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这座露天博物馆,中国人门票仅需半价

2019-12-22     文艺旅记


尼泊尔,喜马拉雅山下有着最美“寺庙之国”之称的东南亚小国。今年9月完成西藏之旅后,顺路到尼泊尔游玩。事实上,对尼泊尔的印象,很早来源于杜巴广场那一群飞翔的鸽子,但到了尼泊尔才知道,原来那里有三座杜巴广场。对比极富盛名的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我更喜欢巴德岗杜巴广场。

也许是因为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所在位置过于繁华,那里总给人一种极其喧嚣的感觉,想装一把文艺,好好看个鸽子,也总是被商贩打扰。


相较而言,巴德岗杜巴广场则更为安静。怪不得英国著名旅行家鲍威尔曾赞誉:“就算整个尼泊尔都不在了,只要巴德岗还在,就值得你飞越半个地球来看它。”


巴德冈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以东14公里,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其寓意在尼泊尔语中是“稻米之城”或“虔诚者之城”。杜巴广场便是巴德岗规模最大的广场。


公元12世纪,马拉国王开始兴建巴德岗。1482年,马拉国王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各据一方,确立了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三个王国。受益于印度—中国西藏的贸易商道,在巴德岗的全盛时期,居然有三座广场,77座浴池,172所寺庙,152口水井,在当时的尼泊尔可以算得上大都市了。


由于交通不太方便,我和旅途中认识的几个小伙伴选择了包车出行(五个人包了个15座的商务车,来回人均50元左右,应该比的士性价比高),大概40分钟就到达。

一下车,就会有当地人过来问你需不需要导游。一开始导游喊价200元人民币,我们不理他,但是他一直缠着我们,我们想着请导游的好处是可以深入的了解下尼泊尔的文化,比自己逛要好很多,不然很多都看不懂呐。所以最终把价格杀到100元就同意了他的讲解。(后来跟当地人聊天发现,100元应该算是比较正常的行价。他们说中文导游比英文导游要贵很多,所以他们都在努力学习中文。)


进入巴德岗古城需要买门票,原价1000卢比,出示中国护照,仅需500卢比。这半价优惠引起了我们极大的舒适。

发生在15年的那场地震,虽然毁坏了一部分建筑,但并未摧毁全部,而各国的援助工程也让这个历史悠久的效果重新焕发活力。所以这里仍是许多游客的打卡之地。


砖红色是巴德岗古城的主色调,质朴的红砖、深栗色的精制木雕,再加上密集的寺庙和砖石佛塔构成巴德岗独特的建筑风格。漫步在砖红色的街道,呼吸着仿佛从中世纪迎面吹来的风,令人眼花缭乱的雕饰、神像,古遗迹,就像进入了一座露天博物馆。

导游说,巴德岗的城市蓝图是按照毗湿奴神(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外形来描绘,并依此设计和建造的,主要分为杜巴广场、陶玛迪广场和塔丘帕广场。

杜巴广场也称皇宫广场,是这个“寺庙之国”最出名的游览之地,因为马拉王朝的皇宫就建在此处,巴德岗大部分的古建筑都集中在广场的四周。巴德岗的杜巴广场,没有加德满都那样热闹非凡的鸽子群,反而更加清净、原始。

这座皇宫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门,是通向皇宫庭院的正门,称之为黄金门或者太阳门。黄金门在一片红色皇宫建筑群中,格外的醒目。金门的顶端是一个有带翅膀的珈卢茶神兽,据说是毒蛇等害虫的克星,下方的雕像是四头十臂的塔来珠女神像,是马拉王朝的守护神。

这还有神奇的55窗宫。其实就是在皇宫的外围墙壁上,建造了五十五扇窗,窗户全都是檀香木雕刻而成。五十五扇窗的来历说法很多,据说这里曾经是马拉国王的后宫,每天傍晚,国王来此挑选过夜的妃子,精心打扮的妃子们从这些窗口里探出身来展示自己的美貌,渴望得到国王的宠幸。但是我们的导游就说这只是为了庆祝国王55岁生日,没有那么多神秘色彩……

王宫旁小巷内的布加利寺的墙上,还有一个15世纪的黑色木窗,中心透雕一只孔雀开屏的形象,这就是著名的孔雀窗。孔雀窗雕刻精美,构图奇妙,是尼泊尔木雕杰作,成为尼泊尔艺术的标志性图形。


但若说巴德岗神庙中最为知名的,莫过于是陶马迪广场上的尼亚塔波拉庙。这座神庙又名五层塔,建于17世纪,是尼泊尔最高的一座印神庙。站在台座上远眺,还可以看见远处的喜马拉雅山脉。


巴德岗神庙众多,我们仔细听着导游的讲解,随即向南走去,逐步深入到居民区,一路经过陶器广场等大大小小的广场和寺庙。这个陶瓷广场也非常有意思,据说尼泊尔70%的陶器都源自这里,因此巴德岗也被称为“陶瓷之都”。

这里的人们还使用着传承了几百年的制陶技艺,年迈的工匠静坐在屋檐下,用手转出陶器的胚子,或许为半成品的陶碗抹上各式各样的花纹,即便游人围观,他们也依然如一。而那颜色外形各异的陶器在广场上一路铺开,让人目不暇接又极端壮观。

相较于前两个广场,陶瓷广场居住的多是平民,所以神庙不多。绕一个近乎四方的圈,大约两、三个小时后可以漫步回到杜巴广场。沿路可以看到一些纪念品商店,可以挑选像动物雕刻、提线木偶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小玩意儿。

穿行在巴德岗的街头,就仿佛穿越过时光隧道,回到了中世纪的某个时间。红砖砌筑的古道老街,错落有致的神庙、庭院,各具特色的建筑构成巴德岗厚重悠远的老城风格。老墙上精心雕刻的黑色门窗,神庙前蹲守的石雕神像和铜铸神兽,每一处遗迹,都沉淀着巴德岗过往的一段辉煌历史。而那地震留下的印记,又仿佛在警示人们要好好珍惜这些文明。残缺之美,亦是震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O9WOm8BMH2_cNUg0C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