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漳州三馆,网红非凡!天天人来人往,流连忘返……

2019-07-25     用户2836379953018027

所谓漳州三馆,就是博物馆、艺术馆、规划馆的简称。这是国家法定强制性的城市配套建设,无论好坏,每个城市必须有,只是漳州盖得晩。

(九龙江畔圆山脚,三馆落成天地笑。)

漳州原先穷,所以盖得慢,以发展眼光看这反而赚了!去年落成的三馆一时成了全国网红,参观者络绎不绝,就奔“红砖大厝燕尾脊”的闽南风格造型而来。

(三馆风水宝地,处于南湖一偶。)

外地来的朋友都指定要看三馆,特别是闽南旅居在海外的人。大师果戈里曾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说的意思指建设是固体历史;歌德亦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道建筑就是一首歌。确实,对于漳州人来说呢,这三馆的雄姿,就是史诗一般的存在。

(占地一百九十亩,古香古色卧如虎。)

三馆地势高,无论站立九龙江北岸的中山桥、水仙花桥、彩虹桥头,还是凭栏在市区的芝山、高楼远远望去,都能看到三座气势恢宏、别具一格的闽南建筑“三馆”屋顶。抽象的“红砖大厝燕尾脊”,折射着红光,向着一切远方游子招手,指引他们寻找回家的路。

三馆以品字布局,对圆山脚下万亩水仙花海。它背负南山湖、蜈蚣湖。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190亩。三座“红砖大厝燕尾脊”拔地而起,四周是宽大的路,围成三馆为主心的市民文化广场。人在其中,倍感渺小,真是大手笔。

挑剔的漳州人都认同它,因为“三馆”设计突出了闽南传统建筑元素——“红砖大厝燕尾脊”为设计主题。强调深深的闽南风,浓浓的闽南味。辅以现代建筑空间组合形式和建筑材料,表达对漳州人文历史的尊重、融合和延续。首次回乡的海外游子远远一望,都不禁会泪落如雨。喜泪横流的他们说,家乡的房屋就是这个样子,从小忘不了的记忆。九龙江与圆山之间的三馆屋顶大红色的“燕尾脊”,是把乡情在凝固其中,才能那样的勾魂摄魄哟!

现在看来,主政者这决策太高明了。一着谨慎,全盘皆活。北江滨路、南江滨路,南北江边林荫栈道、通过古中山桥,南山桥,水仙花桥和南北彩虹桥联掇起来,江南的千年古刹南山寺,南湖,蜈蚣湖,万亩水仙花海,以三馆为中心,全部串了起来,形成圆山文化生态园区。

南山湖和蜈蚣湖水系连接起来,与九龙江相通,统称南山湖,简称南湖。不过,外地当专家朋友来玩后,提议叫蜈蚣湖为妙。说是朱熹主政漳州时,镇压了作怪的蜈蚣妖,埋地处叫蜈蚣山,挖土处作蜈蚣湖,修官道叫蜈蚣路。既然有山有湖有路名在,为何不叫蜈蚣湖?而且,南湖到处有,蜈蚣何处求?

其实,这三馆最初的定点和设计,有过争论,与现在截然相反。原来定位建在龙文区碧湖,开建手续都齐全了。其理念是对接厦门,向东发展。图纸清一色是由国外设计,相当洋气,三馆全从水中盖起来。原设计固然高大上“水”,只是没闽南味。洋设计被否决后,连地点都后改建在九龙江南岸园山新区,其理念是一江两岸,平行发展,拉动南山新区。新图纸由厦门设计院承担,定下“红砖大厝燕尾脊”格局,所以一炮打响。

如今,受益的绝对是漳州市民,他们的生活格调突然变高了起来。加拿大的陈先生刚回漳州一看三馆就不回返了,他说,走遍全世界,最好不过如此。家在多伦多虽然好,可是对不会英语不会开车老人说,等同画地为牢。这一江两岸风景秀美,南湖水系串串如珠。人在画中,移步换景,转身变幻,天人合一。处处是名花名树,珍贵苗木。段段有楼亭水榭,道旁座位。客观自然加上主观使然,胜过几多大观园。公家养护,私人共享,岂不美哉?

市民们现在都习惯了,到这一江两岸的江边栈道和几座桥上散步锻炼,多重小道,湖湖相连,可以编制出几十条散步线路来。做到天天不重复,日日是新鲜。

原本笔者是以跑步锻炼为主,力量训练为辅,现在因南湖秀色可餐,便改成步行观景为重。每天早上六时出发,两个小时轻轻松松走。共享家乡美景,欣赏两岸风情。一江两岸“红砖大厝燕尾脊”,把许多已经多年不出门的老头老太都召唤来了。早晨在这里走路每每惊奇不断,多年不见的同学战友老朋友,都会在此邂逅相遇,从此话语不断忆当年,岂不快哉!近半个月来,笔者在此会面老同学老战友老朋友,竟有几十人之多。

(水稻成景点,知青不敢想。三馆左边。)

主政者作点好事,老百姓铭记在心。“红砖大厝燕尾脊”是风格是特点是类型,是闽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爱。若是建成洋气楼,等于雷同而已。若是远离市区,等于使用价值降低。漳州市区的居民重心仍在芗城为主,这三馆定位在江南形成景区,并由九龙江大桥,战备大桥,中山桥,南山桥,水仙花大桥和快完工的芝山桥串联起来,而且两岸都有辅助的彩虹步行桥,去三馆很方便。如此利民便民,群众叫好,就是真正的好。

漳州退休干部摄影家林开心老先生,年满八十六岁。他有空必到南湖三馆一游,开心摄影拍照。心情好时身更健,身如药树多畅想。他打趣说:拍好照片,发给全家报平安,发给朋友当奖章。

关心漳州建设的市民还很多,如市技校退休老人魏先生认为:南山桥的桥中亭,红柱子留空,没有楹联。想起漳州古称海滨邹鲁,朱熹若在,绝对会有绝联、墨宝使长桥添色增光。他老人家决不能容忍南山桥建筑富丽堂煌,而放空着光秃秃的柱子?此说有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9P-MGwB8g2yegNDJxO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