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手段一流,堪称武则天第二,为了权力除掉儿子

2019-07-23     历史见证者123

中国历史上有三位赫赫有名的太后,分别是吕后、武则天和慈禧。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三人都是当权派人物,而且成功的架空了当时的皇帝,操纵了朝廷实权。

但是还有一位与她们三人相媲美的太后,她就是北魏的冯太后,她不仅手握北魏实权,还有一点丝毫不亚于三人,为了掌权直接害死自己的儿子,这一点无论是吕后、武则天还是慈禧都没有她做得狠,此后长期掌握了朝廷实权达25年之久,一直到去世。

冯太后的人生如此开挂,正是因为她有着超强的政治手腕。

她的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国君,到了冯太后出生的时候,此时的北燕已经灭国六七年了,她也被带到北魏的后宫成为一个宫女,作为亡国之女,她没有表现出任何负面情绪,相反她充分展现了聪明伶俐,心机太深的一面,成功的博得了皇帝的喜爱。

此外她还有个姑姑也在北魏皇宫,经过其姑姑的一系列操作,“年十四,文成践极,以选为贵人,后立为皇后。”但是能不能长久的保持住这个位置,就要看她本人的才干与手腕了。

事实证明,她这个皇后当得非常好,管理后宫井井有条,辅佐丈夫温柔贤惠,但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仅仅过了10年,也就是公元465年,其丈夫文成帝拓跋濬突然暴毙,儿子拓跋弘即位,是为献文帝,冯氏被尊为皇太后。

对于冯太后来说,这时候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式:一方面是孤儿寡母,一方面是强势的大臣。如果掌控不好,很容易被权臣操纵,形成极其不利的局面。

冯太后做了三件事,迅速稳定了局势:

  • 第一,悲情表演。按照北魏的风俗,皇帝驾崩后,其生前的御衣器物都要焚烧掉,谓之“烧三”。这项仪式举行的时候,所有的大臣、后宫都在场,就在焚烧的过程中,“后悲叫自投火, 左右救之,良久乃苏。”她这么做,固然有想念丈夫的成分,但是也为她的政治地位加了不少分。
  • 第二,惩治权臣。老皇帝去世,孤儿寡母,难免被人欺负。“丞相乙浑谋逆,献文年十二,居于谅暗,太后密定大策,诛浑,遂临朝听政。”这对其他心存不轨的人,也是极大的震慑。
  • 第三,培植势力。作为一个有野心的人,没有自己的亲信是不行的,这一点冯太后心里一清二楚。但是她培养亲信的方式比较特殊,那就是培养有能力、人品好的男宠。北魏是少数民族,这一习惯并不是很大的忌讳,同时年轻的冯太后耐不住寂寞,也算说的过去。

这一套组合拳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 一方面,作为单身女人,可以免去身居后宫的孤独寂寞。
  • 另一方面,这些男宠都是有能力、有实力的人,安排到重要岗位上去,可以很好的扩充自己的实力。

通过这三大措施,冯太后很快的稳固了自己的统治,但是她还是比较聪明的,同时还停止临朝,不听政事,让献文帝打理朝政,但是实权依旧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一来二去,献文帝也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实权,于是做了一件很冲动的事情,借故把太后的男宠李弈杀掉,并换上自己的亲信李欣,结果“太后不得意”

更气愤的是,献文帝竟然换上了自己的亲信和太后继续博弈,这让冯太后忍无可忍。冯太后考虑到这样下去,必然会大权旁落,甚至还会有身首异处的危险。于是断然逼迫献文帝退位,献文帝此时正在气头上,他想找一个年长的人继位,于是便打算把皇位传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

明眼人一看这就是针对冯太后的,拓跋子推“性沉雅,善于绥接,察狱有称”,是个强力人物,更重要的是,他和冯皇后还是同辈,如果他即位必然会发生冲突,于是冯皇后背后指使“群臣”反对。斗争的结果是:年仅4岁孙子拓跋宏即位,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魏孝文帝。

此时皇帝还小,那么就面临一个很重大的问题,究竟谁掌握实权的问题。

此时拓跋弘的尊位是“太上皇帝”,虽然退位,但依然有着很大的实权。由于是被逼退位,他还是怀有很大怨气的,所以不断的掣肘着冯太后,冯太后经常感到不快。特别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冯皇后彻底有了杀心。

公元472年2月,拓跋弘亲自带兵北伐柔然,“将度漠。蠕蠕闻之,北走数千里。”此次北伐取得大胜。班师回朝后,那些反对冯太后的势力蠢蠢欲动,有再次扶植献文帝复辟的举动。如果复辟成功,就不是母子关系了,而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了,形式已经紧张到了极点。

于是没过多久,献文帝拓跋弘就离奇驾崩于永安殿,年仅二十三岁,一个最适合建功立业的年龄。对于他的猝死,群臣基本都怀疑与冯太后有关。至此,冯太后彻底掌握了北魏政权的大权,其孙子魏孝文帝此时也只能是她的傀儡。同时也拉开了她长达25年的执政序幕,拉开了她的改革大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NS2MWwB8g2yegNDSkZ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