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退休要按照2014年的工资核算退休金?一般指的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在记算老办法养老金的时候,但是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有失偏颇的。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导致新老办法退休待遇比较
2014年10月,我们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始缴纳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
为了保障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的平稳过渡,国家采取的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办法”的方式。中人的过渡性办法,主要指的是对于视同缴费年限期间的缴费年限,额外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作为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职业年金的补偿。但是中人又出台了“十年过渡期”,容易让人混淆。
过渡期,一般指的是从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个别地区延长到了2024年底)。在过渡期内,使用退休待遇老办法计算方式和中人基本养老金的新计算方式,对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比较。
老办法退休待遇高,使用老办法退休待遇发放养老金。新办法的退休待遇高,则在老办法退休待遇的基础上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的一定比例,从10%逐渐过渡到100%。
老办法退休待遇的计算
老办法退休待遇计算要按照本人2014年9月的基本工资标准,乘以工作人员退休时工作年限对应的老办法计发比例,再加上本人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级别对应的退休补贴标准,再加上2015年定额增加的退休费。以上待遇之和,每年按照国家公布的工资增长率进行增加,计算公式非常复杂,但是维持了基本公平。
为了配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保工作人员在缴纳了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等费用以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发生了巨大变化,提升了很大标准。比如正科实职十八级六档,改革前基本工资是1433元、改革后是2913元,增加1480元。
如果不使用2014年9月的基本工资标准,计发比例80%的情况下,一下子养老金就增加了1184元。这样差距悬殊的待遇,会引起“老人”的强烈不公平。而且2014年10月以后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基本工资的上调,每次都增加了基本工资待遇标准,这样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所以,为了确保老人和中人的待遇平稳衔接,我们是以假设中人在2014年9月退休后,参照老人的养老金增长轨迹来计算的。老办法退休待遇,中人比老人占的优势在于每年增发的新办法比老办法高出部分的一定比例的差额。
如果不控制好这个差额,也会产生中人前后两年退休待遇差距悬殊的情况,也会造成不公平。因此,各个地方在推动中人养老保险制度理顺的时候非常慎重,努力控制在大家都接受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