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愿望》几经改档,终于在中秋应该了自己的上映日期。自9月12日首映以来,截止今日已是第6天了,票房只能算是不温不火。
相比于《诛仙1》的优异表现,这部以小博大的喜剧电影,显然没能展现出《诛仙》硬掰手腕的实力,最终《小小的愿望》只收获了1.71亿的票房,勉强保本。
在5000万中体量的投资之下,《小小的愿望》顶住压力收回成本。其中除了明星的带动效应之外,关于青少年的梦想和生活,也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兴趣。
不知不觉,彭昱畅已经25岁了,曾经在大热网剧《太子妃升职记》中无所不能的高能少年,也逐渐凭借电影的男一号,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相对于科班出身的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木偶表演的彭昱畅,身上自带一种野蛮生长的感觉。
最终角色选择这位出生于1994年的小伙,其实是看中他身上的天真和稚气。在踏入影视圈之初,便说道:自己的演技是在剧组中被骂出来的。
每天被骂着开工,学习了各路前辈演员,彭昱畅才渐渐找回到了表演的状态。但是其中的辛苦和辛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即便《太子妃升职记》大火,彭昱畅遭遇的非议并未少见。因为饰演宫中的小太监,加上年龄缘故,他稚嫩的表演和少年感强烈,更让许多人对他吐槽。
其实在当时,彭昱畅只在小范围人中间小有名气,并未走进大众视野。而到了2017年的《演员的诞生》之后,彭昱畅可算让更大的群体认识了他。
就五官来说,彭昱畅并不算真正的帅哥;反而清秀的面庞更给人邻家小男孩的形象;因为外形的独特,在演技上,更需要他下更多的功夫。
在演完《大象席地而坐》和《快把我哥带走》之后,我们隐约感觉到他已经火了。其实在娱乐圈,机会并未想象那么多,通过野路子火的演员,除了刘昊然,另一个就是他了。
比起刘昊然天然呆萌和良好气质,彭昱畅的角色更体验了人生百态和各种酸甜苦辣。《大象席地而坐》的忧伤桑青年,《快把我哥带走》中的逆袭之王。
彭昱畅在电影中的形象,更像成功和失败的混合体,而且这一复杂气质,也成功放在了《小小的愿望》的新角色之中。
对角色的不断颠覆,即便在《小小的愿望》中彭昱畅拥有最少的对白和肢体语言,可更是一静一动的力量,反而加强了这个角色的深度。
其实,我们更愿意看到普通人的逆袭,这更符合观众对理想角色的期许,可到了《小小的愿望》之中,即便个人对生活的爱,却依然败给了命运的残酷。
彭昱畅饰演的高远,在命运的捉弄下便患上了罕见的病症。原本活泼欢快的14岁少年,突然倒在了病床上,伴随四肢无法自由行动,身体也丧失了自主控制的能力。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14岁是一个叛逆期;可以野、可以疯、可以尽情挥洒时光,没想到在最美的时间,彭昱畅却要与这个世界告别。
在他单纯的内心中,或许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死亡的真正含义。他内心中的那团火焰并没有身体机能的退化而消散。
因年龄与角色相差近10岁。在表演上之所以没有突兀感,主要是彭昱畅天生的少年感。
而通过《小小的愿望》高远的眼神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尽可能把青春期的少年感呈现出来,即便身体无法动弹,我们从高远的眼神中,依然能感受他对生命的无比渴望。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天真的幻想也从高远的脑袋中诞生,而对于爱情的追求,何尝不是他弥留之际的人生终极体验,对于旁人来说是渺小的,对于少年来说确实伟大的。
在高远14年短暂的生命中,他体验到了亲情、友情和若有似无的爱情。
在梦寐以求的女神走入病房的那一刻,最后一个小小的愿望,终于在亲朋好友的瞩目下完成了。
庆幸的是,父母和兄弟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最终少年离开这个世界之时,愿望实现了,周围被爱所环绕。
其实,以这种方式告别,何尝不是一种最好的姿态。他释然的离去,释然地同这个世界道别。
其实我们或许会觉得,《小小的愿望》也有魏大勋和王大陆等主角,如果从剧情分析,彭昱畅作为当之无愧的主角。电影中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他来进行。
本以为聚光灯都为他而准备时,电影公司却偷梁换柱对他的主角身份进行除名。偏见对这位少年的“伤害”,也由戏内拓展到了戏外。
在银幕内,他无法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即便做主也被打回重剪。现实中在电影公司屡试不爽的小伎俩下,彭昱畅更无法独善其身,且沦为宣传的工具。
最终,几经风波、电影且两次撤档后再次上映,更像电影给予他种种磨练在真实生活的映射。苦中有乐,正如这位顽强少年最真实的青春!
《小小的愿望》更像是少年关于青春最美好的幻想,幻想之中又伴随着死神带来的苦涩。
比起电影中的高远,我们愉快健康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期,何尝不是上天给我们的恩赐。
在我们缅怀青春时,或许有遗憾、有羞愧、有悔恨。但至少我们的生命是完整的、灵魂身心都是健康的。
《小小的愿望》以极其浪漫且悲壮的方式,展现了青春最灿烂的模样。
燃烧尽了最后的火焰,把最后一刻留给了爱和纯正,这何尝不是另一种青春的姿态。
Come on ,Die 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