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商业风口都会有一个热门词汇,比如:共享经济、产业互联网、消费升级再比如“下沉市场”。究竟是尚未发掘的市场洼地,还是挑战颇多的低端市场,在争议尚未有结论之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行动。
随着各大企业、平台对一线、二线城市用户流量收割增速持续收紧,拥有人口基数优势的“下沉市场”逐渐成为新的掘金地。
丨下沉市场解析
国内一线城市有4个,“新一线”城市有15个,二线城市有30个共计49个,其他均属于下沉市场范畴。通俗的理解,“下沉市场”就是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
据国家民政部统计,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851个,其中966个市辖区、367个县级市、1347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
如果按面积算将近95%的土地面积被“下沉市场”覆盖,按人口算的话,规模也将近10亿人。
并且随着互联网覆盖率的提高和移动互联网的持续下沉,三线以下线城市与乡村的网络渗透率逐渐提升,这使得商品信息和服务更容易的触达到“下沉市场”消费者。
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711亿GB,较上年增长189.1%,增速较上年提高26.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到702亿GB,较上年增长198.7%,在总流量中占98.7%,这些新增的流量大部分来自于“下沉市场”。
光看数据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而这也反映出下沉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基数最大、面积最大、潜力最大的市场。
丨下沉市场将成为消费增长的主战场
新时代,消费升级的人群不仅仅是城市中产阶级,处在城市化进程中低线城市,以及移动互联网加速渗透的农村更是新一轮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
目前,正处在上升期的下沉市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习惯的形成、5G的加速落地等,发展已经进入了全新阶段。
究其根本,在于一、二线城市的消费需求相对饱和,相比较而言的“下沉市场”则活力无限。“下沉市场”持续增长的有效消费需求,取决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与乡镇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更取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等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下沉市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超过一、二线城市的趋势。据2018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显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无疑是消费潜力的持续增长与消费升级。
麦肯锡就曾预测,未来10年三、四线城市的中产群体将成为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慢节奏的生活环境和较低的生活压力,让他们拥有不输一、二线城市人群的消费意愿。
以数字化、品牌化为基础的新一轮下沉正在进行,下游聚合消费者需求,上游赋能智能制造,这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承载着消费市场再次高速增长的梦想,最终也将惠及14亿中国消费者,让我们拭目以待。