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0日,深圳发布《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深圳师生数量
建市时,深圳全市仅有小学226所,学生4.5万人,教职工1812人;普通中学共24所,学生1.3万人,教职工877人。
到了2019年6月,深圳全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2551所,在校生220.92万人,教职工20.72万人。
尤其是近些年来,深圳不遗余力扩大学位供给。
2013-2018年,全市财政教育投入累计2675亿元,年均投入446亿元,生均拨款标准居全国前列。
深圳中小学学位大幅增加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185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23.8万个以上,较之前建成学位增加50%以上。
目前,深圳基础教育规模已达210万人,居四个一线城市前列,其中65%为非户籍生,在校生增长比例、非户籍生比例均为全国最高。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规模急剧扩大的同时,深圳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居全国前列,优势明显。
近三年高考优先投档率(原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稳居全省前列,并呈平稳上升态势。
亮点多多
接下来,一起来看看《意见》中都有哪些备受关注的亮点。
提高公办幼儿园、普惠园比例
到2020年,每个有条件的社区原则上至少有1-2所公办幼儿园;
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
新改扩建146所公办学校
在义务教育方面,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公办学位增幅达25%。
各区以辖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为基数提前六年预判学位需求,提前三年规划学位建设,提前一年落实学位供给。
新建住宅小区(含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项目)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先期建设、独立竣工验收。
切实保障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建设“高中城”,新增学位6万个
加快编制深圳市高中布局和建设规划。
探索普通高中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充分激发各区举办高中教育积极性。
通过现有高中挖潜、新改扩建和重点建设“高中城”等多渠道推进高中学校建设;
到2022年,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增幅超过60%。
适度加大职高学位供给。
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小规模、高质量精品高中。
建设优质特色高中
“十四五”期间,打造国内领先的卓越高中、特色高中、民办品牌高中各10所。
在招生、师资等方面支持新建高中高起点建设人文、科技、艺体等特色高中。
高起点建设一批高等院校
支持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高标准建设好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等高校,加强与境内外一流高校合作办学。
打造世界一流职业教育高地
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申报国家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努力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
努力将深圳技师学院、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建成全国示范高等技工院校,努力按程序将深圳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
每区至少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加快推进深圳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
原则上到2020年每个区至少建成一所独立设置的义务教育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推动民办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设立民办学校办学效益奖。稳步推进民办学校营利和非营利分类管理和扶持。
完善捐资办学激励制度,鼓励捐资举办高水平非营利民办学校。
鼓励社会力量新建优质民办学校。
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加大教育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
探索教师管理新机制。
切实提升教师薪酬待遇。
切实解决好教师住房问题,让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热点问答
目前,深圳公办幼儿园占比不高,离省里的相关规定还有不少距离。
市民对幼儿园学位尤其是优质公办园的需求尤为强烈,未来几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从我市学前教育实际出发,我们以调整优化办园结构为重点任务,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全面提升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学品质为主要举措。
各区政府通过统筹规划新建幼儿园、转型有条件的民办园、租赁和改造园舍、回收回购等多种方式,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多途径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
截至今年9月,全市已新增公办园80所,较去年同期增长117.6%。到2020年,每个有条件的社区原则上至少有1-2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政策体系,优化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公办园健康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引才选才力度,建立公办园教职工薪酬保障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深从事学前教育。扩大市属高职院校招生规模,实施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提高教师学历水平。
今年中招过后,有关公办普高录取率下降的消息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
此外,近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方面,各区(新区)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学位供给压力。
深圳公办学位建设存在什么困难?
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学位建设方面,未来几年有何举措?
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办中小学学位建设,每年都将学位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和重点工程强力推进,近年来全市公办中小学学位供给显著攀升:2016到2018年全市完成106所公办中小学新改扩建,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4.33万,3年建成公办中小学学位数超出“十二五”五年建设总量,建成学位的70%位于原特区外,有效地优化了学校布局结构,促进特区公共服务一体化。2019年我市中小学学位建设进一步提速,截至9月秋季学期开学全市已完成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共27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5万个。
但面对我市人口持续增长以及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新态势,我市公办中小学学位仍然较为紧张。
同时,我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门槛在几个超一线城市中是最低的,只要符合“两个满1年”条件,即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具有使用功能的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且在深圳居住满1年、连续参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满1年,其子女就可以申请参加积分入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市义务教育学位供需情况基本平衡,但在一些区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区各部门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公办中小学学位建设力度。
一是加大义务教育学位供给。强化各区义务教育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公办学校建设,到2022年新改扩建146所公办学校,增加学位21万个。各区以辖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为基数提前六年预判学位需求,提前三年规划学位建设,提前一年落实学位供给。新建住宅小区(含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城市更新项目)配套学校同步规划、先期建设、独立竣工验收。
二是加快高中建设统筹规划。加快编制我市高中布局和建设规划。探索普通高中建设和管理新模式,充分激发各区举办高中教育积极性。通过现有高中挖潜、新改扩建和重点建设“高中城”等多渠道推进高中学校建设,到2022年,新改扩建30所公办普通高中,新增学位6万个,增幅超过60%。适度加大职高学位供给。因地制宜新建一批小规模、高质量精品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