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看望刚生产不久的表妹。刚到她家,就看见了尴尬的一幕:
卧室里,表妹坐在床上,抱着哭闹的宝宝正在喂奶,床头的另一边,站着她的婆婆,还有她婆家的一个姑姑。
姑姑一边盯着表妹喂奶,一边大声地说:
“你这吃着一头,另一头也不见溢奶,奶水是不是有点少呀?要我说,还是汤喝得不够多,可不能因为怕胖,把宝宝给饿着。”
表妹的脸有点涨红,小声地回应说:“够的。”说完把衣服往下扯了一下。
姑姑见状,又调侃道:“都说婚前金奶子,婚后狗奶子,有啥好害臊的?”
婆婆也在一旁附和着说:“就是就是,姑姑那是关心你。”
眼看表妹的脸一阵青一阵红的,我赶紧拉着她的婆婆和姑姑往客厅走:“我给宝宝买了一些婴儿用品,您老来帮忙看看合不合适。”
等我再回到表妹房里,发现她的眼角已经搓得通红,显然是刚刚哭过,那委屈的眼神,让人心疼。
不止是表妹,很多新手妈妈,都曾经受过类似的“气”:被质疑、被嘲笑、被评头论足……
不是当妈的小气玻璃心,而是有些话真的太戳心。
一个女人最脆弱的时刻,不是分娩时撕心裂肺的疼,而是明明刚刚经历生产的痛苦,已经强忍身体的不适,担负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却还要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声音”。
好的声音,自然能够宽慰产后妈妈疲惫的身心,可偏偏有些声音,打着关心的旗号,话里话外却充满质疑和指责。
对尚在恢复期的产后妈妈们来说,这无异于往伤口上撒盐,有说不出的委屈和心酸。
而那些貌似“无心之失”的话语,几乎每个妈妈都听到过。
1.“你的奶水不够/不好”
“多吃点,不吃哪有奶喂孩子?”
“别人的奶多到洗澡,你老是不够!”
“孩子又哭了,你的奶水太稀,吃不饱!”
“孩子拉稀,是不是你的奶水有问题?”
……
总被质疑奶水不够多、不够好,大概是新手妈妈最讨厌的话。身边有一位妈妈曾经说过:坐月子的时候,被这些话气得差点回奶。
生产后刚三天,奶水还不是很多,来来往往的七大姑八大姨,每次见面,关注点都在奶水上。
没人关心她疼不疼,累不累,在所有人眼里,她只是一个生产奶水的机器,只要“产量”不好,一定是饭吃得太少,汤喝得不够多。
不仅如此,只要宝宝有一点风吹草动,罪魁祸首就是她这个“奶妈”:娃哭了,是你没喂够;娃夜里醒了,是你奶水不管饱;娃脸上长疹子,也是你不忌口害的……
多少妈妈,自从当了“奶牛”,生怕奶水不足,每天拼命地吃,哪怕把自己喂成180斤的大胖子;乳头皲裂、乳腺炎,不敢吃药,含着眼泪继续扛;两三个小时一次的夜奶,哪怕困得睁不开眼,也要挣扎起来把孩子喂饱……
忍住了涨奶的痛、挤奶的苦、溢奶的尴尬,一句“你的奶水有问题”就把妈妈的眼泪生生逼了出来!
母乳喂养的路上,没有任何一个妈妈是轻松的。她所有的付出,需要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被呵护,而不是被质疑和否定。
2.对产妇和宝宝评头论足、指手画脚
最典型的句式:
“不是已经生完了吗,肚子还这么大啊?”
“这孩子,怎么不像他爹呀?”
“你不能这样,想当年……”
总有一些所谓的亲朋好友,为了显示自己与产妇的“亲昵”,往往口无遮拦,对产后妈妈的“丑态”肆意嘲笑,对婴儿的长相评头论足。
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话对于刚刚经历磨难生下孩子的妈妈来说,有多么的刺耳。
没有哪个妈妈,不想保持纤细匀称的身材,如果不是为了孩子,谁想变成臃肿大妈?又有哪个妈妈,能做到刚生完孩子就恢复如初?
除了自己被嘲笑,那些对宝宝长相的评头论足,更是任何一位妈妈都无法忍受的。
在医院里,我曾亲眼目睹一位产妇怒怼亲戚的场面。
女子生完孩子的第二天,几个亲戚来探望,其中一个中年妇女,一边抱着新生婴儿,一边嘴里不停地吐槽:“呀,这孩子咋是个单眼皮,一点都不像他爸,还有这眉毛,这鼻子……”
床上的妈妈听了这话,脸色一变,忍不住怼道:“这刚出生的孩子,你就看得出来他以后长啥样?不像我老公,难道像你老公?!”
亲戚被怼得脸一阵青一阵红,讪讪地把孩子放下了。
有说不像爹的,也有说哪哪都像爹的:不但跟爹一模一样,还跟爷爷一个样……更有甚者,夸孩子长得好的地方都是遗传自家基因,长得不好的都像妈妈……
更可气的是,有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朋友,仗着自己“过来人”的身份,一口一个“想当年”,对产妇指手画脚:
“你这个时候不能动…不能洗头…不能……”
“孩子不能惯,不要一哭就抱,让他哭,哭几次就好了!”
“怎么用尿不湿呀?这东西又贵又不实用,还是开裆裤好,还可以把屎把尿,你们不都是这样养大的!”
真是让人很无语。
旧的喂养方式能够让孩子顺利长大,可是并不代表科学与健康。
每一位新手妈妈,身心都很疲惫、很脆弱,如果无法做到感同身受,至少,可以选择尊重,闭上嘴巴。
3.“什么时候要二胎?”
要问哪句话最令新手妈妈们抓狂,大概非这句莫属了。
尤其是在一些重男轻女的人眼里,如果知道头胎生的是个女儿,免不了一脸惋惜的表情,还会柔声劝慰一番:“没关系,女儿也挺好的,先开花后结果,过两年再生个男孩!”
听到这些话,没有哪个妈妈能够平心静气:什么叫“也挺好”?本来就很好,再说,生不生二胎,关别人什么事?
这边躺在床上的妈妈还在被伤口折磨得嗷嗷直叫,那边就在想着啥时能再生一个。
就好像生个孩子跟菜市场上买棵大白菜一样,轻松又简单,而那个冒着风险千辛万苦生下孩子的妈妈,不过是一个生产“大白菜”的机器。
去年有一则新闻,一位产妇因头胎生下了一个女儿,坐月子的时候就被婆婆催生二胎,最后不堪精神压力,竟然喝农药自杀。
当妈不易,每个孩子都是妈妈十月怀胎,历经万难,冒着生命危险、忍受巨大疼痛才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这种生死之交、骨肉相连的感觉,只有妈妈才能体会。
无论男孩女孩,都是妈妈的心头肉。这种不顾及妈妈感受,急着“催生”的话,只会让新手妈妈,在精神上遭受更多的压力和伤害。
4.“你怎么这么娇气”
新手妈妈,从身体到心理,都极其敏感脆弱,最需要亲人的关怀和照顾,可总有那么些人,倚老卖老,指责她们“矫情”、“娇气”。
更可气的是,往往能说出这话的,恰恰也是那些生过孩子的“过来人”。
知乎上有一位妈妈,孩子已经四岁了,可回忆起自己刚当妈的经历,仍然愤愤不平。
生孩子的时候,她是撕裂伤,缝了好多针,特别疼,连挪动一下都很困难。月子里的头几天,每次起床上厕所,她都让老公来回搀扶着。
婆婆看得多了,面露不悦,却也没说什么。
当妈后顿顿喝的汤汤水水,她吃腻了,有一天突然很想吃一家饭店里的糖醋鱼,就让老公去买。
老公回来的时候,被婆婆撞见了,当时就有点不高兴,说家里什么没有,还非得跑外面买,是不是嫌她做的不好吃。当然,这话没当着她的面说,但是她也听见了。
几天后,老家有个亲戚来探望,不知道跟婆婆说了什么,走的时候,就故意站在她的房门前,扯开嗓子说:“现在的年轻人,可真是娇气了,想当初我们头天生完,第二天就下地干活了,哪有这么多讲究?”
她听完后,气得直发抖,顾及婆婆的面子,她忍了。等亲戚走后,她躲进被窝里哭了半天。
因为这事,她差点得了产后抑郁症。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都是生过孩子、受过苦的人,本应更能体谅产后妈妈的艰难,可这些扎心窝子的话,简直就像拿钝刀子,在妈妈的伤口上,一刀又一刀地磨。
有人说:不幸的女人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坐月子坐得舒服。
而这样的幸福,不光来自于新手妈妈照顾孩子时的得心应手,更来自于亲人的陪伴、理解和关爱。
坐月子本来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身体的复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妈妈们既要忍受身体上的疼痛,又要照顾孩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如果再来一些“闲言碎语”,对妈妈们来说,无疑是又一次精神上的重创。
有数据显示,生完孩子后,有将近90%的妈妈会出现心情低落,大部分妈妈都在月子里哭过,除去身体疼痛以及对自己不自信外,很多妈妈哭是因为受到了言语的刺激。
生完孩子后,女人的身体和心理双重虚弱。别让一句“无心”的话,把妈妈逼入绝境。
对孩子来说,母爱是无可替代,是生命之泉;对妈妈来说,亲人的关心是雪中送炭,给人温暖和力量。
让产后妈妈保持一份好心情,便是给她最好的疼爱。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
有人说女人在生完孩子后脾气越来越差,还特别喜欢哭,真的很想说,未必是因为我们女人当妈后太敏感。
生完宝宝,妈妈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身边再有人说一些“闲言碎语”,肯定会生气啊~
妈妈们,生完孩子后,还听过哪些让你憋不住眼泪的话?我们留言区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