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6月初,中国迎来了通信史上极具变革意义的一件大事。6日,工信部将商用牌照颁发给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3家运营商,中国正式迎来了5G元年。
从基础应用到商业应用两方面来看,5G的的到来似乎势不可挡。其实早在2019年10月,运营商巨头公布电通信设备进网许可证之时,我们不曾想,已经身处于5G的浪潮之中。
到底5G可以给普通人带来哪些变化?或许现在依然没有一个足够的定论,正如我们身处3G对4G的猜想一般,行业的变革往往是突如其来的。
且说依靠技术发家的电影行业来说,5G的到来正在模糊电影本身的概念。
曾在4G来临之时,国内网络电影和网剧则趁势崛起,诸多依靠视频平台而推出的影视剧,极大便利了移动用户的观影需求,尤其在2015年更呈现出爆发增长的趋势。
其中,投资28万的《道士出山》最终狂赚2400万,近100倍的回报,让淘梦网赚得盆满钵满。而《灵魂摆渡之黄泉》则借助原有IP的积累,跃居当年网大好评榜之榜首。
可以推想,5G的到来进一步加速了电影往互联网方向的迈进,早在去年开始,诸多大剧的“网台同播”甚至“先网后台”,似乎成为了大势所趋,这同样体现在诸多主流电视剧当中。
2019年5月,警匪犯罪大片《破冰行动》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大获成功;而《大江大河》则联合爱奇艺、优酷和东方卫视三方,最大限度对接观众的设备终端。
或许5G对于电影的变革,涉及到多方面。
1.电影画质革命
早在4G普及之时,大约为1.5M/s-10M/s的下载速度让我们叹为观止。在5G环境下,一个5G系统的峰值速率上是4G的30倍,用户体验数据则呈10倍增长,无线接口延时1小时,而流量密度则足足提升100倍。
在5G环境下,不仅电影播放和下载速度,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而且清晰度和流畅度,更给用户前所未有的极致体验。
我们或许至今仍在感叹,《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120帧的绝妙画质;120帧电影院可谓一票难求。然而在5G的极速互联网条件下,8K分辨率甚至成为电影拍摄的标配。
话句话说,5G网络下,我们可以随时联网,体验8K所赋予的极致感官冲击力,如3D和120帧的恰当结合。
音效、场景纵深结合超清画面后,层次和体力感凸显,而如李安近几年的电影大片,随着技术革命的推进,如家常便饭一般,进入平常人的日常娱乐和生活中。
2.播放终端革命
或许,我们还在为手机观看电影津津乐道之时,高晓松在《晓说》中说,5G的来临,用户将从手机和电影院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互联网也因5G,填满我们剩余的空间和时间。
因相比4G,5G时延大幅度缩短,数据的交互同样变得加简单快捷;全屋互联网的形成,用户喜好的直接匹配;必然产生新的电影播放终端介质。
介时,电子设备之间彻底实现互通。而观众不再局限于设备之后,甚至在公共场合,随时随地做到看电影、存电影和下电影,且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想看的影视剧。
3.打破电影概念局限
根据传统定义,24帧、35mm胶片制作出,且于电影院上映的,才可称之为电影。然而数字电影技术、3D技术的接连爆发,电影的定义一度被颠覆和扩展。
包括近一年时间Volg的崛起、短小视频的爆发,在消解用户剩余时间的同时,更改变了电影原有的模样。volg可作出大片的水准、小视频可依靠特效,让内容流动起来。
同样电影的“短视频化”和“抖音化”,在今年已现端倪。在疫情肆虐之下,1月24日徐峥导演的《囧妈》选择于网络平台首播,颠覆了传统的线下观影模式,让观众足不出户看大片。
此外与5G一同到来的,便是VR技术的扩张,这用在电影当中,便为用户对虚拟世界的深度体验感;5G时代,我们不再只是电影的欣赏者,重度参与互动,或成为电影未来的终极方向。
20-30分钟的短时电影将受到推崇之余,虚拟化的世界和融媒工业化生产,更打通了电影和游戏的边界。未来,游戏和电影IP转换的通道将无比便捷。
此时,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电影的主角,进入电影世界探险,寻求故事真相。或许斯皮尔伯格的《头号玩家》,在5G时代已经不再是梦。
或许5G场景对于传统电影行业的冲击是前所未见的。如果说疫情让电影走出线下,那么5G则真正让电影,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
1.自导自演
前几年视频的剪辑和拍摄,依然存在一定门槛,各项软件的调配和使用,非专业人士不能完成;而5G的到来则进一步消解电影制作的门槛。
得益于5G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成熟,在人们配置自己喜好的电影时,甚至可以通过DIY的方式,直接索取自己所喜爱的内容,并进行连续配置。
当然在5G环境下,剪辑和拍摄的交融,进一步分解了电影的含义。包括多部电影的混剪、一部电影片段的融合,声道的变幻,都可以通过5G网络迅速实现。
此外,5G造成的终端设备交融,进一步解放了剪辑之于软件的束缚。
其实在当下,电影依然称得上重资产行业,国内许多剧组为拍摄一部电影,动辄上亿人民币的投资,部分古装大戏,更花费成百上千人几个月的人力物力。高昂的拍摄成本以及大手笔的投资,让普通人望而却步。
5G时代的到来,一个人一部电影几乎成为了可能。这在消解了各个工作繁杂的工作同时,对于剧组的瓦解,同样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当你在家可以做完一部影片之后,集中办公便已成为历史。
5G+VR/AR的技术革命,从前期的策划和创意,到中期的灯光、摄像和镜头调配,再到后期的剪辑、渲染和整体效果,皆有5G来完成。甚至云端创意融合,更可达到远程处理、多点共制的效果。
包括在演员的选择上,VR的深入发展,电影中的“换头”和“换脸”已然成为家常便饭,而演员进一步虚拟化之后,当下难以管控的天价片酬,也将消弭于无形。
或许在很多人来看,如此简单有效的方式,大幅度弱化了电影制作本应具备的仪式感。
但话又说回来,电影是一个造梦的机器。如果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想法,建造一个专属的梦境,这样电影才能真正发挥造梦的极致效应吧。
2.解放电影发行
与电影制作简易化相对应的,便是电影发行的智能化。精准到个人进行宣发投放,才是5G网络所能达到的极致。
因为在5G时代,智能化的发展大幅度推动了个性化推荐的完善;而比起当下广告牌、地铁等传统方式的投放,5G的“高速度”和“广互联”特质,让宣发变得高效且多元。
比起当下发行的广撒网,5G时代宣发更可根据地域、年龄、性别、学历、民族以及收入等特质,进一步制定发行方策和策略,分线发行和分分众发行在5G时代将成为常态化。
发行的精准化,必然会导致影片对受众的最大汲取。当内容输出分发细化到个体之后,小众电影已然不再小众;
在商业大片通过广泛宣传收益之余,院线票房惨淡的冷门佳片,即便不在院线上映,则在5G时代依然可以得到二次满足。
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影院的影响无比是巨大的;而大批电影院的歇业,或许也在预示着,一场关于电影院的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国内电影商业化的快速前进,票房快速增长;三四线城市和县域市场的电影院,也迎来了大爆发。可是产能过剩、排片不科学等缺陷,也逐渐在传统电影院的显露。
如果说疫情过后影院还可以重新开张的话,那么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冲击,更让传统影院必将在转型中获得新生。
而随着5G技术的到来,电影院和互联网必然将打通最后一阻障碍;5G的云端存储模式,已然代替了物理化影片存储介质。
电影院可以通过5G获取海量电影版权之余,对于观众喜好的智能化推荐也将势在必行,每个人在电影院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大制作更不再成为唯一标准。
比起电影院的院线承载功能,在未来,电影院必将成为一个观众集体观影的公共场地,沉浸式感官体验成为了观众去影院的最主要追求。
当电影院不再是观影唯一目的地之后;电影院的娱乐性和体验性,也将逐步代替其功能性。与之同步的,便是VR智能综合体验馆的建立和兴盛。
5G的发展,也将带来电影院设备的智能化革新。当然这对于电影院来说,必然是一笔不小的投入;VR眼镜的广泛配备、全息电影设备的更新换代、8K银幕的大范围使用,皆在考验电影院的承受能力。
或许影院的投入,更有转嫁到用户身上;然而技术的进步,成本也势必会随之降低。
5G给影视行业所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与之相对的,便是版权归属的混乱、个人私密空间的侵扰以及传统行业的覆灭。
毕竟一个行业的兴起必然会带来一个行业的灭亡。希望5G带给人便利同时,可以给更多人生存发展和就业的机会,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造福大众、造福人民。
参考资料:《5G时代,电影行业猜想无限》-刘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