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南陵这位村医吗?这里有半个世纪的坚守和感动

2019-11-26   南陵县广播电视台

寂静的山路上,色彩斑斓,清新的空气,陶醉了归途的人们。一位村医从山路那边走来,洁白的衣服,恬谧的慈祥,简朴的药箱,见证着他为成千上万患者解除病痛,为山区老百姓健康默默付出的感人事迹。他就是南陵县何湾镇一名普通的村医——何玉根。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现在国家投入这么大的资金,建设这么好的卫生室,又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合作医疗制度,更方便了群众。根据目前的医疗条件,我们到城里看病又很远,我们何湾镇寨山村卫生室,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排长队,给老百姓提供了方便。”何玉根说。

1950年,何玉根出生于南陵一个较偏远的小山村——何湾镇原顺冲村,从记事起,亲眼目睹了那个缺医少药年代给村民们造成的病痛。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在那个年代,在乡下,每一个村子都会应运而生一个或者几个乡村医生。在一些人对故乡的回忆中,乡村医生和乡村教师有着特殊的印象。乡村教师手执教鞭,教书育人,培养着一茬又一茬农家孩子;乡村医生也是一边干农活一边开药打针,治病救人,给一个又一个患者送去健康,和村子里每家每户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何玉根的村医之路与其他乡村医生具有共性之处。

1969年,他初中毕业没几年,就在村里干起了“一根针、一把草”的赤脚医生,也是从那时起,年轻的何玉根决心努力学习医学,帮助乡亲们解除病痛折磨。

上个世纪80年代,他师从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名老中医、时任何湾乡卫生院院长的阎惠斌学习中医,同时自学《本草纲目》、《中医方剂学》、《临床验方》等医学书籍,经过学习和不断的实践,何玉根的医术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渐成为闻名十里八乡,技能全面的全科医生。

何玉根医者仁心,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经常出现看病挂账的现象,至今还有几万元欠账没收回来。但即使欠费,只要还找他看病,他都会尽全力医治。

何玉根敬业奉献,把村医工作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2009年8月份,原顺冲村卫生室转型试点,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何玉根进入村卫生室工作。面对新的医疗政策,新的服务理念,何玉根边学习政策文件,边学习公卫服务知识,在做好医疗的同时,每天抽出时间下村为村民建健康档案等工作。

从1969年到2019年,整整50年间,何玉根跑遍了全镇的217平方公里,他从来不收出诊费,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走村下寨,翻山越岭,把他对生命的仁爱送给了那一方普通的百姓,用纯真的行动,践行了高尚的情操。

“我几十年没收过出诊费。不管到哪一家,都免费上门,给一些小药费就了不起的了,我们从来没收过人家出诊费、服务费、什么手术费,出门没收过,一分钱都没收过,几十年都没收过人家钱。去丫山、绿岭、到团结、戴汇,他们叫我去看病,深山老远的,我都没收过,从来没收过,只要人家叫我,只要我方便有时间我都去看,人家老百姓说你看病不要出诊费吗,我说给点药费就算了,看好算不错的了,能帮你看好,说明我还有这个精力,还有这个医技,解救点困难,我也高兴。”何玉根告诉记者。

50年如一日医治村民,为病人解除病痛。这不是一句口号、一时热血就能完成的,那需要一份默默的付出,需要一份坚韧的坚持,更需要一份真挚的情感。在他朴素的心里,始终坚守的是“悬壶济世”的信念,摸爬滚打,积少成多的实践经验,使得自身成了一方百姓信赖的好村医,成就了美的医德,美的医术。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在合作医疗当中,我是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医生,我们应该了解这个心情,给老百姓解决一些暂时性的病痛,在这地方,所以讲,扎根农村服务老百姓一辈子,年迈之时,尽一份力量,还要发一分光,为这一方老百姓保驾护航,搞好健康。”何玉根说。

芸芸众生,渴望拥有强健的体魄,而白衣天使是为健康保驾护航的基础。为什么选择了白色作为医生最经典的象征,或许正是“白”是最朴素的圣洁,没有光怪陆离,没有华丽浓艳,在本质上,更接近生命的原色。而我们正需要像何玉根这样许许多多朴素心灵的白衣天使,共同构筑起尊重生命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