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听,民主党派大家对青年的“肺腑之言”

2020-05-04     团结报党派e家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

穿越历史的云烟,1919-2020,五四风雷,激荡百余年。尽管岁月流转,但五四精神永存。不同组织对青年的年龄划分不同,在青年节这一天,无须感慨韶华易逝,无须苦恼刹那芳华,青春意味着梦想、奋斗、激情、奉献、责任、担当……只要心不老去,青春永无止境。

在这个意义非凡的节日,让我们共同回顾民主党派大家对青年的寄语,听听他们关于青年的“肺腑之言”,向青春致敬!

李济深

民革创始人之一

李济深

李济深(1885年-1959年),广西苍梧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 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民革第一至四届中央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至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济深说:“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

李济深之子李沛钰回忆:“很多人劝我们搬家,认为我们要套大房子也不难,可我们很知足,父亲一直教导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权。现在我们有离退休工资,这把年纪了也不图什么荣华富贵。父亲的一句话‘但令身许国,何必列王侯!’,影响了我们两代人。”

何香凝

民革创始人之一

何香凝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广东南海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 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至三届名誉主席等职。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副主席、主席。第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何香凝说:“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

1933年,何香凝就儿子廖承志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发表公开声明:“承志因国难日深,辍学返国,不知何故被捕。小儿承志昨晚在沪被外国捕房拘捕,但未悉拘留何处,余愿与儿共留囹圄,惟不愿留在外国捕房,要求解往华界,即死亦愿在华界,不在租界。”

何香凝还曾说: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邵力子

曾任民革中央常委

1925年,邵力子在黄埔军校。

邵力子(1882年-1967年),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1950 年加入民革。1949 年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等职,民革第二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5月5日,邵力子在上海《民国日报》社接到关于北京学生斗争的电报,立即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上海学生,号召学生迅速起来斗争。邵力子报告了北京大学学生为首开展反帝爱国运动的具体情形,他动员学生说:“现在正值国家危急之秋,北京同学能有如此爱国举动,难道我们复旦同学和上海学生会没有吗?”“我相信本校同学必有所表示,以响应北京同学。”

邵力子对上海五四运动的兴起、发展起了呐喊者的作用。他对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给予高度的评价,在1919年6月27日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求学不忘爱国,爱国不废求学……北京学生之五四运动,上海学生之六五运动,全国云集响应,商罢市,工辍业,皆惟学生之马首是瞻。欧美人相顾骇叹,谓西方之学子,未有若斯之能力也。”

由于邵力子在五四运动中的杰出表现,特别是主编《觉悟》以后,他在青年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觉悟》副刊也成为进步青年最喜爱的刊物。当时全国各地及海外的青年给邵力子写了大量的来信,其中有工人、农民、店堂伙计、营业员、学生、失业青年等。邵力子对这些来信特别重视,对青年反映的求学、婚恋、妇女解放、劳工、就业、社会改造等问题,认真给予解答,有的问题并在《觉悟》上进行讨论、评述。邵力子在向青年进行新文化的宣传中成为青年的良师益友,同时对青年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受到的摧残以及他们内心的苦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认为,青年的出路在于社会的改造,要改造社会,青年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社会改革一定要以工厂作战场,如果要想社会革命,必须钻进工厂里去。”到工厂去有两重使命,一方面是自食其力,另一方面是唤起工人的觉悟,“就是能真实地去和工人做朋友。”

屈武

曾任民革中央主席

屈武

屈武(1898年-1992年),陕西渭南人。1952 年加入民革。屈武青年时是学生领袖,在“五四运动”中被推为陕西学生联合会会长,代表陕西学生赴北京请愿,曾激于爱国义愤血溅总统府;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是共产党员,也是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核心成员。1949年,为了和平、为了新中国,他任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顾问赴北平进行谈判,参与策划了新疆和平起义。1949 年后,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迪化市(今乌鲁木齐市)市长,政务院副秘书长兼参事室副主任,孙中山研究会名誉顾问,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副主席,第六届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主席,第七届中央名誉主席。第一、二、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49年,屈武在奉化溪口期间劝说蒋经国:“古人讲‘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我把这句名言转赠于你,这是大哥对小弟的忠告。应当说,当年我赠送给你一条毛毯是微不足道的,而这忠告,比起毛毯来,包含的情谊更加深厚。此所谓‘君子爱人以德也’。”

屈武在刊登于1986年7月12日《团结报》一版的《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一文中讲到:为了实现多党派长期合作,民主党派也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要积极引进新人,搞好新老合作和交替,使民主党派后继有人,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民主党派创始人开创的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共同战斗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传下去。那么我们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千秋伟业,一定大有希望!

楚图南

曾任民盟中央主席

楚图南

楚图南(1899-1994),云南文山人。学者、翻译家、书法家,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教授、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楚图南十分关心青年、教育、知识分子问题。他鼓励和支持青年对中国和世界前途的探索,寄希望于青年。93岁时,楚图南还题书赠予云大附中同学“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

闻一多

民盟早期领导人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文史学者。1944年他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1945年,在中国民主同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后又担任云南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自觉地按照党和民盟组织的要求行事,坚定地和爱国学生站在一道,抗议反动派的血腥罪行。1946年在白色恐怖下,闻一多遭到国民党特务杀害。

1933年,闻先生写给当年毕业生的赠言是:“一个真正的兵,要离开营盘,守壕冲锋,把死人踩在脚下,自己容许也挂了彩,这人才渐渐像一个兵了。”打了败仗,带着遍体的鳞伤回来,剩下了一丝气息,甚至是连最后的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兵最大的出息,最光明的前途,是败,败得精光。”“朋友们,现在我将送你们这支生力军去应战。去了!我祝福你们—败!恭维的话、吉利的话,是臭绅士的虚伪,我们抛弃,想你们也厌恶。”这些话,是对青年发自内心的生命呐喊和号召。读来铿锵有力,震耳欲聋!

谷超豪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谷超豪

谷超豪(1926年-2012年),浙江温州人。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优秀盟员,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谷超豪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致力于数学研究事业,在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及数学物理等数学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自1948年浙大留校任教,1953年转至复旦大学,1988年至1993年出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2000年起兼任温州大学校长,谷超豪在数学教学的第一线工作60余年,辛勤耕耘,甘为人梯,不计较个人名利,毫无保留地把学识传授给年轻人。他始终把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和优秀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他曾说,“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个人的奋斗只有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要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

谷超豪对弟子们严格,却又温暖;关心,但不纵容。他希望青年学子做到“三心”和“二爱”,所谓“三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所谓“二爱”就是爱惜时间、爱惜身体。

黄炎培

民盟、民建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黄炎培

黄炎培(1878年-1965年),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并于同年3月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45年发起组织中国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民建中央主任委员,中华职教社理事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职业教育,将使受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长,以从事于社会生产事业,藉获适当之生活;同时更注意于共同之大目标,即养成青年自求知识之能力、巩固之意志、优美之感情,不惟以之应用于职业,且能进而协助社会、国家,为其健全优良之分子也。

孙起孟

曾任民建中央主席

孙起孟

孙起孟(1911年-2010年),安徽省休宁县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名誉理事长,第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1945年发起组织民建,民建第一、二、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四、五、六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孙起孟教育学生在课外多读书报杂志。他的学生在写给孙起孟的信中说:"每当我们回忆征途,您五十多年前的教诲,仍然萦回在我们的脑际,是您把我们从死读书、读死书的圈子引向救国救民、追求革命真理的光明道路。"

马叙伦

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首任中央主席

马叙伦

马叙伦(1885年—1970年),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要创始人和首任中央主席,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部长和第一任高等教育部部长。

他特别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他指出年轻时要把做人的根基打坚实,“要为做人而做人,要为自己而做人”,也就是要了解人是物质构造的一种生命,又要知道应怎样完成这个生命。他说:“我们该绝对了解我和社会、世界是分不开的,我们的生命是世界整个生命的一部分;我们要完成我们的生命,必须同时完成世界的生命。”又说:“不过这个我,不要太看成几十年乃至百年的一个阶段的东西。实际上他不过是完成整个生命的奋斗过程里的一个工具,而这个奋斗是延续的,我不过是实践了我所晓得的真理。”

他还引用了宋朝理学家张载在《西铭》一文中的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认为这四句话给现代青年指示一个做人方针的价值。第一句即在物质的宇宙里找出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世界整个的生命;第二句,即要为人类创立一个好的环境;第三句,是要毫无私意;第四句,就是万世太平。第二句是四句中的骨干,世界问题的本身就是这一点。第四句是“为生民立命”的目的。

他告诫青年说,只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知道了理论不去实践,等于没有知道,其实真正知道了,自然会实践的。不过知道了而没有实践,知道的也只是书本上的。只有经过实践,不但储存在脑里,而且要充实到全身,才算得到真知。

叶圣陶

曾任民进中央主席

叶圣陶

叶圣陶(1894年-1988年),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62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79年当选为第六届民进中央副主席,1984年任民进中央代主席,同年12月当选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叶圣陶说:“文当然是要做的,但是要紧的在乎做人。” 这句话提出的不仅是要提升文学的教育水平,更强调了教导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对于教育者而言,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他们人格的养成和培养。作为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品格的修养,努力成为符合时代要求有远大理想抱负的有为青年。

叶圣陶说:“在现代中国做一个人,决不可放弃丰富自己,充实自己的每一个机会。” 这句话是叶圣陶先生在五四运动中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呼吁。叶圣陶先生作为当时杰出的教育家,深刻的认识到了当时的中国需要的是怎样的人,更期望着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新青年”。

冰心

曾任民进中央名誉主席

冰心

冰心(1900年-1999年),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八、九届委员,民进中央名誉主席。

冰心《繁星》、《春水》中的诗歌大多小巧玲珑,构思新颖奇特,充满诗情画意,语言明丽清新,富含生活哲理。诗集中,以青年为话题的诗共有8首,《繁星》3首,《春水》5首。

《繁星》之16

青年人呵!

为着未来的回忆,

小心着意的描你现在图画。

《繁星》之98

青年人!

相信自己罢!

只有你自己是真实的,

也只有你能创造自己。

《繁星》之110

青年人啊!

你要和老年人比起来,

就知道你的烦闷,

是温柔的。

《春水》之3

青年人!

你不能像风般飞扬,

便应当像山般静止,

浮云似的

无力的生涯,

只做了诗人的资料呵!

《春水》之34

青年人!

从白茫茫的地上

找出同情来罢。

《春水》之87

青年人!

只是回顾么?

这世界是不住的前进呵。

《春水》之131

青年人!

觉悟后的悲哀

只深深的将自己葬了

原也是微小的人类呵!

《春水》之174

青年人!

珍重的描写罢,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卢嘉锡

曾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名誉主席

卢嘉锡

卢嘉锡(1915年-2001年),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我国著名的结构化学专家,他创建了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他的领导下,该所在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及有关原子簇的合成和结构化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前列。1981年,卢嘉锡任中科院院长,领导全院进行改革活动,为推进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七、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欧美同学会会长等职。

要提倡独立思考。老话说,“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形容人的求知欲旺盛,如果把它理解为不要独立思考,什么都从头问到底,那就错了。

扶贫先扶志,兴边先育才。

化学家的“元素组成”应当是C3H3 。即:Clear Head(清醒的头脑)+ Clever Hands(灵巧的双手)+Clean Habits(洁静的习惯)。

许德珩

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

许德珩

许德珩(1890年—1990年),江西德化(今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爱国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者,九三学社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早年参加毛泽东发起组织的新民学会,青年时代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是著名学生领袖,起草《五四宣言》。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毕业于里昂大学,后入巴黎大学,师从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学。1927年回国,曾任武汉第四中山大学教授、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代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水产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

许德珩以他的言行影响了几代青年的成长。1948年夏,北京大学在民主广场举行毕业生典礼大会。胡适校长发表讲话,他劝大家要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些主义,要自我奋斗,争取做人上人。许德珩对同学们说:“你们走入社会后首先要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多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不可做什么人上人,而应该立志做人中人。”一部分学生在许德珩的影响下,先后参加了革命队伍。三十多年后,师生们相聚,共同回忆起这段往事,学生请老师为他们题字,许德珩写道“希望做社会主义的中坚分子,人民的勤务兵。”

1948年,许德珩在北京大学学生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五四运动。他在文章中说: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要并且已经跨越五四前进一步。我们不要追赶时代,为时代遗弃,而要把握时代,创造时代。是这样,今日纪念五四,才成为有意义的。

1979年4月,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前夕,许德珩为北京大学学生题写了“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面壁十年,志在救民。以此自励、奋斗终身”几个字。这是他对学生的嘱望,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邓稼先

九三学社社员

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1986年),安徽怀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他是我国核武器的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从1958年至1986年,28年间,我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亲自指挥的。由于他的杰出贡献,曾获得1982年的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7年和1989年的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应当学习并领悟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珍重,如果遇见一个美的心灵,纵然他在形体上不甚美观,也就应对他起爱慕,凭他来孕育最适宜于使青年人得益的道理。

作者 _ 《团结报》见习记者 赵亮

本期编辑 _ 何佳伶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NXD3XEBnkjnB-0zuX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