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驴友,又到了三月底四月初这段时间了。俗话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可不就指的是最近这段时间嘛,天气正好,阳光明媚,虽然当下还是不鼓励各位出门旅行,但是小编还是想带大家一起,体验一番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乐趣。请查收这份攻略!让我们一起,扬州见!
东关街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因为街道由西向东直抵东关城门,故名东关街。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整条街上有众多百年老店及人文古迹,像三和四美的酱园、谢馥春香粉店及个园、逸圃、汪氏小苑、武当行宫、准提寺等,是一条有着人文气息的古街。
东关街
走在东关街上,青石板路曲折延伸,两边不时有长长的小巷,依稀仿佛能听到货郎的声音,别有风味。这里也是很多小吃的聚集地,一边走一边吃,作为一个吃货,我爱死这条美食街了。
冶春茶社,《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集中提到的扬州早茶店,是扬州的老字号。
东关街
扬州著名的莫过于"三把刀"了,分别是理发刀、修脚刀、菜刀。这不仅是指扬州的刀口好,而是还反映了扬州三大服务业的繁盛:理发刀代表的是理发美容业,修脚刀代表的是修脚沐浴业,厨刀代表的是餐饮服务业。在东关街上分别行业的雕像。
东关街
在东关街上就遍布着好几处景点,武当行宫、李长乐故居、馥园等,都不是很大的地方,可以单独买票也可以购买联票。
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位于东圈门历史街区,东圈门与东关街平行且相距不远。都说东关街有个园,东圈门有汪氏小苑,然而汪氏小苑没有个园人多,适合喜欢清静的游客。
汪氏小苑
"扬州城,巷子深……"东关街通往汪氏小苑的小巷,老街坊们还住在这里,一切都好像停止在过去的样子。
汪氏小苑
地官第,就是这样一条老街,东与观巷南端相交,西与三祝庵街相接,短短不足百米长的老街,就被汪氏小苑、丁氏住宅、马氏住宅三座大宅门占去了一大半,形成了盐商不折不扣的"大宅门"群。
汪氏小苑
汪氏小苑,是安徽盐商汪竹铭所建的豪宅,古朴雅致而不失富贵之气,园内有船厅、花厅、书斋、精舍、假山、鱼池、花草、树木。小苑的大门朴实无华,进入后却别有一番天地。窄窄的小巷,连成排的大红灯笼都在欢迎着游人的到来。这条巷子扬州人称为"火巷",顾名思义,它是防火的,从消防角度讲,它能将易燃的砖木结构房屋相对隔离开来。
汪氏小苑
这个坐落在盐商聚集的小巷里的宅院,布局规整玲珑精巧,文化底蕴非常丰厚。非常值得一去。
琼花观
琼花观前明代所建石牌坊,石质呈糙米色,有左右四根石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分别雕刻日月形状。
琼花观
琼花观
看到"三清殿"前的牌子,箭头指向后院是扬州市文联、艺术家活动中心。绕过"三清殿"后面才是琼花观真正的园子。
琼花观
进门之后,眼前就是"琼花台"了,因其侧壁上红字很是醒目,
琼花观
山石上有一座亭子,那应该就是"无双亭",时间有限再加上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并没有研究攻略,所以很多园中景致我们都没有近距离欣赏。
琼花观
琼花观西门前有一对联,可过目成诵,"明月三分州有二,琼花一树世无双"。
琼花观
文昌阁
文昌阁是扬州的地标,坐落在市中心的中心,周围是扬州最繁华的商业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故名"文昌阁"。这里晚上灯火辉煌,是扬州最热闹的地方,为闹市的一处佳景。文昌阁为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阁的底层,四面辟有拱门,与街道相通,阁的第二三两层,四周虚窗。
文昌阁
何园
何园是清光绪年间何芷舠辞官归隐后建造,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主人附庸风雅,从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取意,为"寄啸山庄"。但人们习惯因园主人姓何而称何园。
何园
何园一改私家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把住宅融入叠石理水的花园之中,力求人居环境的最大美化,被我国文史专家罗哲文题为"晚清第一园",它也是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官邸园林。
何园
何园的出名还在于它蕴藏着四个"天下第一"。其一"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它既是何园建筑特色的最大看点,其规模在江南园林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何园
其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造型阔大,气宇轩昂,人们走在其上,移步换景,惊喜不断,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
何园
过去大户人家的女子可是不能出来抛头路面的,这每一个花窗都刚好对应前面玉绣楼的一扇窗户,女子们可以端坐玉绣楼,聆听窗外戏,别是一番雅趣。
何园
其三, "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而水池周围的双层回廊可作看台。
何园
其四,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被称为"天下第一山",东面墙上有石涛"片石山房"石刻一幅。
何园
个园
中国的园林数不胜数,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它们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扬州个园。个园的名字源于园中的竹,竹叶一支上的三片叶子正如"个"字。由清代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嘉庆年间。假山、亭台水榭、竹子,主人的情趣与心智全在其中,真是名不虚传。这个园子是扬州著名园林之一,由清代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嘉庆年间。假山、亭台水榭、竹子,主人的情趣与心智全在其中,真是名不虚传。而个园取名如此,却原来是竹叶的形状有三叶,很像"个"字而得名,妙哉!
个园
中国的园林数不胜数,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它们分别是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扬州个园。个园的名字源于园中的竹,竹叶一支上的三片叶子正如"个"字。
曲径通幽,是江南园林的审美要素之一。我们这三个最后的游客打道回府啦!
个园
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河,又名长春河。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由于康熙、乾隆两朝皇帝的屡次南巡,扬州盐商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最盛时期有二十四景著称于世。
瘦西湖
瘦西湖
大明寺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前,就在这里传经授戒,寺内最出名的当属"栖灵塔",塔中供奉着释迦摩尼的舍利子,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曾登临赋诗。
大明寺
沿着数百级石阶登上大明寺前的广场,迎面是一座庄严典雅的牌楼。牌楼为纪念栖灵塔和栖灵寺而建,四柱三楹,下砌石础,仰如华盖。中门之上面南有篆书"栖灵遗址"四字,为清光绪年间盐运使姚煜手书,字体雄美。
吴道台府
出了大明寺,打车来到了吴道台府。吴道台府是光绪年间浙江宁绍道台吴引孙聘请浙江工匠仿造宁绍道台府,在扬州修建的一座私人宅府,也是扬州最大的官宅建筑。被扬州人称为"九十九间半",寓意除了皇族,这是最大的府第了。吴府是培养人杰的福地,吴氏后代从"有福读书堂"走出来,没有辜负前辈希望,一门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这在全国也属少见。当代"吴氏四杰"是吴家的光荣,也是扬州人的骄傲。还没见到吴道台府的大门,就已经看到了门口竖着的"吴氏四杰"的塑像还有各自的介绍,都是非常牛的人物。所以现在吴道台府也被人称为"院士博物馆"。
吴道台府
吴征铸,也就是吴白匋,曾任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大学教授,著名戏剧家。
吴道台府
吴征铠,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吴道台府
吴征镒,中科院院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
吴道台府
吴征鉴,原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医学生物学家。
吴道台府虽被称为"九十九间半",但整个建筑群只开放了一半不到,剩下的在修葺中。这里的建筑细节精致细腻,美轮美奂,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与旧时官府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多见的古典建筑之一。
吴道台府
从吴道台府第旁边的胡同穿进去,绕过一条条通幽小径,穿过一间间透出明清古风的宅院,步行大约十几分钟就到了朱自清先生故居。中学时候学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背影》和《春》。所以很好奇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吴道台府
进门厅后有一小院门,门框上挂着"朱自清卧室"的牌子,里面是一个小院,这个院子只有两间房子。一件大房子,进门是客厅,然后两面是东厢房与西厢房,还有一间是偏厦,只能容纳一个书桌和一张床,而朱自清夫妇住的是偏厦。
吴道台府
客厅朝外一排长格木门,室内三面都是杉木板壁。
吴道台府
卧室的摆设都非常简单,但也能看出那种书香气息,尤其墙上"梅兰竹菊"四君子的画卷更是给卧室添了一分雅气。
吴道台府
后院正厅内有朱自清白色全身塑像,背景是巨幅的荷塘月色图,上有江泽民"清芬正气传当世"的题词。堂屋内陈列着朱自清先生曾经使用过的部分家具,朱自清生平资料、主要著作及一些实物照片。
吴道台府
夜游古运河
扬州是一座因水而盛的古城。处在京杭大运河的中部连接地段,扬州有着显赫的地理位置。这种优势对于依赖于水运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运河漕运之路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正好两日联票上还有一个古运河观光,便益门码头和南门遗址码头双向都可以选择,但联票并不是往返的,只能选择一程,我们选择去南门遗址码头夜游古运河,到达便衣门码头离东关街就不远了,如果有精力可以走回去,累了就直接打车也很方便。
夜游古运河
夜色下的古运河静静地流淌,河面宽敞,碧波荡漾,两岸的灯光夜景伴随着习习清风,使古运河更显得如梦如幻。
夜游古运河
如今的古渡口已经不再见到商贾云集的场景,更多的是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景。人们在古渡口附近的空间里吹拉弹唱,各话家常,遛狗打牌。从前繁忙的商业气息渐渐变成了如今嘈杂的生活气息。
结语
都说春天是江南的天下,大家都想来看一眼烟雨朦胧的江南。烟花三月,让我们一起云游扬州,去体验从早茶到夜游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