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哭成狗,这次强烈为邓超打call

2019-07-18   桃妖不是妖

文|桃妖不是妖

六月份的时候,就听上海的朋友说《银河补习班》“炸了”。太多剧情让人感同身受,平时自诩大老爷们的他在观影时也忍不住抹了一把眼泪。他说,自己当爸爸后,才真正明白了父亲。

周末去看了影片,即使已有一些预期,但在真正观看时还是忍不住潸然泪下。

邓超是真正把身体和精神交给角色的演员,这一点众所周知。拍《烈日灼心》时,为了死刑那场戏,邓超直接要求用葡萄糖代替药物,亲身感受角色内心世界;和张艺谋导演合作《影》时,为了角色的真实性,他先增重20斤,又暴瘦40斤,最终成功将两个心性经历都不同的人物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但在看《银河补习班》时,我感受到的是真真正正的心疼,真的太喜欢“马皓文”这个父亲形象了。

一方面,这个角色几近完美,他简直就是每个孩子成长道路上最想拥有的父亲理想型。相比妈妈的打击式教育,他不会成天数落儿子马飞“缺根弦”,不会恐吓他考不上清华北大整个人生就会失败,以后只能靠卖煎饼为生。相反,他一直告诉他“你是最好的”,那崇拜的眼神让儿子简直以为自己是少年爱因斯坦转世。

他就像一个超人,保护着孩子所有的梦。马飞从班级垫底考到倒数第五,他夸儿子天才;临近期末所有人都埋首书海,他却带着儿子逃学去看了他心心念念的航天展;考试作文被打了零分,他鼓励儿子在领导面前朗诵了那篇作文,比起所谓的标准答案,他更在意一个孩子的想象能力,更在意他的世界。就像他说的,清华北大不是你最终的人生目标。重要的是,你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人生就像射箭,而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那每天的拉弓就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马皓文就是生活中父亲的真实写照。睿智开明如他,也从没对儿子说过一句“我爱你”,却将这份爱化作春风细雨,洒在每个不起眼的角落。物资匮乏的年代,只因儿子一句想要电脑,他又是搬砖做苦力,又是卖血换钱。设计师出身,又担任过火炬手的他说自己是个很骄傲的人。但为了儿子,他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只是在“功成名就”时淡淡一笑,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没人知道,那段时间他其实天天为钱发愁。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1998年特大洪水来临的那一幕。直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乌黑黑的洪水一波又一波涌来的恐慌,以及马飞在洪水中渐渐虚弱的呼叫。儿子丢失的恐惧还没过去,眼下又要经历生离死别,我根本无法想象作为一个父亲,马皓文此时的恐惧。只记得满身泥水的他失去理智般冲过人墙,在浑浊的夜色中一遍遍喊着儿子马飞的名字,以及巨大的恐慌中他唯一能告诉儿子的求生方法。那一刻,一个父亲的恐慌、心里死死咬住的希望交杂在一起,看着特别揪心。

为什么向你安利它?我喜欢它虚幻的美好,喜欢它现实的扎心。喜欢它保护了一个孩子的梦,喜欢它对当下教育中某些漏洞犀利的批评。喜欢马皓天作为别人眼中的罪人,守住了自己的尊严,从不认输。也喜欢这部电影里,处处流露着父亲的苦心。

爸爸去世后的某一个父亲节,邓超试着给那串熟悉的号码播打了个电话,是空号。他说,“好希望电话能通,哪怕是陌生人,我会听很久很久。”这部电影是邓超送给父亲的礼物,也是寄予自家小孩一份美好的祝福。

有机会的话,带上父母去看《银河补习班》吧,借着这个机会说一句我爱你们,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当然,也希望导演邓超以后给我们带来更多更优秀的作品,期待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