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天水登上
《经济日报》头版头条
蓄势待发看龙城
——甘肃天水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天水
地处秦岭西段、渭水中游
作为传说中的
“人类始祖伏羲诞生之地”
素有“龙城”之称
“甘肃人说到天水
就等于江浙人说苏杭一样
是个风景优美、物产富饶
人物秀丽的地方。”
许多年前
著名记者范长江
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写道
在上世纪“三线”建设中,天水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天水经济规模大了,城乡面貌新了,风景更加优美,物产更加丰饶,但也面临着人才、技术、交通等瓶颈制约,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的起点上,天水进一步明确了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抓产业、促融合、补短板、强基础,全力营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
今日龙城,蓄势待发!
龙头企业撑起产业链条
在我国集成电路产量排行榜上,甘肃名列第二。而在甘肃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中,天水则是当仁不让的排头兵。
在天水华天电子科技园,华天电子集团封装厂房的密闭车间里,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每天都有6000万只集成电路从这里顺利下线。
华天电子集团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天水永红器材厂。经过数十年发展,华天集团如今已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集成电路封装企业,在全球集成电路封装行业中排名第六。
在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的同时,天水还以长城电工为引领,推动输配电装备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服务化、协同化发展;整合机械行业骨干企业优势,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兴产业。
产业聚集离不开人才聚集,而人才匮乏是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为破解人才瓶颈,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制定引进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扩大人才引进范围,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产业集群,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培育和积累一批高素质人才。
三产融合开发特色资源
花牛苹果是天水的一张名片。作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第一个获得正式商标的苹果品种,天水的花牛苹果很早就闻名海内外。苹果产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天水不仅出产花牛苹果,还拥有秦安蜜桃、麦积葡萄、秦州大樱桃等一系列农产品知名品牌,特色农产品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天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董国杰介绍,近年来,天水市按照“一县一特色、一县一产业”的思路,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建设冷链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用工业化谋划农业产业化,促进三次产业融合,进一步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文化旅游资源,是天水的又一特色资源。今年10月份,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又有4处文保单位名列其中。至此,天水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达21处,在甘肃各市州中位列榜首。
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天水市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目标,积极推进麦积山、伏羲庙等大景区建设,建成一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市文化旅游工作步入转型升级、提速发展的新阶段。今年前三季度,天水累计接待游客接近3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和17.2%。
强基补短优化发展环境
记者来到位于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众创大厦一楼的政务大厅时,窗口工作人员正在有序开展工作。这个700多平方米的政务大厅去年刚投入使用,已经入驻9个部门20个办事窗口,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189项行政审批和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是关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董国杰告诉记者,天水市按照“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进“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全面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管家”服务,打造项目服务的“高速公路”,尽可能让投资商“少跑路”“不跑路”。
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一批企业到天水投资发展。近年来,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秦州区万达广场等项目顺利落地实施,500万只蛋鸡健康养殖基地、天水江南市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作为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天水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张,但市政公用设施投入欠账太多,导致人口增长与城市承载力不匹配,带来了出行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为彻底解除交通等瓶颈制约,天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及时启动了一批重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在天水市城区轨道交通一期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抓紧设备调试和收尾作业,电车司机已经开始在轨道上试车。天水通号有轨电车公司总经理朱开封介绍,天水市城区轨道交通规划总长度96.87公里,估算总投资超过17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80%以上的工程量,有轨电车也已配置到位。预计明年3月份可以正式投运,将有效缓解天水城区交通不畅的问题。
轨道交通建设是天水市补“短板”的重点项目之一。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天水还启动了以曲溪水源为城市主水源的天水曲溪城乡供水工程、城市集中供热项目、地下立体停车设施项目等,加快推动重点项目投资建设力度。
在秦州区四十里铺村,总投资5.22亿元的区域粮食仓储物流生态产业园区正在抓紧施工。天水第一粮库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祥东说,这一项目建成后,对于完善区域内粮食安全工作手段,保障市场供给,调节市场物价,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保障天水经济社会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董国杰告诉记者,在补齐软环境、硬环境“短板”的同时,天水将积极融入区域合作交流,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巩固“东出”基础、做好“南向”文章,积极对接关中地区,主动抱团陇南,融入成渝经济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曙红 林火灿 李琛奇)
来源:经济日报、爱天水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