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国俄罗斯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让中国黑龙江小城——绥芬河市面临重重压力。截至4月19日24时,通过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绥芬河路线输入黑龙江省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累计达368例。陡然间,这个7万人口小城的疫情输入动态及抗疫表现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的战斗正在进行中。
民建北京市昌平区工委副主委、昌平区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金圣海在接待外籍入境人员。
抓好口岸城市防控,守好国门第一道防线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外防疫情输入的重心,哈尔滨海关也顶着外防输入的压力。民革黑龙江省直综合二支部副主委、哈尔滨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任皓和同事们,从春节开始就一直坚守岗位。他们知道,国门卫士守土有责,守住绥芬河就是守住祖国的北大门。
“自俄罗斯宣布居民在家带薪休假后,华商无法营业、没有收入、在俄没有医保、只会简单俄语、就医不便,还面临感染风险,不少华商和留学生开始选择回国。目前在俄人员回国主要有两条线路: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绥芬河、莫斯科-赤塔-满洲里。”任皓介绍道。
任皓表示:“绥芬河口岸现已成为‘外防输入,内防蔓延’疫情的重要关口之地,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繁重,现在采取的都是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阻击防控举措。”
陆路口岸城市绥芬河告急也从侧面反映,口岸城市现在已成为“外防输入”的关键。
民建中央外联委副主任王济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口岸是指经国家批准供货物、人员和交通工具进出国境的通道,边境口岸则是陆路口岸进出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关口。近年来中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不仅我国有很多商家和个人从事对俄贸易,同时,许多俄罗斯人特别是老年人也会选择绥芬河作为居住生活和养老地。欧洲疫情的持续蔓延、国际航班的大幅减少等因素都导致绥芬河外防输入压力迅速加大。”鉴于这种复杂情况,王济光建议动员更多抗疫人员和物资支援绥芬河,提高疫情防控能力。
面临疫情输入压力的还有山东青岛。农工党山东省青岛市委会副主委、原青岛市卫计委副主任薄涛,农工党青岛市委会参政议政处副处长宋海霞建议在做好常规隔离、留观和监测等措施的基础上,完善应急预案,提前考虑输入量激增带来的接纳容量和应对储备等问题。
做好首都防疫,树好国际形象
北京作为首都,疫情防控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全国疫情防控全局,责任重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不断升级防控力度。目前,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已成为首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连日来,民建北京市昌平区工委副主委、昌平区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金圣海临危受命,奋战在保卫国门、严防严控的一线。
“‘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之一,在推进国际化的进程中,即使遇到困难,我们也要全力克服,我们要借此机会,做好工作,树立好中国自信、强大、友好和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刚刚结束了0时至8时入境人员分流转运工作的金圣海眉宇间还有一丝疲惫。
“由于文化差异,个别外国人对我们的隔离政策不是十分理解,需要进行耐心细致的劝导工作。”金圣海介绍。
协调处理外国人隔离的解释劝导工作虽然琐碎却责任重大。“需要特别谨慎对待。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度,刚柔相济,不卑不亢,妥善化解矛盾,避免引发舆情。”金圣海强调,要与中国公民一视同仁,但是处理过程要灵活多样,因事制宜。
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日友好医院支部主委、中日友好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SICU)主任李刚是著名的重症医学专家,同时也是抗击SARS和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的专家。他表示:“如果说我们前三个月主要打的是国内疫情阻击战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打的就是边境保卫战,与之前的战‘疫’比较,这场战‘疫’战线长、历时长,时刻威胁着我们国内战‘疫’的成果,影响着我们复工复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工作。”
针对隔离期及检测问题,李刚建议,对所有入境者一律检测三次核酸及抗体,一律延长集中隔离至3周,分别在第一周开始、第二周开始及第三周末,检测核酸及抗体。
加强国际间公共卫生安全合作
截至北京时间4月21日9点45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超240万,累计死亡病例逾17万。新冠肺炎疫情已然成为全人类的一次“大考”,这也反映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世界非传统安全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日来,中国处理外防输入工作显示了可贵的大国担当,取得了显著成果,却也面临巨大压力,这其中既有来自疫情防控本身的压力,也有来自个别在华外国人的质疑声音。实际上,不止在外防输入工作中,在整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加强国际间公共卫生安全合作及提升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已经迫在眉睫。
薄涛认为,加强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话语权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提升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话语权,能够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声音赢得公共话语平台。”
“第一步即应加强内容建设,尽快为增强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国际话语权研究总体路径。建议要充分利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非凡成就,对这些输出内容从价值上进行提炼,通过分享中国经验,增强我国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上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加强和提升国际话语权。”
同时,薄涛认为,还应加强平台建设,鼓励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和协作。一方面,加强国家政府组织间双边和多边交流协作,构建国家间在卫生问题上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重视国际非政府间组织的合作,提升融入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能力,展示我国卫生发展成果,增加国际卫生规则制定的机会,关注全球卫生治理的动态发展并参与对公共卫生问题有效治理进程。“同时,积极参加WHO的分支机构,与世界各国开展在公共卫生领域方面的学术和政策交流,了解国际现状,学习和分享各国经验。”薄涛说。
(团结报记者 蒋天羚 特约通讯员 左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