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9月以来,澳洲山火持续近5个月,一场连续5个月都没被完全扑灭,反而愈演愈烈的山火,目前已经造成至少24人死亡,600万公顷土地遭殃,更夺走了近5亿动物的生命
为什么澳洲山火烧了那么久,造成那么大损失却难以扑灭?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气候变迁,全球暖化
澳大利亚近期创历史记录的高温,伴随着大面积的干旱和强风,是造成这场完全难以控制的山火的罪魁祸首
每年9月开始就是澳洲的山火易发季,简单讲就是每年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山火,但过去都在可控范围
可2019年,当澳洲度过了一个破历史记录的最干燥的春天后,立刻迎来了让人难以忍受的破40度的酷热炎夏
澳洲大片土地降雨明显不足,大面积干旱持续蔓延
如此极端的异常气候,让澳洲原先的所有扑火预案和灭火方案,都难以应对
这是最主要的核心原因,全球暖化以及气候极端化
第二个原因就是,政府执行力低下,救灾体制存在明显弊端
当极端气候带来一个破历史记录的高温、酷热、干旱的环境时,原本每年都会爆发的山火就骤然升级成前所未见的灾难
而当澳洲政府面对这快速蔓延且前所未见的山火时,政府执行力低下,以及救灾体制存在的弊端就被无限放大
讲白了就是体制有弊端,澳洲消防工作归各个州政府自己管,在具体问题和执行力上,联邦政府很难插手
如此一来州与州之间,联邦政府与州之间的协调工作就很困难
它山火又不长眼睛,噢山火只烧这个州,隔壁那个州我就不烧了?怎么可能
山火毫无顾忌的蔓延,但州与州之间都处于自扫门前雪的状态,我只管我这片啊,你管好你自己的
如此一来整个防火带的预设和执行工作就很难展开
打个比方大家就能直观了解
比如湖南山火烧起来了,往东南一路要烧到江西和广东,那这时候江西就开始沿着省境搞防火带
江西的防火带搞好了,可广东的迟迟不行动或行动不力
那湖南的火烧过来,没烧进江西,却烧进广东了,可江西只搞了“江西-湖南”边境的防火带,没搞“江西-广东”边境的防火带
因为江西觉得,广东应该会搞好自己的防火带,可结果两省间的协调和协作出了大问题
火烧进广东后,风向只要一变,就能立刻从广东烧进江西,那江西之前做的大量防火工作,也就白搭了
因为它根本没想到,(或者说想到了但人力不够)火还会从广东那烧过来
那澳洲的状况就是这样,州与州之间都各自为阵,我管好我自己这块就行了,有时候连自己这块还管不好,这就会拖累其他州的灭火工作
但大火哪管你广东、江西、湖南,一路烧一路蔓延,最后搞得火势失控
而且“澳洲联邦政府”对州政府和各级市政府的掌控力又不强,最后导致没有一个顶层的协调机制,来让各州齐心协力,推出一个全面的,可执行的强力灭火计划
以前不是有个笑话嘛,总统和市长一起上厕所,只有一个马桶了,市长一屁股挤开总统,自己先上了
在市长眼里,你谁啊,我是本市人民选出来的,不是你总统任命的,要我给你让马桶,做梦
综上所述,澳洲山火能烧5个月,烧死5亿只动物的原因
主因是罕见的极端气候
次因是澳洲的政治体制与执行力的问题
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COP25的一份详细报告,相信很多人对COP25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啥玩意儿啊
那篇相关文章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或者去看今天的次条
《联合国气候报告》
COP25是第25届联合国气候峰会,在这次峰会前夕,联合国就已经出具专业报告,警告世界各国,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
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听起来像是个国足笑话,但联合国一个正儿八经的世界机构,什么时候和你开过玩笑
联合国报告指出,人类无法完成《巴黎气候协定》,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极端气候频繁发生
极端高温,极端热浪,极端干旱,极端暴雨,极端山洪,极端台风
极端,将会成为一个司空见惯的词
而且,所谓极端的评估值,也会不断上升
过去我们认为超过40度,就是极端高温了吧,北京最高气温40度,算不算极端高温?
上海40度,算不算极端高温?
但以后,随着极端“频发”,极端的评估值,就会从40度,上升到42度
以后40度高温不叫极端高温了啊,它没资格了,42度才叫极端高温
而当42度成为“频发的极端”后,就会出现44度才是极端的情况
大家以后只要记住这个词,这个词会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新闻报道中,它叫做“极端频发”
这次澳洲烧了五个月的山火,就是在全球暖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极端高温,引发极端干旱,造成的极端山火
这是一个自然的“循环系统”,环环相扣,但其根源在于全球暖化,在于人类的“环保失控”
以后类似澳洲山火这种极端的“气象事件”只会越来越多,让我们大为震惊的澳洲山火,其实也只是一个开始
极端洪灾,极端雪灾,极端台风,极端双台风,在一个崩溃的气候体系下,或早或晚的都会出现
对于地球来说,人类屁也不是,人类的死活也跟地球无关,人类灭绝了,地球还是照样好端端的绕着太阳转
我们谈环保,不是谈怎么拯救地球,归根结底,谈的是怎么拯救自己
然而令人非常失望的是,这场事关人类未来命运的COP25峰会,以耻辱性的失败告终
世界各主要国家,美中俄印,也包括这次大火肆虐的澳洲,因为各国自己的私利,完全无法达成任何协议
这场COP25,成为了世界气候峰会史上,最失败的一次
然而讽刺的是,大家都在关心澳洲山火,为澳洲的袋鼠和考拉流泪,却没人了解,甚至没人知道,COP25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我就来和大家简单聊聊吧,不说太官方的报告了,联合国报告可以去次条看,这里只聊COP25的失败
这场气候峰会从一开始就不顺利,原本要摆在智利召开,结果智利因贫富差距悬殊引爆全国抗议,搞得这场对人类未来命运极为重要的峰会,只能临时取消
取消后,又匆匆忙忙的改到了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原本很多预定的计划和方案,以及一系列准备了大半年的气候倡议行动,要么直接取消,要么简陋修改,整个工作,只能仓促上阵
也许在这个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大环境下,再来谈环保,谈碳排放,注定是不合时宜和失败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这场临时改在马德里召开的气候峰会,堪称史上开会时间最长、达成共识最少、履行承诺最失败的气候会议
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的代表们挑灯夜战,唇枪舌剑,在整整14天的时间里,各说各话,鸡同鸭讲,谈不出任何巴黎协议之后,世界碳交易市场该如何运作的细节
原本外界的期待是,在这场长时间峰会上,各国可以签订一个重要的世界“碳交易”的市场条约
因为如果不搞出一个世界性的“碳交易市场”,搭配相应的《碳交易法》的话,那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永远不可能下降
“碳交易”,讲的简单点就是“排放权”与“购买排放权”,各国企业都有一个自己的“碳排放配额”,如果你是高污染企业,你的“碳配额”用完后,就必须去“碳交易市场”购买配额
碳交易市场的配额,来自于减排力度大,减排成本低的环保优秀企业
你企业减排力度大,减排成果好,那你企业剩下的“碳配额”就能送到“碳交易市场”去卖,卖给那些要买“配额”的企业
这是一种用来激励企业超额减排的市场交易制度
这个激励制度的构想,非常好
目前全世界的碳交易市场,主要有四个
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
中国的中国排放权交易市场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排放权交易市场
新西兰的新西兰排放权交易市场
其中“欧盟”搞得最成功,体制最完善,企业纳入最多也最大
中国2017年12月才正式启动碳排交易市场,第一期只纳入“年能源耗量”大于1万吨标准煤的电力企业
至于美国,不谈了,大国是里面做的最差国家,美国甚至不是当年《京都议定书》的成员国
但我们看到上面这些碳交易市场都是区域性的,欧洲的,中国的,美国的,那区域性的就有其局域性,甚至也可能造假或者偷排
所以就必须搞一个世界性的,将全球各国都纳入进来的“地球碳排放交易市场”
这次COP25峰会,就是想真正搞出一个在全球都能试行推广的,世界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以及《碳排放法律》
在之前的文章里写的很清楚了,联合国科学家们今年发表声明,当前世界气候的恶化程度,比你我想的最坏的情况还要更严重
地球的气候变迁已经到了临界点,如果此时再不采取行动,一旦突破临界点,那做再多努力都无济于事了
所以在“巴黎气候协议”的基础上,就必须去推进全球性的“碳排放交易机制”
因为只有通过碳排放交易,才能真正落实巴黎气候协议的“减碳”和“全球均温控制”的目标
我们可以把《巴黎气候协议》看成是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承诺,这个承诺白纸黑字的写着
全球均温上升控制在1.5度以内
德国说同意减碳多少,法国说同意减碳多少,中国说同意减碳多少,美国说同意减碳多少(然而美国已退,民主党说是特朗普退的,等民主党上台了,我们马上回来!)
但这些东西,他都是个承诺或者说共识,具体怎么执行,全都靠各国政府的自觉
但在经济利益和国家发展面前,有哪些国家真能自觉的?
所以联合国就需要搞一个世界性的碳交易市场,以此来确保和激励,各国高污染企业的减排任务,精准落实,且积极执行
在这次COP25峰会上,就是希望各国能提出一个碳交易的共识和协议,以推进世界性的碳交易市场建立
但有梦最美,失败相随
这项碳交易的共识和协议,在诸多国家,尤其是区域性大国的反对下,最终失败了
这些区域性大国包括,南亚的印度,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南美洲的巴西,以及我们中国
有人问,怎么没美国?
至于美国嘛,特朗普都退“巴协”了,美国连“巴协气候协议”都不参加,更别说后续的“碳交易市场”共识了
COP25主席在大会结束后失望的说:
这一切远远不够,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告明确,人类想要达成巴黎协议设定的,全球均温上升在1.5度以下的目标已经不可能了实现了
即使现在各国都积极履行当初的减碳承诺,到了2030年全球的碳排放量也会比预估的高至少38%
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我们的孩子也在看着我们,我们将留一个怎么样的地球给他们呢?
大家都等着我们拿出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各国在这次峰会上的表现,完全不足以应对气候危机快速恶化的迫切性
2019年的气候变化问题,让人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那些热浪、风暴、洪水、干旱、山火、雪崩,每个人都记忆犹新
但在联合国系统内,对解决气候变化的所有进展,都因各大国政府的抵制姿态而陷入停滞
这次峰会的口号是,“我们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但口号最终成了一个笑话,尽管密集的闭门谈判让大会推迟了42小时闭幕,但最终的结果却毫无建树
原本COP25峰会有五大目标
1,国际碳市场整合
2,为应对气候恶化造成的损失寻找“补助资金”
3,制定“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融资的方案
4,要求“发达国家”对其在“巴黎协定”生效前应采取的气候行动负责
5,促进性别、人权和原住民等因素纳入全球气候行动
大会最终的结果是,除了第五项目标外,其他四项全军覆没
因为1到4项,都是要真刀真枪干的,要真金白银掏钱,但是谁又真的愿意干,谁又真的愿意掏钱呢?
其中第1项“碳交易市场”已经聊过,而第2项“为应对气候恶化而寻找补偿金”,讲白了就是谁出钱
美国第一个不愿出钱,美国代表否决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里,关于为受灾严重的国家提供紧急补偿金的条款
对此尼加拉瓜代表在大会上站起来痛骂美国,称美国犯了“危害人类罪”
而第3项,要“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环保项目提供融资
这个议题在2009年“希拉里”做国务卿时,曾亲口承诺:我们发达国家将从2020年起,每年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总计1000亿美元的环保融资
希拉里口号喊得很响,现在2019年,过了十年她早回家歇着了
特朗普说,我没做过这种承诺,你们要这1000亿,去找希拉里,别找我
另外在COP25里,还存在着一个“坚强的壁垒”,这个壁垒由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四个国家组成
“中印巴非”都是要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四国形成了一个四国集团,这“四国集团”在COP25里代表着一致的利益
“四国集团”与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很多环保议题上,分歧严重,都难以达成共识
全球气候峰会上的各国扯皮以及最终的失败,让欧洲媒体普遍感叹——我们正处于一个最坏的时代
这是世界从20年前的环保共识,迅速堕落到各自为阵,只以自身利益为考量的自私时代
遥想当年,世界各国在积极面对环保问题时都有各自的让步与妥协,态度积极的最终促成了巴黎气候协议
可今天,在世界政治格局集体向右转,民粹主义盛行,各国都开始自扫门前雪,不管别人死活的年代
早前的“巴协光辉”,已经被扔到下水道里去了
环保重要还是经济重要?
环保重要还是选票重要?
美国做了一个很坏的示范,也带了一个很糟的头
各国一看,世界老大尚且如此,我们还管那么多干嘛?干呗
世界政治思潮的改变,造成了整个时代的改变
所以你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欧洲媒体会感叹——我们正处于一个最坏的时代了
这个坏,指的不是经济糟糕,讲到底指的是道德沦丧,自私自利
欧洲一直是世界的环保急先锋,欧洲环保势力强于世界任何国家
而且也就在COP25宣布以彻底失败结束之时,德国第一个不服,德国率先站出来,通过了一项重要法案
德国想用行动告诉世界,不是每个国家都像美国,如此自私自利,只着眼于眼前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的
德国,想为人类,做点事
德国刚通过的法案,叫做《碳定价法》,该法规定所有企业从2021年1月起,每使用一吨“碳额度”就必须缴纳25欧元
而且这个费用是逐年上升的,到了2025年,用一吨碳额度就必须缴纳55欧元
这个调价幅度,可谓很高了,这个费率比法案最初提出时,高了整整两倍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
德国已经为世界迈出了重要一步,德国设定了目标,制定了全球第一个“碳定价法案”,确保欧洲在应对气候变迁上做出实际表率
但是德国的这一勇敢突破,代价很大
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震惊世界,不少国家都开始重新思考各自的核电政策,其中德国也是走的最快的
短短几年间,德国就在17座运转核电站中关闭了8座,同时默克尔制定了一项宏大的“能源革命计划”
蓝色为德国关闭的核电站
这个计划打算在2040年前投资1万亿欧元,一阶段目标是2025年将德国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提高到45%
二阶段目标是,2050年德国再生能源发电比重,提高到80%!
以后德国就依靠可再生能源了,不依靠高污染的火力发电和高危险的核能发电
默克尔制定了这项宏大计划后,德国就开始大举投资再生能源,但最初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完全填补不了德国工业庞大的电力空缺
最后德国只能加大从奥地利和法国购买电力,这造成了德国国内电价的大幅上涨
环保人士宁愿多花钱也支持搞环保
但也有很多人民不满,斥责默克尔的“能源革命计划”荒唐
那现在德国又通过了世界第一个《碳定价法》,这将让德国的燃煤发电企业发电成本更高,更会进一步限制燃煤发电的发电量
当再生能源技术尚未进步,燃煤发电又再遭打击,德国的发电空缺将进一步加大
此时要么再多花钱向邻国买电,要么就是另一条路,重启核电站
现在看来,再提高电价向邻国买电,可能性不大,人民难以接受更高的电价
但《碳定价法》又势在必行,燃煤发电成本更高,最有可能的,就是重启德国境内的核电站
绕了一圈,搞了十几年,德国的“无核家园”在未来很可能失败
这也给世界其他在打造“无核家园”的国家或地区一个警示,(比如台湾地区)
用爱发电不现实,核电虽有风险,但却是目前最能解决问题的选项
德国,也将在“废核”还是“废碳”中,选择后者,因为正如《联合国报告所言》——
——气候变迁的恶化速度,已是刻不容缓
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2015-2019年的全球气温,是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
北半球酷热的七八九月份令人难熬
但澳洲这段时间的气温,更为恐怖
澳洲西部利奥诺拉,气温突破45.8度
西北部的马布尔巴,最高温度来到47度
南澳的伍丁纳,温度高达47.3度
南澳第一大城,素有南澳中心之称的“阿德莱德”,最高气温来到45度
克里克郎温度来到44.7度
澳中部的伯兹维尔,气温则高达47.7度
澳大利亚其他地方的气温,也都超过了40度,澳大利亚全国的平均温度,更是达到了41度
凶猛的热浪无论在乡间还是城市,到处肆虐
同时热浪所造成的山火,也如我一开始所言,难以控制
然而科学家却表示,这一切只是开始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系统,南半球澳洲的今天,或许就是我们明年的夏天
但无止境的政治扯皮和勾心斗角,让真正能改变这一切的法案寸步难行
德国率先通过的《碳交易法》,犹如在一整片幽暗大陆上所冒出的可笑微光
明年2020年的COP26“全球气候峰会”,将在英国举行,不出意外的话,到那时人类将再放弃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
毕竟地球,从来不需要你人类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