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7时03分,立春。
乍暖还寒时,春天来啦!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你播下的所有心愿,都将在秋天收获;
莫负春光,莫负梦想。
春天,你好!
图片来源:Sipa Photo 请勿转载
2020.2.4 星期二
农历:正月十一
庚子年 【鼠年】
戊寅月 丁丑日
立春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
天气回暖,万物复苏,
人们开始感觉到早春的气息。
"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
"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
"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
尽管严寒的日子并未离去,
但温暖不会太远。
值得注意的是,
庚子鼠年还是个双春年。
所谓双春年,
就是指这一年里,有两个立春。
其中,第一个立春节气
是在正月十一(2020年2月4日)出现
第二个立春节气会在腊月的二十二(2021年2月3日)
对于双春年的说法各地都有不同的说法
有的认为双春年是一个相当好的年景
会风调雨顺庄稼会丰收
叫做:年逢双春,吃米有椿
对于农业生产是相当有利的年景。
也有的地方认为双春年是一个结婚的好年头
结婚的会比平时明显增多
而且还是很难遇到的鼠年
所以被称作:
鼠年难逢双立春,农家喜宴把肚撑。
各位千万别把立春不当回事,
您可能不知道:
古代立春就是“春节”!
立春在古代有着非常重要的存在感,
据说,那时候的立春才是“春节”,
后来被初一“褫夺尊号”。
回归本名“立春”了。
立春习俗
立春代表着一切生机的开始,
怎么才能过好这“一年中生命的第一步”?
按照惯例,
我们该介绍立春有哪些习俗了。
咬春
立春之日
民间有“咬春”的习俗
人们主要是吃春饼、萝卜、五辛盘等
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
简简单单一个“咬”
在人心底却埋下了
吃得了苦、扛得住风雨的韧劲儿
迎春
立春时“迎春”
也是一项有仪式感的习俗
旧俗立春前一日
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
沿街高喊:“春来了”
这就是传统的“报春”
鞭春牛
立春这一天
不少地方还要“打春”
又叫“鞭春牛”
用土塑牛,内塞五谷
叩拜、打碎、抢土、拾粒
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穿新衣
立春这一天
人们都要穿上新衣打扮一番
孩童佩“春娃”
妇女戴“春幡”
迎接一年好景
到了今天
还能让北京人念念不忘的习俗
那就莫过于咬春了。
吃春饼、春卷、春盒,吃生菜
吃萝卜,谓之“咬春”
寓意迎新纳吉
祈福来年风调雨顺、春风得意。
今年立春,虽说受到疫情影响
不适合出门游玩散心
可也正好一家人坐在一起
安安心心吃一顿春饼。
尝尝久违的妈妈味道
将战胜疫情的祝福
将对于未来的期待都卷在饼里
踏踏实实地吃下去
讨个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春天,就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