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台法院执行法官用温情化解申请人内心的“冰冷”,一起矛赡养纠纷执行案件在执行法官的努力下成功执结。
案情回顾:
申请执行人周某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膝下有一儿三女,他以自己年岁已高,老伴去世生活困难为由,于 2018年11月将儿子周某某诉至三台法院,要求其承担赡养费。法院判决周某某按每月260元标准,在每年的6月、12月底前分两次给付赡养费。
2020年2月7日,周某向三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019年7—12月赡养费。接到案件后,承办法官张杰陷入了沉思:“标的仅1000多元的追索赡养费案件,执行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如果被执行人每次拒付赡养费,申请人每半年就要申请一次,强制执行又会加重家庭矛盾,若不从根本上转变被执行人思想,执行就会进入恶性循环,老人的养老就始终是个问题......”。
一番思量后,张杰决定在解决赡养费的同时,要尽力弥合父子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这个案件背后真正的问题。
经网上查询,周某某的账户仅有100多元存款,法院无法通过冻结、划拨被执行人银行存款的办法执行。在依法向被执行人周某某邮寄送达执行通知书、财产申报令等相关法律文书后,被执行人一直杳无音信。
几番周折后,张杰通过电话联系到周某某,周某某称去年5月就将应付的赡养费交到村社干部处,对于法官提出的与其父亲和解的提议,其直接拒绝并挂断了电话。而周某多次要求对其子进行拘留,并表达若未能执行到赡养费就到法院养老等不满意见。案件执行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僵局。
为化解困局,张杰带领执行小组多次与周某某进行沟通。一方面将法院判决书确定的应履行义务向其说明,并详细讲解拒不执行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从子女尽孝的角度,给周某上了一堂深刻的“孝道”课,让他认识尽孝是子女的本分,是应尽的义务。通过多番释法明理,周某某终于敞开了心扉,向法官道明原委。
原来,周某某本人并非不愿支付赡养费,只是他父亲因有多种恶习,长期给他及家人招惹是非,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形成了几十年的积怨。周某某担心父亲将赡养费花光后又来找他要,所以判决的赡养费是请村社干部转交给他父亲的。
(法官调解父子矛盾)
了解到周某某的情况后,张杰决定登门核实并帮助化解父子的矛盾。3月5日一早,张杰一行驱车来到周某某所在的村社,向当事人所在村委会核实周某某赡养费的给付情况。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张杰取得了周某领款凭条、证人证言等相关证据后,了解到周某某已将案款支付完毕情况属实,只是因双方在赡养费的支付方式存在争执,周某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与村社工作人员的交流中,张杰了解到周某正如他儿子所诉,因自身恶习与家人积怨已久,甚至与前来调解的村社干部多次发生争吵。
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张杰及村委会工作人员分别对周某、周某某做了思想教育工作,通过讲亲情、说道理,耐心细致的调和,让双方都认识到了自己错误。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对赡养费由村社干部监督代管、代付的支付方式达成共识,周某某当场支付了2020年赡养费1000元,并承诺此后会按时支付赡养费,尽到应尽的赡养义务。
(当事人支付赡养费)
“谢谢人民法院、谢谢你们这样的好法官、好干部,谢谢你们帮我们解决纠纷……”周老汉连声向法官表示感谢。看着周某舒展的眉头,看着父子俩重新握手言和,执行法官们的心里也涌起了阵阵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