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轻飘逸,春水蘸垂杨,四月的观音寺镇,孕育着勃勃生机。
漫步在深山小镇的山水之间,印入眼帘的是一派忙碌而繁荣的景象。该镇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巩固增收的核心,精心打造略阳乌鸡、天麻及猪苓等特色产品,帮实帮细农户发展、扶大壮大经营主体、用活用好集体资源,多源头精准“滴灌”,乡亲们小康路上越走越稳。
贫困户创业有保障,“贷”来美好生活。
产业发展资金是前提、销售是保障。尤明贵是包家沟村的贫困群众,受益于产业扶贫政策,他家连续扩大养殖生猪规模。2017年向国家申请贴息贷款4万元发展产业进行生猪养殖,通过两年发展,由原来家中的2头猪发展到现在48头,已然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每年帮扶人和村“四支队伍”都及时帮助销售肉猪和猪崽,销路不愁了,发展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今年,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并申报了家庭农场,还给周围一些养殖户分享养殖技术和经验,带他们一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面对奋斗出来的幸福生活,尤明贵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人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去年养猪收入已超6万元,今年我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生猪存栏量超过100头。”在观音寺镇,还有很多像尤明贵一样的贫困群众,他们通过金融和消费扶贫政策发展产业,奔跑在小康路上。
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作用,全镇619户借贷金额1918.3万元都用在刀刃上,精细培育特色种养业,打造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增收“产业兴旺”的新农村。同时,党员干部做好“销售员”角色,在消费扶贫累计31万余元的基础上,继续拓宽电商等销售渠道,把深山里“绿色、健康”特色产品分享给更多的人。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
雷亚林是安华庄村困难青年劳动力,独自在外漂泊几年回到家乡后,励志要活出个人样来。2017年在略阳县悯农乌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精心帮助下,成立了雷雷家庭农场,养殖乌鸡2000余只,他当了山里的“鸡管家”,跟着该合作社苦练养殖本领。功夫不负有心人,年终仅此一项就增收了4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不忘“带动”的传承。
2018年继续养殖乌鸡5000只带动10户共同发展,2019年购进孵化养殖设备,孵化鸡苗3万余只、养殖乌鸡8000只,带动的30户户均增收不少于2000元。如今他不仅娶了媳妇,还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并搬进了宽敞漂亮移民安置点。他说:“我不能只靠政府的帮助和合作社的支持,我更要自己奋斗,带动像我这样人共同致富,去年增收了7万多元,比我以前打工日子强多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2019年,全镇向上级争取财政扶持166.5万元,扶持特色种养业新型经营主体11家,通过托管、务工、产业发展等多种方式带动182户贫困户增收,最少不低于2000元,最多高达万元。仅出栏10余万只乌鸡这一个项目,给全镇群众带来纯利润近200余万元。
“唤醒”集体资源,播下产业扶贫“摇钱树”。
“靠山吃山”的观音寺镇按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领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丰富林业资源和温润的气候条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按照“党支部(党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产业发展带动模式,把农户镶嵌在建设、生产、运输、销售的每个环节,在享受分红同时,实现就近就业、就近增收。
今年打算建成的观音寺村乌鸡产业示范园、食用菌大棚基地正在全力推进,炉子坝、安华庄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已完成,前后沟、观音寺、包家沟万窝天麻示范基地已达标,毛垭子村百亩天麻示范林带进入管护阶段,孟家河村、前后沟村千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主体建设已竣工,4家中华蜂养殖新型经营正在扩大规模、提升层次。观音寺的这个春天处处埋下希望的种子,等待汗水的浇灌,等待秋天收获的一片金黄。
“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扩大规模上尽全力、在带贫益贫上见实效,实现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目标。依托电商平台带动,发挥帮扶单位行业优势,在信息提供、技术服务、产品促销等方面助力增收,不断巩固提升产业经济实效。”观音寺镇党委书记说。打通“造血”的产业发展脉络,筑牢“不催”的产业发展基础,追求“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让偏远落后如“桃花源”般的深山小镇,一个不少的奔向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王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