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专版点赞的汉中一家人!他们的故事,你听过吗?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特别报道

涵盖了新中国70年发展脉络、

关键节点和重大成就

浓浓的中国范儿,满满的正能量

其中,在生态篇里

汉中留坝县姚家五代人

70年接力植树造林,把荒山变成林海

的故事作为典型入选

《人民日报》这样写道:

1949年新中国成立,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召开大会号召山民植树造林,姚武臣积极响应。自此,姚家五代人历时70年深耕秦岭,直至荒山秃岭披上绿装。

姚家的努力是无数植树造林人的缩影。从1949年到2019年,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沙化土地逆转;退牧还草让“风吹草低见牛羊”重现在内蒙古大草原。

在全球森林资源下降、气候变暖的今天,中国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却连续“双增长”,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

70年,五代人,一片绿!

今天,让我们再次聆听

他们的故事

……

100岁的姚武臣老人(右)与儿子姚甲礼在管理山林。(1996年2月拍摄)

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火烧店镇,姚家五代人历时70年深耕秦岭,让荒山秃岭披上绿装,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姚家植树护林的故事始于姚武臣。20世纪30年代,姚武臣在留坝安家落户时,秦岭山中满目荒凉,难寻绿意。

1949年新中国成立,留坝县召开大会号召山民植树造林,姚武臣积极响应。

从此,植树造林成了姚家最神圣的事业。姚家第二代植树人姚甲礼从小就秋冬刨坑、春季种树,前沟后梁的千余亩山坡上,处处都是他的足迹。

1999年,姚家将管护林地的面积扩大到5900亩,全家老少都投身到植树的队伍中。2002年10月,107岁的姚武臣老人临终前,交代后辈们要爱护好山上的每一棵树木

在当地政府鼓励下,姚家第三代植树人姚辉林不仅学会了林地间种植西洋参技术,还带领墩墩石村民种植西洋参。

出生于1986年的姚祖元,牵头先后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土鸡养殖等合作社,依靠祖祖辈辈栽种的林海,带头入股、发展林下经济。

今年,姚祖元(右一)与家人一起栽种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树

长辈们的身体力行,让上小学的姚家第五代姚楚毅、姚楚鑫感同身受,他们与长辈们一起穿行于秦岭山谷,种树护林,讲起山里的故事,也是津津乐道。

姚家五代人矢志不渝,深耕林海,是留坝百姓绿化秦岭的一个缩影。2001年到2018年,留坝县完成公益林建设18.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14.9万亩。在长期探索中,留坝县形成了“林下种药材、林间养家禽,林上摘干果、林中做旅游”的发展思路,生态和经济双丰收。

目前,留坝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91.23%,空气、地表水等多项指标达到国家I类标准,是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成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县。

总编:黄学锋

审核|责编:苏蔚斌

编辑|校对:张羽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华网等 由天汉先锋综合整理

“天汉先锋”微信公众平台投稿邮箱

53489666@qq.com

传承护林精神,共守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