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计划辞职中度过……”——别来无恙Young现实与理想差别是有多大,这个问题永远也无法解释明白。
有的人选择在游戏里厮杀,有的人选择在书本里遨游,有的人选择与剧中人物同生死,无非就是在给大脑放个假,的逃离这痛苦不堪的现实生活。
虽然并不能带给多直观的慰藉,短暂之后的欢愉还是会想:所以,怎么才能赚更多的钱呢?
作为职场的菜鸟人士,永远不会明白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在实际问题上来说一文不值,理论家会告诉你电脑死机先重启,但是,你永远不知道有的人会莫名其妙的把电脑砸了。
意外、突发和情绪总是说来就来。
而深入职场的人也未必如鱼得水,永远会有更年轻的人,工资拿的少,做的比他们好,想辞职又怕遇不到更好的。
所以,无数次冲破脑壳的怒气化作棉花:算了,忍忍吧。
曾经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激起了全民热议。大家无比的羡慕与钦佩那个女教师的勇气。
为什么,因为太难了。
其实想想,每天都要吃饭、睡觉、洗漱,也是一件和重复的事情。所以,有的人总是觉得是因为觉得工作单一乏味而辞职。
其实不是,不是因为重复,不是因为乏味,而是关于这件事情,你没有半点热忱之心,看不到希望,所有的一切变得没有意义。
我们无法定义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能感受到无力。
有时候痛苦与折磨甚至比无力与麻木好太多。
能感受到痛苦,证明还活着;但是,如果一切只变成麻木的木头,可能生命一点意义都没有了。
看到过一个读者的私信,他这样写道:
“曾经觉得单位不好,工资不高,朋友们问我,你咋还不辞职,重新找份工作。我说找个合适的机会,这个机会一直等了好几年。呵呵,最后,单位倒闭了,我也就下岗了。”
看到这条私信,觉得挺惋惜的,不过也是永远无法理解他当时的现实处境。
谁都明白没有一件工作是容易的,它的不容易之处倒不是工作强度,而是人性突然就变了。
以前马东说工作上不如意,都源于三件事没有做好: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组织,无足够能力。
看到他的回答的第一反应就是,那这和出了事情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什么区别?
不是说的不对,而是,它不是绝对罢了。
在网络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奇葩的辞职报告:
“我要像梦一样自由,回家养猪,请批准。”
“现在的薪资达不到我想要挥霍的标准,请批准。“
“缺钱,学不到东西,心累不开心,想休息。“
……
职场人觉得他们脆弱,却不懂他们早已不是脆弱了。
他们鼓起了多大的勇气去接受那少的可怜的薪水啊。
他们辗转反侧了多少个夜晚了啊。
但愿所有人都不慌,月亮都会迷茫。
愿所有付出皆有回报。
作者:于天一,猫叫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