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雨默
12月2号,彭于晏在微博上突然发了一段意味不明的文字:
记得一年前的约定,距离再见面还有19年。
有网友猜测,黄金单身汉彭于晏是不是在向谁告白?
但其实,他的告白对象,是一只小海龟。
海龟妈妈正在沙滩上筑巢排卵,路过的“好心人”以为它在沙滩上搁浅了,于是把它送回了海里。
殊不知,海龟妈妈把卵排到海里后,没有条件孵化的龟卵,活生生地被扼杀在“摇篮里”。
海龟因为没有鳃,不能在水里呼吸。如果它们把卵产在海里,刚孵出的小海龟就会因不能呼吸而死亡。
彭于晏出演的纪录片《海龟奇“援”》中出现的这一幕,在现实中不断上演!
成活机率只有千分之一的幼龟,被彭于晏和其他救援者放归大海后,是否还能在20年后重回出生地排卵,孵化出下一代小海龟?
这应该是很多人都想问的问题。
毕竟,人类活动带来的干扰、栖息地破坏、捕杀、全球变暖、环境污染......每一个挑战,都是幼龟平安长大过程中,要闯过的难关!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能和哪些动物再见,又要和哪些动物说再见?
误“杀”宝宝的母亲
夜幕降临,一只雌性海龟,慢吞吞地爬到巴厘岛舒适的海滩上寻找产卵地。
正当它打算放松心情挖穴排卵时,被游客突如其来的闪光灯和手电筒吓到,惊慌失措地爬回大海,把卵产在了冰冷的海水里。
海水的温度低,达不到孵化小海龟所需要的温度。所以那些产在海里的卵,永远没有机会孵化。
而且即便有幸能破壳而出,也会因在海水中不能呼吸而死亡。
一个惊慌失措的母亲,就这样误“杀”了自己的宝宝。
而海岸边发亮的人造光源,对于刚刚破壳而出,要回归大海的小海龟,更是一场致命灾难。
小海龟原本要依靠海面上星星月亮反射的光辉,踏上回归大海的路。
却被海滩沿岸的灯光误导,盲目地在海滩上兜圈子。
有些爬向公路,丧生在滚滚的车流之中;
有些甚至在天亮之后,被灼热的太阳活活地烤死在滚烫的沙滩上。
当栖息地变成了热门景点,络绎不绝的游客活动,让海龟的生存空间被压缩。
在地球上生存了1.2亿年的海龟,在过去50年里数量骤减,甚至在一些地方彻底消失...
图片:被迫拍照营业的海龟
一百多年前电灯的发明,让夜晚的城市变得灯火通明。
人类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的同时,是否也该还海龟们一片原本安静安全的黑夜?
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加快了1000倍。
海龟的生存环境被挤压令人担忧,但一些动物的栖息地被严重毁坏,无家可归的它们同样令人心疼!
逃进大火的考拉
近日,网上一段考拉跑进山火的视频,让人看了心痛不已。
一个惊慌失措、弱小无助的考拉,刚从浓烟滚滚的山林逃出,穿过滚烫的马路后,又闯进火光冲天、正在燃烧的另一片山林。
幸好,这一幕,被开车路过的托尼 · 多尔蒂看到。
她跑向被困的考拉,并用衣服包住受伤的它,将它带离这片火海。
虽然获救,但这只考拉身上多处严重烧伤也不容乐观。
而这只被救助的幸运儿,最终,因烧伤无法恢复而被执行安乐死。
据统计,这次澳大利亚东南部林火肆虐,导致上千只考拉死亡。
图:被活活烧死的考拉
不知火灾无情、弱小无助的小家伙,二进着火的山林,只是为了找回可以保护它的家。
但两个月的大火,已烧毁了考拉80%自然栖息地,被烧森林恢复难度大!
即便它能幸运地活下来,面对已成废墟的山林,何以为家?
最高级别的孤单
不同于很多时候都特别安静、不发出声音的考拉,苏门答腊犀(简称苏门犀)是一位很爱“吵吵”的家伙,会时不时地“哼唱”!
虽然它是犀牛种类中体积最小的,但它却是一位“高音歌唱家”。
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中,苏门犀在高竖的栅栏里,歌声悠远!
它在呼喊伴侣,却无“牛”回应。
找不到和自己频率相同的声音,这也许就是苏门犀的世界里最高级别的孤单吧!
由于苏门犀栖息地的减少,
再加上为获取犀牛角而非法偷猎的行为,进一步造成了苏门犀种类的减少!
图:被割掉犀角泪流不止的黑犀牛
目前被列为“极危”的苏门犀,全球仅剩不到80头。
有保护组织称,苏门犀喜欢独居,仅在发情与扶养幼仔时与伴侣相聚。它们与世隔绝,很少繁殖,可能在几十年内灭绝。
马来西亚早在2011年,试图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繁殖该物种,均未成功。
11月23日,马拉西亚最后一头苏门答腊犀牛死亡,这意味着该物种在马来西亚灭绝。
图:苏门犀(来源微博@澎湃新闻)
多种物种即将在我们眼皮子底下消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无论是马来西亚最后一头苏门犀死亡,还是大火导致澳洲考拉正面临功能性威胁。(功能威胁指一旦种群数量减少到某个临界值以下,考拉就不能再繁殖下一代,进而可能导致灭绝。)
在这两件新闻事件下,评论里出现了同一种声音:太多物种的灭绝与消失和人类有一定的关系。
脱不了单的海龟
说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人会立即想到全球变暖!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海龟宝宝的性别并非由染色体决定,而是和孵化温度有关。
被埋在沙子里的海龟卵,如果它们所处的穴巢温度比较高,孵出的小baby通常是雌性,反之是雄性。
全球变暖,使得海龟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可怜的小海龟,在光污染的环境下努力奔向大海,经历危机四伏的幼年,长大后到了寻找配偶的时段,还要面临“粥少僧多”的局面!
如果小海龟运气再糟糕一点,可能就出生在了一个“女儿国”!
本来生存就如此艰难的海龟,长此以往,有灭绝的风险。
图:《非洲·未来》
除了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尤其是海洋垃圾,让一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由于在海中漂浮的塑料袋和水母极其相似,海龟很容易将其误食。
一旦海龟吞食这些无法消化掉又无法排除的塑料,十分痛苦。
有研究表明,误食一片塑料,海龟就有五分之一的几率死亡。
下面这只只有巴掌大的小海龟,体内竟被取出104片塑料。
幸存上亿年、有活化石之称的海龟,杀死它的可能就是一片塑料袋、一个吸管。
海龟鼻孔插入了塑料吸管,研究人员试图帮它拔出来。(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疼痛)
在度假区,游客丢弃的塑料流入海里会成为动物的食物,比之更恐怖的是:一些海域直接变成了“垃圾海”!
就在前不久,一位印尼巴厘岛网发布一段在当地海滩拍摄的视频:一夜风暴过后,一部分垃圾被吹上岸,度假天堂瞬间变成了垃圾场。
密密麻麻成吨塑料的画面背后,是一串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巴厘岛每天产生3800吨垃圾,只有60%最终被填埋,剩下的被排入大海。
2018年,中国科学家在人迹罕至的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
不仅仅是巴厘岛、南极海,地球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也被科学家检测出海沟底部的生物体内有塑料污染物。(资料源自《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期刊)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球上已经不存在还未受过塑料污染的海洋生态系统了。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与我无关,然而海洋塑料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对于这些海洋生物,还有人类本身!
塑料在海洋中降解后,会形成塑料微颗粒,每批塑料垃圾的降解周期,至少要470年。
这些微颗粒,它直径通常小于2mm,肉眼极难发现。
这些塑料,它们由人类产生,最终会以各种方式回到人体内!
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其实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的未来。
海龟、考拉、苏门犀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
每一个纪录片中,已灭绝的生物,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
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每个生灵都有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权利。
只有生态平衡,世界才会越来越美丽!
“地球不需要人类来拯救 ,人类需要拯救的是自己。”
在这个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过十几分钟都会上演永别的世界。
别让在地球上和我们共同生活的“朋友”,不打一声招呼,就这样下线。
不说再见!为濒临灭绝的动物转发!
保护野生动物,我们一起行动!
愿每一个宝宝,都可以好好长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2Mg7m4BMH2_cNUgchj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