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浙江省举行第四十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建武,呼吸科专家、浙大一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沈毅弘,开化县县长鲁霞光介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3月29日,我省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截至3月29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1218例。3月29日,我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截至3月29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7例,累计出院病例9例,现有重症病例1例。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6521人,尚有2827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3月26日,我省报告1例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确诊病例,给我们进一步敲响了警钟,提醒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国际疫情大流行呈加速趋势,更要全面防范输入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风险,各方面防控工作一丝一刻都不能放松。
目前,该患者正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对追踪到的密切接触者已全部采取集中隔离措施。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全面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进一步守牢防线、打好硬仗,狠抓精密智控体系建设,切实巩固和发展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势头。
发布会对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作了简要通报——
一、完善境外疫情输入精准防控、闭环管控。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面加强境外人员入境和防疫管理。目前,全国各口岸已同步执行暂停外国人入境、由第一入境点所在省份对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形成了多管齐下的举国防控强大合力。我省快速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调整完善境外疫情输入联防联控机制,确保实现“全员、全方位、全链条”精准防控、闭环管控。
——“全员”是指管控对象从原先面向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转为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我省坚持我国公民和外籍人员、海外侨胞和留学旅居人员、直接来浙和经中转来浙人员一视同仁,严格做好隔离管控和检测诊疗工作。
——“全方位”是指扎紧扎密“一码一库一平台一指数”精密智控网,特别是依托“大数据+网格化”,切实加强境外返乡人员信息摸排,硬化实化入境信息预申报机制,健全联系人清单制度,对入境来浙人员信息做到“预先知、登机知、落地知”。
——“全链条”是指严把申报、入境、转运、隔离、社区管控和医疗救治“六道关”,实现入境来浙人员从“大门”到“小门”无缝对接。加强与省内外航空、港口、陆路各入境口岸协调衔接,建立入境来浙全程“点对点”转运机制,不让“潜在的风险源”成为“移动的传染源”。
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是当前疫情防控的突出隐患,也为社会公众高度关注。我省对所有无症状感染者严格按照确诊病例的管控要求执行。一经发现,立即收入定点医院进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须经两次连续标本核酸检测阴性,且采样间隔时间大于24小时。在定点医院解除隔离后,参照确诊病例康复期管理要求,转至集中隔离点继续观察14天。
为最大限度防范风险,我省对所有入境来浙人员在开始和解除集中隔离时均开展实验室检测,全面排查无症状感染者。一经发现,随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锁定可能的密切接触者并落实隔离措施,确保第一时间切断传染途径。
在我省疫情防控体系中,健康码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作为精准识别风险的有效手段,健康码在防控境外疫情输入这场阻击战中,必须更充分地加以运用。
3月26日,我省下发第3号“疫情防控责任令”,要求各地切实守牢社区商区厂区等“小门”防线,严格执行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亮码准入”,并对入境人员全面推行健康码国际版。截至今天12时,全省累计发放健康码8107.5万张,其中国际版6.5万张。我省还率先完成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上线健康码跨省互认功能,通过在后台共享信息,对各地来浙人员自动生成浙江健康码,为畅通人流、物流、商流提供保障。
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同时,我省切实加强对浙籍侨胞、留学生的关心关爱。通过组织防疫物资、派驻医疗专家组、开通网上医院等多种方式,为海外游子提供来自家乡的应急救援,传递守望相助的各种关切。为便于确需回国的侨胞和留学生出行,开通从意大利米兰至温州临时航班,优先考虑老、弱、孕等人员返浙返乡。浙江海外侨胞抗疫关爱基金已经设立,先期将重点救助浙籍人员较为集中的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等10个国家侨胞和留学生群体。
二、落实和深化稳企业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
风险挑战期也是发展窗口期。对我省来说,越是在经受疫情冲击的困难时候,越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为本的鲜明导向,千方百计支持企业过好产能恢复、近期经营、市场开拓、转型升级“四关”,努力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追回来、造成的损失抢回来。
针对广大企业产业链修复、资金链对接等“堵点”,尤其是小微企业和相关服务业因“停摆”所面临的现实困难,我省全面实施“1+X”惠企政策,重点抓好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30条、“五减”共克时艰18条、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18条等措施落地。坚持休养生息,以县(市、区)为单位,以政府减支推动企业减租、银行减息,通过政银企联动,确保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3000亿元以上。同时,加大稳外贸工作力度,加强投资对经济的牵引作用。
由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日益具有战略性意义。省政府制定提振消费的实施意见,统筹谋划“六项行动”。要积极打造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构建一批“夜经济”试点城市,培育500家“老字号”企业,唱响“浙里来消费”金字招牌。加快生活服务业数字化,鼓励“云逛街”,促进“宅消费”,创新“安心送”“社区集采集送”等无接触式消费模式。在当前提振消费,关键在于扭转因疫情所造成的生活惯性。许多城市为此推出消费券、旅游券等措施,引导大家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让经济“微循环”重新畅通,推动城乡居民生活回归常态。
会上,几位负责人还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自发布疫情防控2号责任令46天之后,浙江省又发布了疫情防控3号责任令,引起了广泛关注。请问在三级响应的情况下,出台这个责任令,主要是基于哪些考量?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疫情防控以来,我省至今才发了3个责任令,应该说都是点穴式针对特定问题。虽然问题的切口看似不大,都对全省疫情防控工作起关键性作用,甚至具有风向标意义。
当前,防境外疫情输入是我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对各方面风险因素必须充分估量,保持高度警惕。3号责任令强调,对来自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一律采取14天集中隔离健康观察。随着国家新近出台相关政策,这一做法将在全国按照首站负责制的原则加以实施。所以,集中隔离对任何入境人员一视同仁,我省各地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应该看到,随着三级响应的实施,各地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但这项工作需稳中求进。作为我省精密智控机制的基础工具,健康码具有精准识别风险的功能,必须进一步充分运用。我们不能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绿码了,就觉得扫不扫码一个样,甚至简单地取消了。在输入性疫情面前,不能有半点侥幸,不能亡羊补牢。要继续切实管好各类“小门”,健康码就是管“小门”的利器。
当然,随着公共场所的开放开业,客观上需要恢复人气。与三级响应相配套,有关措施应当迭代。比如,不一定都要测体温,有的社区路障也不一定要保留。
防止过度管控,是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的鲜明态度。回想2月上旬出台2号责任令,就是为制止管控层层加码给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但在今天,疫情警报还没有解除,像健康码这样一种运用大数据进行柔性管理、隐性管理的机制,必须继续用到位。从另一个角度讲,公共场所管得规范一些,大家更会放心前往,才会切实形成有健康保障的恢复人气。
近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调整为三级响应,取消全省统一的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那么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剧场、音乐厅等公共场所何时开放?开放后又将如何做好防疫?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杨建武:自从我省防控调整到三级响应以来,我厅及时出台文件指导各地场馆恢复开放。截至3月26日,全省共有76家图书馆,63家文化馆、158家博物馆,还有温州、绍兴等地的非遗馆已恢复开放。不过,根据上级要求,演出场所、歌舞娱乐场所、上网服务场所等人员聚集的文化场所暂不营业,个别地方已经营业的地方也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将另行通知,请大家再耐心等待下。
虽然演出场所还未复业,但是我们的文艺院团坚持停工不停功、停演不停练,积极酝酿“上好戏”,组织文艺创作、文艺排演,讴歌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据统计,全省共创作完成了347个文艺作品、上千件美术作品,凝聚了人民群众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于已恢复开放博物馆、图书馆等各类场馆,我们严格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着力做好疫情防控、人员限流和信息登记工作。对拟开放的区域和服务项目,合理安排参观线路和时间,实行观众错时、分散式参观。切实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对公共空间定期进行环境保洁和消毒处理。为控制人流,恢复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全部采取预约进场方式进入,希望大家理解并能合理安排时间预约进入。
来源:浙江法制报(首席记者 王索妮 见习记者 胡宗昊 记者 许金妮)
浙江法制报 公众号
微信号 : zjfz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