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了全中国”的《囧妈》,不及格?

2020-01-27     电影工厂

2020年春节档,是一个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春节档。


在特殊形势下,“最强春节档”的所有新片,在上映前两天全部撤档


已经做足宣发工作的《囧妈》,更是宣布直接网络上线免费看,送给全国观众一个大大的人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囧妈》声明网络首播后,和普通观众的一片赞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院线从业者的强烈谴责



相关声明和商业争议,可以点这里(《囧妈》网络免费看,徐峥得罪了谁?)了解。


条姐本想在《囧妈》上映后,聊聊电影本身。


但却在身边观众群极为分裂的评价中感受到,《囧妈》口碑的好坏,已经远远超出了以往内容评价的维度。


去厘清《囧妈》好评差评的“是什么”“为什么”,比单纯评论它自身,可能更有意义。


还是从内容出发。



中年男子徐伊万(徐峥 饰)面临离婚,为了去美国找妻子张璐(袁泉 饰),他赶回妈妈家取护照,却发现妈妈(黄梅莹 饰)踏上了开往莫斯科的K3火车。


阴差阳错,徐伊万和妈妈一起困在封闭车厢里,面对长达6天的旅程。


徐伊万的妈妈是那种很有代表性的中国妈妈。


换句话说,是一个控制欲极强,手伸得特别长的妈妈。


这也导致了徐伊万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头发都花白了,依然没有完全独立。



有种饿,是妈妈觉得你饿;


有种未育,是妈妈觉得你不育。



徐伊万呢?


同样牙尖嘴利,性格自我。


对待亲属郭贴(郭京飞 饰)颐指气使,结婚多年,也不知道妻子真实的喜好是什么。


可谓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这样两个人待在小小的车厢里,都市精英逻辑和老年朋友圈智慧互不相让,产生了无数小小的灾难。



若是在院线,作为贺岁电影,《囧妈》是合格的。


它至少做到了笑点密集,人物典型,是那种有笑有泪,看完还能让你想一想的暖心喜剧。


但抛开档期看呢?


黄梅莹、袁泉、贾冰、郭京飞这样的实力派阵容,透露出了徐峥的野心——


这一次,在商业以外,他还想有一点作者的诉求。



他成功了吗?


完全没有。


笑点虽然多,但却是小品式的拼凑,对剧情没有实质性推动,缺少电影质感。



贾冰这个大绿叶,因为人物缺少功能性,笑果大打折扣。



生硬的广告植入、魔幻的熊和热气球,都成功让人出戏到了赶客的地步。



影片结尾,标准答案式的主题总结升华,更使它本该可以有的韵味大打折扣。


——这六天的旅程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应该是完整的。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在争吵,可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对彼此的爱,只不过这份爱是希望对方活成自己i想要的样子,就像我对你一样。


就像《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评价,80%取决于观众是否被“一吻跨年“的宣发骗过一样。


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因为心理预期不同,本来就会产生极大的偏差


因为电影节的环境而给影片加好感buff,因为喜欢一起看电影的人而给平庸片子打私人五星,因为宣发预期和电影气质不符而大打差评,都情有可原。


作为春节档贺岁片,原本,我们对《囧妈》的预期是什么?


是热闹、喜庆、暖心、合家欢。



一些细节逻辑问题,在这个大方向面前,都可以适当让步


因为说到底,买票看电影这一行为,是有仪式感的。


去电影院看贺岁片,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整段体验


而《囧妈》网络免费上映这一操作,却直接将这种仪式感消解了个干干净净。


这也使得《囧妈》的评价,排除了“断人钱财”和“送人情”的影片外因素之后,也比以往贺岁电影更加两极分化,而且都特别真情实感,都觉得对方是水军。



说它烂的,觉得它笑点尴尬、不接地气、冲突全靠台词、节奏混乱、情节魔幻;


认为中年男主的巨婴形象令人恶心,低俗段子不合时宜,对俄罗斯美女的出轨企图有带歪价值观之嫌……



喜欢它的,也真心实意地觉得它拍出了真实的中国亲子关系,不愧是同一个中国同一个妈,每个笑点都写到人心里,看完很想抱抱妈妈。



头一回,春节档电影不再需要和家人一起进入影院,不再需要影院的专业设备。


《囧妈》原本还有IMAX版本


自己看还是跟家人看;

在手机看还是在电视看;

屏幕尺寸的大小、环境是否嘈杂……


这些,都直接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直观印象,却无一可以量化。


在条姐看来,单就内容来说,《囧妈》虽然算不上优秀,至少是有进步的贺岁片,是有企图的商业片。



只是这样的评价,需要团圆的气氛、影院的环境、和合适的人共同观影来共同加成。


网络平台切割了这些体验。


人的悲欢的并不相通,在《囧妈》身上,体现得特别淋漓尽致。


——因为我还喜欢你,我还爱你,我就是敝履吗?


其实,这几年来,影视从业者内心都有数。


随着网络流媒体的崛起,影视行业正面临一个巨大的拐点


2020春节档,站在拐点前的《囧妈》,为整个行业的变化按下了加速键。


用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敲响了电影行业某些商业环节的丧钟。


而《囧妈》两极分化的评价,也在预示着另一个拐点。


它指向的,也许会是中国电影类型、受众进一步细分的未来。


而不管是电影“首映”平台的改变,还是观影体验、评价的分裂。


《囧妈》式的例外,在不久的未来,可能成为常态。


问题在于,作为观众的你,是否欢迎这样的变化?


来留言区,说说你对《囧妈》的看法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VXB5G8BjYh_GJGVZh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