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背书却不认识字?是家长方法错了,“语义启动效应”来帮你

2020-04-01   奶嘴妈妈育婴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星期天去同事家里串门,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房间里飘来了朗读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声音。同事说这是她的孩子文文,在读古诗。同事说:"自从我们教会了他读一些故事之后,他就能够很流利地背诵出来。"过了一会,孩子从房间出来,我问他:"文文,刚刚读的什么故事呀?能不能写下来给我们看看呢?"文文摇摇头,说不会写,就又跑回去了。

同事接着说:"他读倒是会读很多古诗,也都能够背诵出来,但是真让写出来,他却写不出来了。有时候看到一些字,让他读出来,他也读不出来。"

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能够说出字的读音和意思,但就是写不出在这个字,甚至认都认不出来。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这里我们要说到一个名词叫做:"语义启动效应",这与孩子读书认字具有极大的关系,它是孩子识记的基础,它能使用语境式的方法来教孩子对识字形成长时记忆和思维,在生活、阅读中自然地获得识字的认知。

"语义启动效应"

1、 何为"语义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是指一个先快速呈现的刺激 对紧接着出现的第二个刺激的加工产生的或正或负的影响。通俗易懂的说就是在某一信息前出现了刺激,让你对这一信息更加容易接受。

将"语义启动效应"放在孩子的学习当中来表现,就是利用生活中的情景场景来刺激孩子的记忆,帮助孩子更好的去记住新学习的概念和字词。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场景中去让物品和字结合起来,刺激孩子的反应。达到记住物品以及其名称的效果。

比如,孩子都知道家里的酱油、盐、味精等物品,但是却不知道这些物品的字是怎么写的。这个时候为了让孩子能够记住这些物品以及它们的字,就可以在厨房做饭的时候,将这些物品的名字贴在物品表现上。例如,在盐罐上贴上"盐"字,并且让孩子尝一小口盐的滋味,他就能够感受到这种咸咸的东西就叫做盐,并且将它放进菜里就可以让菜也变得咸起来。

2、 "语义启动效应"对孩子的识字有什么意义

"语义启动效应"讲究将生活与识字融合在一起,通过去寻找孩子的刺激点,用一种更具象的方式把孩子可能很难接收消化的知识篆刻进孩子的脑海里。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与识字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在生活中学才能唤起孩子的兴趣以及刺激孩子的记忆。将某一种具体的物品放在生活中,来让孩子去辨别其特性以及字词的表现,能够加深孩子对于字词的印象,从而强化其对字词的记忆。

与传统的背诵相比,孩子能够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而不会是仅仅面对这些字词,再去反复识记这些字词,因此"语义启动效应"下的识字会变得有趣且深刻。

家长们普遍用的教孩子识字的方法其实作用不大

1、 家长认为孩子小不识字是正常的

美国的一位教育专家乔治斯蒂文曾说过:教育史上最大的错误认识,就是让孩子六岁以后再开始阅读教育。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而且没有到学龄时间,所以不必过早让孩子在意字词的识记,教会孩子生活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孩子在3周岁左右就已经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自己的感受以及想法,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时候已经是可以自己理解一些事物的了,因此这个时候对于孩子的识字教育也应该要系统的进行了。孩子在四到五岁的时候,正是抽象思维萌生的开始,这是孩子最佳的识字期,因此家长要把握好这个时期的契机。

2、 通过字卡来教孩子识字

相信一些五颜六色的并且有各种图案的小卡片在每一个有孩子的家庭中都有很多很多。因为很多父母都会买一些识字小卡片来让孩子对照着卡片一个一个字的识记。

这样的方法其实也有起到一定作用,因为卡片的字是又简单到难,由一些常见的人物称呼到一些实用物品,能够让孩子有层次地去识记。但是有的家长就只是让孩子无识记这些卡片上的字,而没有去强化孩子的记忆。等孩子记完了这些字,过后再拿起卡片问上面的字的时候,孩子已经没有记得那么清楚了。

并且,孩子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只是学会了个体的字,而不能够去整体运用这些单独的字,不能将其放在一篇文章中去应用。

3、 教孩子阅读来识字

前面我们说卡片识字忽略孩子对字词的连贯性使用,那教孩子阅读是不是就可以提高孩子对于字词的连贯运用了呢?其实这样的效果也并不是很好。

很多父母会选择在孩子睡前让孩子听一些睡前小故事,也就是父母给孩子讲故事并且让孩子回答问题。很长时间下来,孩子对于故事内容很熟悉了,也就背诵了,但是孩子对于读本上的字仍然没有做到认识并运用。在这些阅读识字中,孩子只是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并没有详细去识记这些字,因此这样的识字方式同样效果不大。

利用"语义启动效应",家长应该这样教孩子识字

1、 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识字

前面我们说到,孩子在3周岁的时候,就已经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因此家长要在抓住这时间。在系统地教育孩子识字之前,我们需要做很长时间的准备。

也就是说,当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孩子的识字计划了。父母可以一直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故事、成语、古诗等较书面化的词语,这个过程孩子不需要参与进来,只是静静让孩子听着就好了。

孩子虽然听不懂,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最先听到的东西会更早地进入自己的脑海中,在以后的运用中,孩子也会偏向最早识记的字词。比如,我们说"花园里的花好多种颜色",还有"花园里的花五彩缤纷"。孩子听到这两句话,他知道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识。如果我们说的后者这种比较书面的语言,孩子在以后运用的时候也会偏向于用书面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将识字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语义启动效应"就是要求我们要用一定的场景来刺激记忆。因此,最好的识字方法就是将识字放在生活中,将识字与生活融合起来。在生活中的一些场景,都将识记字词融合进去。

比如,我们在家长做饭的时候,买来的菜和水果,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摸一摸这些物品,并且将这些物品的字写出来让孩子去识记。带孩子去外面的时候,外面也会有一些标语,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将一些行为和标语结合起来,引导孩子来识记这些标语。

3、 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孩子在识字的过程中,有些父母就会要求孩子一天记都少个字,第二天再来检查,看看能不能记得住。但是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为了一天能够记得多少字而且记这些字,没有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到了第二天父母检查过关了,第三天以后就忘记了。

所以,父母在教孩子识字的时候,不要做孩子的检查者,而是要做孩子的陪伴者。陪伴孩子一起识字,一起学习,注重每一个字的掌握程度,将字的形状以及意义都要掌握,让孩子能够只有运用。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