,父母应“管”住自己

2019-08-06   奶嘴妈妈育婴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小时候,妈妈不知道为什么骂起了妹妹。从早上八点一直说妹妹的不是,妹妹那时候才九岁。然后妹妹就开始哭了,嘶声力竭地说:"什么都是我,都说不是我咯!"妈妈也不依不饶地说:"不是你,是谁,我都看见你了还不承认,要像你爸那样死皮赖脸是吧啊!"

妹妹在床上大声地哭,妈妈说:"哭什么哭!我又没有冤枉你,你外婆骂我还冤枉我,我都没有哭。难道我说你不对吗啊!说了多少次早上起来读书,中午也要起来读书,晚上睡觉前也要读书,你不听。你看你数学考了多少,骄傲啊!不认真听课啊!"

骂声越来越大,我在一边听得战战兢兢,但是不敢吭声。想想前段时间也是被她劈头盖脸地骂,真是觉得特别委屈与无奈。后来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两姐妹没有怎么出过门,也没有怎么看过电视。即使出去同学聚会不到一个小时,妈妈就打来电话说"快回来"。

在被妈妈强烈控制下,我们渐渐都在家里沉默起来。当她闭嘴不说话时候,家里就安静了,当她早上醒来的时候,家里都是她的声音。

如今成为一个母亲,也在逐渐控制自己不要总是控制孩子。的确孩子是心头肉,但是孩子也是独立的一个人,我们的控制并不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有多爱他们,反而觉得压力很大,甚至给孩子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01 我们对孩子过度"控制欲"的表现

每一个父母都爱孩子,在爱中我们也会犯各种错误,有些错误却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毒药",变成了孩子终生的灾难,像我们可能不曾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控制欲"。那么,父母对孩子过度"控制"有哪些表现呢?

  • 孩子必须吃完你给盛的饭才算饱,不给孩子自主权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必须吃完自己盛的饭才叫吃饱了,不然就是孩子不听话,撒谎不想吃饭。根本没有想到是孩子本身已经吃饱了,孩子连吃没吃饱都是大人说了才算,孩子没有一点自主权。

  • 常把"我都是为了你好"挂嘴边

父母常常说的最具杀伤力的话是:我做的是对的我是为他好。可孩子却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他一定要控制我?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我呢?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会破坏彼此的关系吗?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的所做所为不是表达爱,而是是对孩子的控制时,他们通常也会震惊不已,可即便如此,他们却欲罢不能。

常说这句话的家长们,多想想你一次次阻挠孩子的原因吧。是不是你把自己认为的好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 见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心烦

有多少家长在孩子哭的时候会大声呵斥"不准哭,憋回去!"?可你为什么见不得孩子哭?孩子哭泣,也是种情绪的宣泄,为什么你要把这种宣泄的出口给堵上?说到底,在家长的心里,这种负面情绪是错的,家长不允许孩子表现出来。,这就是对孩子控制。

  • 习惯做出让孩子苦恼的事或说出让孩子苦恼的话

例如乱评价孩子、歧视孩子,甚至从肉体上伤害孩子,家长对孩子做出的这些伤害行为就好像是孩子应得的一样。

更多的父母的控制行为都是无意识的。这些无意识的控制者习惯将责任归咎于孩子。总认为是孩子不听话造成的。习惯打骂孩子的父母总有一些口头禅:谁叫他不听话的!自找的!活该倒霉!而自己并没做错什么,犯错的都是孩子。或者称自己的目的是好的,因此大家没有理由埋怨他们,很多父母认为反对孩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是很理智的。

02 带有爱的"控制欲",实际上伤害了孩子

我们无意识的"控制欲"虽然带着对孩子的爱,但无意中已经伤害了孩子想,像许多新闻中的孩子,跳楼自杀或者犯罪的原因就是父母过度的"控制欲"。

  • 孩子远离家庭,甚至走上歧途

孩子受到父母强烈控制后,肯定会有些"抵抗"、逆反的情绪在,要么爆发直接离家出走,要么隐忍到最后压抑选择自杀。这对父母来说,孩子们都远离了家庭。

前几年,杨元元自杀案轰动了全国。武汉大学毕业,在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专业就读研究生的杨元元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导火索就是在于她的母亲,杨元元已经是研究生了,其母亲还要同女儿一起住校来照顾女儿的起居日常,后被学校拒绝,当晚杨元元自杀!

通过搜集资料,我们发现:在控制性强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约有7%到10%产生过自杀念头!

除此之外,孩子受到父母强烈控制后,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得不到支持和帮助、引导,就会想着隐瞒父母来完成自己的想法,比如偷偷溜出家门、欺骗家长获得零花钱等等。有些孩子会控制自己在小范围期骗父母,但有些孩子就不断在各方面欺骗父母,甚至选择伤害父母。

2011年,一位叫詹妮弗的华裔女孩雇了三个人,夜间潜入她家,企图谋杀自己的父母。原因就是父母对她要求太高希望她出人头地,目标计划早就定下,不允许"失败",不允许让他们失望。詹妮弗从小是同学眼中的佼佼者,邻居眼中的乖乖女,全家人的骄傲,但小学开始她手臂上就划有一道道刀痕,最后她忍受不住父母"控制"又不敢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在高中和男朋友撮合下计划了这场谋杀。

心理学家李雪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詹尼佛等等许多被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被父母施加了更多的一个两个灵魂,最终把孩子压垮。

  • 降低生活幸福感、安全感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学家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

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性较强,幸福指数较低。这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另外,研究人员通过对5000余名1946年生人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那些表示童年时被父母侵犯过隐私或自己的独立意识被父母打压的人,在他们青少年时期、30多岁、40多岁甚至60多岁时进行的总体幸福感测试中得分较低。

像我的外婆小时候常常受自己母亲控制,在她养育儿女的时候也控制自己儿女,最后三个儿女都与外婆关系不佳,而外婆自己也总是唉声叹气,常常说"以后病了就没人照顾的"。实际上,就是觉得要儿女在身边听她说、按照她的想法她才感到幸福,相反就是不幸福的。

  • 存在性格缺陷,容易形成心理问题

许多人可能会相信遗弃能给儿童带来一生的伤害,但控制欲过强也给人带来一生的伤害,家长们可能就想不到,因为根本看不到一次控制与未来人生有什么因果关系。

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发展结果不外乎受以下几个机制决定:内驱力、依恋、挫折、遗弃控制欲强的家长首先伤害的就是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倍感压抑和扭曲。

控制欲强的家长不是偶尔控制,而是自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精心控制,行动方式不能与自己所想的不一致,活动范围不能超出自己的视野。

即使不在身边父母心事也全在孩子身上,通过不断地电话同学、老师步步相随,或者事后追问,这种事事紧逼的控制让孩子无奈地放弃许多想做的事,去做许多不愿意做的事,这种持续性的伤害让孩子不堪重负,对人生厌倦,对未来恐惧,产生自残冲动,撑不了多久,最早在青春期就会大量出现极端事件。

另外,还会令孩子形成沉默寡言、畏畏缩缩、不自信、讨好型等性格缺陷,因为"控制"孩子就是在否定孩子一切的想法和意愿,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自己不够优秀、只有让别人开心自己才有价值。

03 我们应该管控自己,收敛对孩子的"控制"

既然过度"控制"对孩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那我们应该怎么收敛对孩子的"控制"呢?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首先要明白控制欲强的心理特点和原因。控制欲强的人通常认为自己的强制行为是必要的,是正确的。认为自己很清醒、很明白。控制欲强的原因是不安全感,是担心所关注的事物会脱离掌控。接下来,就是改变想法和行为。

  • 承认现实的无常性:

即完全承认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掌控的,唯一能掌控的只有你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孩子虽然是不能掌控,但他身上流淌着你的血液,并不会特意离你而去。即使离你而去,也是正常的,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一个人。

  • 时时检视自己:

我正在对孩子做什么?我是不是把孩子当成了拥有独立生命的个体对待,我是否充分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是否顺势引导而不是粗暴干预了?我是不是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或梦想强放在孩子身上?

  • 改变出发点:

从孩子的需要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允许孩子和自己想得不一样,也允许孩子与自己讨论、商量他的需求,无论孩子还是父母都可以以理服人。

  • 舍得:

舍得孩子受到不是原则性的、致命的伤害。作为父母,你有提醒的义务、有引导的责任,但是没有限制控制的权利。

因为有些跟头孩子必须要摔,有些亏孩子必须要吃,即使你有千万舍不得,路也必须要孩子自己走才踏实,就像馒头必须自己咀嚼才香甜。就像从来没有痛快玩过的孩子,考上大学,脱离了你的管控,一定会拼命地变本加厉地去玩……

  • 反思:

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和强大,你也不是总是正确,也不用总强迫自己就必须正确完美。所以,请多听取孩子的想法,同时,是人就会犯错,所以犯错没有什么大不了,允许孩子犯错、摔跟头。

  • 实行慢养政策:

人生是长跑,谁也不能为别人的人生定性,因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允许孩子慢慢来,你要做得就是启发他自身的动能和等待。比如,允许孩子偶尔粗心、写错别字等等。

分清界限,分清你和我:

吃饭是你的事情、学习是你的事情、恋爱是你的事情、工作是你的事情,但是放手不是放任,我会关注你,只要你需要时我一定帮助,其他时候不必打扰。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说:"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若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份,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因此,尽管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我们有多么地爱孩子,也要谨慎不要让自己的爱成了孩子的"毒药",不要让控制欲变成孩子一生的灾难!

我是奶嘴妈妈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