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有朋友

2020-04-05     第一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社会生活中,我们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社交圈。

从社交学角度看,拥有一个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来说好处颇多,它能为我们提供分享自我、与他人交换观点的途径,还能在我们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与支持,缓解我们的紧张和不安情绪,让我们对生活重拾信心。

而不同性格的人,朋友圈子的大小也不同。有些人朋友一大堆,大家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聊天,有的人朋友却寥寥无几,但彼此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

心理学: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有朋友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一个非常残酷的观点: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你会发现你根本没有朋友。

对此,很多人并不认可。

在大多数人看来,真正的朋友是不会轻易抛弃我们的,即使我们变得一无所有,真正的朋友也会尽力去帮助我们,陪伴我们一起渡过难关。

而那些因失去利用价值而离开我们的朋友,只能算是狐朋狗友,即使离开了我们也无所谓。那么,这种说法经得起推敲吗?

资源交换理论

从“资源交换理论(Resource exchange theory)”角度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潜在利益影响。

这种利益并非单单指金钱,还可以是陪伴、关爱、社会地位以及其他资源、信息等。

事实上,在我们和朋友交往时,都会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

虽然我们主观上很难意识到这种潜在利益的影响,但它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你有一个和你关系很亲密的朋友,你们之间几乎无话不谈,不管是生活中遭遇的不幸、或者遇到的趣事,你们都会乐意和彼此分享。

那么,你们在相处过程中,你就从对方身上得到了陪伴、关爱和鼓励,而对方也从你身上获得了相应的东西。

又或者是你工作上的伙伴,你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从彼此身上获得有用的资源,交流一些对工作有帮助的信息。

但是,如果在相处过程中,一方总是一味从另一方身上得到陪伴与支持,为另一方付出的却很少,那么这种资源交换关系就会逐渐失衡,你们之间的友谊最终走向终结


其实,资源交换理论背后隐藏着一个社交潜规则,那就是“相互利用”

因此,从“资源交换”这一角度来看,当你身上不再有任何可利用价值时,你的朋友也就无法从你这里得到想要的东西了,包括陪伴与关爱等。久而久之,他自然会疏远你。

但是,这个假设也并非总是成立的。

一方面,你的朋友之所以愿意和你交往,并不一定是想要从你这里获得什么,而是因为你们在相处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让你们彼此感觉都很舒服,愿意去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建立起一段深厚的友谊。

因此,如果用“利用”这一词来形容真挚而纯粹的友谊,无疑是非常不恰当的,这是将正常的资源交换现象污名化了。

另一方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这就意味着我们都有自身珍贵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还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信任、关爱等品质。

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与别人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给别人带来能量,也可以从对方身上获得能量。

因此,绝对意义上彻底“失去价值”这种现象是没有可能性的。

即使有一天你的人生陷入了低谷,相信你的朋友也会陪伴在你身边,和你一起渡过眼前的难关。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_GfiHEBiuFnsJQVbL-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