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我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无数考生梦寐以求而不得入的高校。在人们眼中,考入这所大学的学生无一不是各自省份内最出类拔萃的人才,他们不但学习好,各方面素质都极为出色。从北大毕业之后,这些学生或参加工作,或继续深造,为我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是,在北大的毕业生中,却有一个人不但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反而让我国损失惨重,成为北大最不愿意提起的毕业生,他就是胡士泰。
1963年,胡士泰出生于中国天津。他从小便显露出极高的学习天赋,1977年高考恢复后,凭借着聪明的头脑,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那年他刚满16岁。在北京大学,胡士泰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勤奋学习,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
从北大顺利毕业后,胡士泰曾在国内工作一段时间。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留学热潮中,胡士泰也不免对“洋墨水”动了心。在那个年代,出国留学并不仅仅意味着求学,更代表着“镀金”,是一份改变命运的黄金机遇。有人出去后靠着勤劳打拼在国外扎根;也有人学成归国,在国内的各行各业发光发热。胡士泰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在一番争取之后,他终于搭上了赴澳大利亚深造的快车。只是这一去,他的人生轨迹也就此彻底改变。
在澳大利亚完成学业之后,胡士泰并没有选择回国,而是成为力拓矿业集团的一名员工,事业蒸蒸日上。在一次调整中,胡士泰参与到力拓集团与中国钢企的价格谈判中,他通过请吃饭、喝酒等不正当方式,从多位钢厂负责人手中套取了大量商业机密,让中国谈判方措手不及,直接导致我国经济损失7000余亿。2010年3月29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胡士泰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和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在79届北大同学的印象中,胡士泰是个聪明勤奋的少年。和他斯文清秀的形象相称,个性也十分温和。所以后来当他所做的一系列“好事”曝光后,许多北大同侪仍未敢相信那个文弱的历史系才子,竟会做出背叛祖国的丑事。
小编认为,当一个人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书卷气只会被金钱味洗刷,再多的学识也挽救不回。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北大接受教育的高材生,为何将华夏子孙血统浑然忘记,站在另一国家、另一政府的角度,将枪口对准生他养他的故土?而以祖国安全利益为代价换来的金钱与“荣誉”,真的就让他那么甘之如饴吗?如今这个叛徒已从上海出狱,对于此人,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