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昨日无新增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4月29日0时至24时,无新增报告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病例4例。截至4月29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74例,累计出院135例,在院39例。
4月29日0时至24时,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截至4月29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419例,累计出院407例,在院3例,累计死亡9例。
全市已连续14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具体为平谷区自有疫情以来无报告病例、延庆区97天、门头沟区87天、怀柔区83天、顺义区81天、密云区78天、石景山区76天、大兴区76天、房山区73天、昌平区72天、西城区70天、通州区70天、丰台区57天、东城区54天、海淀区37天、 朝阳区14天。
北京防控策略有重大调整
4月2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宣布:自4月30日零时起,将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并相应调整相关防控策略。
陈蓓说,就当前工作来讲,境外输入和本地反弹风险都不可低估,防控任务依然严峻。
响应级别调整后,实行九个“严格”:
严格社区管控,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
严格进京检查站管理。
严格学校常态化管理。
严格复工复产管理。
严格落实常态化监测,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严格就医管理,建立实名制预约常态机制;严格院感防控升级版措施,彻底阻断院内疫情的传播。
严格境外返京人员管理。
严格落实四方责任。
严格个人卫生管理,落实文明促进条例,倡导健康公约。
低风险地区进京出差、返京人员
不再隔离
陈蓓说,科学有效对部分防控策略进行调整。国内低风险地区进京出差、返京人员,不再要求居家隔离14天,正在隔离观察的可以解除观察。
中高风险地区来京人员坚持医学观察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目前仍建议北京市居民不去境外出差旅游,不建议去国内近14天内有病例的中高风险地区出差旅游,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来京人员坚持医学观察14天。
小区可以探亲访友
陈蓓介绍,响应级别调整后,社区村政策进行调整,继续实施社区封闭管理,持续抓好全天出入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对非本小区居民持健康宝绿码并登记后可以进入小区探亲访友,快递、外卖、鲜奶配、家政服务、房屋中介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使用健康码并登记后可进入小区。
篮球足球等对抗类团体项目暂不开放
陈蓓说,响应级别调整后,在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有序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等,暂不开放篮球足球等对抗类团体项目,地下空间游泳场所暂不开放。全面恢复社区养老驿站等为老服务项目。
疾控中心:不意味着防控工作能放松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4月30日起,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由一级调至二级,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要求下,北京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更新了相关防护指引。应急响应级别的下调,并不意味着防控工作的放松,对于一些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特殊区域防控措施仍需要坚持。
“五一”出游尽量到
郊区户外空旷、人员稀少的地方踏青
庞星火发布了健康防护指引,健康防护指引建议:
“五一”出游尽量到郊区户外空旷、人员稀少的地方踏青、散步、锻炼,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的高峰时段,在景区要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间狭小、环境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不建议多人聚餐。
日常生活防护仍不可麻痹大意,坚持把各项防控举措融入日常生活,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注意咳嗽礼仪等健康习惯,外出如洗手困难,可携带免洗手消毒液。
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关闭回风系统
庞星火说,天气转热,使用空调要保持空气流通和自然通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较大的场所,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注意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空气—水方式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须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已装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操作;家用空调要做好定期清洗清洁。
据悉,相关健康防护指引已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
明天起调整地面公交、轨道交通满载率
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表示,本市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降为二级,交通行业将同步做出调整。自4月30日起,本市地面公交、轨道交通满载率作出相应调整,地面公交满载率由50%上调至75%,轨道交通满载率由50%上调至65%。
容军表示,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高风险地区公共交通满载率控制在50%以内,中风险地区控制在75%以内,低风险地区可逐步有序放开限制。目前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均已放开了对公共交通满载率的控制。
因此,这次调整后,北京的防控标准仍然是最严格的。同时,虽然对满载率的限制有所放宽,但其他防控措施不会降低标准,公交、地铁将继续高标准严格落实消毒、通风、测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北京同步恢复景区公交线路正常运营
容军介绍,1月下旬以来,部分公交线路为配合疫情管控而暂停运营或采取绕行、区间运营,沿途乘客出行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结合本次降级,将逐步予以恢复。
一是加强与河北省相关市县政府的协调,有序恢复跨京冀公交线路运营;
二是根据疾控部门和属地政府评估,尽快恢复途经管控区域周边线路的正常运营;
三是随着古北水镇、慕田峪等景区的陆续开放,同步恢复景区公交线路的正常运营。
北京将逐步恢复省际长途客运及旅游包车业务
容军介绍,北京将逐步恢复省际长途客运及旅游包车业务。
1月26日,本市暂停了进出京的省际长途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客运业务。结合本次降级,4月30日起,本市将按照“安全有序、分区分级、由近至远”的原则,逐步恢复进出京长途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业务。
具体恢复计划是:
第一周,逐步恢复途经和终到地均为低风险地区的800公里以内省际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业务。主要涉及: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等省份。
第二周,逐步恢复途经和终到地均为低风险地区的其他省份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业务。暂不恢复疫情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地区的客运班线。市交通主管部门将随时关注国家和本市发布的各地区疫情风险等级变化,待中高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时,适时予以恢复。
恢复运营后,各客运场站和道路客运企业将对场站和客运车辆全面通风消毒,对进出京旅客进行100%体温检测,对投入运营的车辆每趟消毒1次。在室外温度和车速允许条件下,适当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
容军表示,各省际客运班线恢复运营的具体时间及发车班次、发车时间,可登录“北京省际客运信息网”查询,也可通过各长途客运站服务电话进行咨询。
北京朝阳区降为低风险地区
4月30日零时,据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疫情风险等级查询”,北京市朝阳区已降为低风险地区。
4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确诊一例境外输入病例,此后,该病例又造成其家庭成员3人确诊感染,成为一起聚集性疫情。朝阳区随后被确定为高风险地区。
按照国家《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高风险地区的分级标准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且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截至4月29日,朝阳区已连续14天无新增报告确诊病例。
北京:除8类人员和这些场所外,户外原则上可不戴口罩
4月29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九十六次新闻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主持。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出席发布会,发布和解读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调整和相关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情况,回答社会和市民关切的问题。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发布二级应急响应下市民健康防护提示:
4月30日起,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由一级调至二级,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要求下,北京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更新了相关防护指引。应急响应级别的下调,并不意味着防控工作的放松,对于一些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特殊区域防控措施仍需要坚持。常态化防控机制下,市民朋友更应自觉做好个人防护,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现提出以下健康防护指引:
一
坚持科学佩戴口罩,随身携带口罩,视不同人群场所选择佩戴适宜的口罩。以下人群和场所需要继续坚持戴口罩。
重点人群
1.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人员,康复期出院病人,以及入境人员(从入境至隔离期满)。
2.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对象及其共同生活的家人。
3.出现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有呼吸道症状的人,或与上述人员接触的人。
4.孕产妇、儿童、65岁以上老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抵抗力较低等体质弱并需前往公共场所的人员。
5.赴医院就诊或陪同他人赴医院以及探望病人的人员。
6.看护老人、婴幼儿和长期卧床人员的家庭护理人员。
7.医疗卫生、安保执法、公共服务等频繁接触不同人群的工作人员。
8.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公用电梯的人员。
重点场所
1.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人员密集区域。
2.汽车站、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
3.商超、宾馆、批发市场、银行网点、业务大厅、餐饮行业、美容美发等商业服务场所。
4.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
5.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相关特殊场所。
6.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产作业区域。
7.与不了解健康状况的人员接触距离小于1米的任何环境或场所。
学校校园
1.教室内的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
2.校内教职员工,含后勤保障、保洁、安保人员。
3.进入校园内的外来访客。
二级应急响应下,除以上规定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学校校园限制措施外,户外环境原则上可不戴口罩或根据自身状况决定。口罩在弄湿或弄脏时及时更换,废弃口罩不随地乱扔,放置随身塑料袋中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二
目前仍建议我市居民不去境外出差旅游,不建议去国内近14天内有病例的中高风险地区出差旅游,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来京人员坚持医学观察14天。
三
“五一”出游尽量到郊区户外空旷、人员稀少的地方踏青、散步、锻炼,尽量避开热门景点或景点的高峰时段,在景区要有序排队,保持人际距离,尽量不去人员密集、空间狭小、环境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不建议多人聚餐。
四
日常生活防护仍不可麻痹大意,坚持把各项防控举措融入日常生活,随时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注意咳嗽礼仪等健康习惯,外出如洗手困难,可携带免洗手消毒液。
五
天气转热,使用空调要保持空气流通和自然通风,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较大的场所,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注意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空气—水方式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须确保各房间独立通风;已装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严格遵循产品使用说明操作;家用空调要做好定期清洗清洁。
相关健康防护指引已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敬请关注。
关于高校、中小学开学,北京市教委最新表态
“神兽”回笼将提速。4月29日下午,北京市宣布自4月30日零时起,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迅速行动,加快研究开学相关工作。
市教委表示,将坚持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按照全市调整后的相关防控策略以及市卫健委、疾控中心等部门的建议,动态调整首都教育系统相关防控策略与健康防护指引。
开学相关工作将加快研究。按照前期工作部署安排,结合疫情防控新形势,在总结高三年级开学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研究推进、审慎做好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复课准备,具体时间及安排尽快确定后将及时向社会发布,为师生家长留足准备时间。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CMoy3EBiuFnsJQVuF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